“吐涎沫”一症该怎么辨证呢

“吐涎沫”一症该怎么辨证呢?仲景是怎么看这一问题的呢?

原创 胡希恕经方医学 胡希恕经方医学 4天前

作者:王海龙

临床中不论是经方辨证也好,还是脏腑辨证也罢,都离不开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就单一一个症状没办法立法处方,即所谓的“孤证不辨”。试举一症加以说明。

今日跟诊,有一患者自诉“咳吐白痰,量多如泡(涎)沫”。就“吐涎沫”一症该怎么辨证呢?那么仲景是怎么看这一问题的呢?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396】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金.12.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金.7.5】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金.17.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金.22.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通过上述条文看到,单就“吐涎沫”一症,就涉及到了:吴茱萸汤、理中丸、五苓散、甘草干姜汤、半夏干姜散、小青龙汤等六个方证。然而这六个方证怎么选择呢?经方的临床思维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先看一下这六个方证的六经归属:

吴茱萸汤---太阴病(痰饮水湿)

理中丸---太阴病(痰饮水湿)

甘草干姜汤---太阴病(痰饮水湿)

半夏干姜散---太阴病(病痰饮水湿)

五苓散---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外邪里饮化热)

小青龙汤---太阳太阴合病(外邪里饮)

通过六经分析可以看到五苓散、小青龙汤的六经归属不同于其它四个方证,那么其它四个方证同属于太阴病痰饮水湿证,又怎么区别应用呢。先辨六经,即是指明大方向。六经已明,则继辨方证。

吴茱萸汤-----太阴病阳虚水饮,以头痛、吐涎沫为主。

理中丸-------太阴病阳虚水饮,下利多唾,可伴见心下痞。

甘草干姜汤---太阴病阳虚水饮,上虚不能治下,多涎唾、尿频。

半夏干姜散---太阴病阳虚水饮,吐涎沫与吴茱萸汤相似,但不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因此,单纯的鉴别症状没有意义,要站在六经的高度上去鉴别方证。六经是辨证,方证同样也是辨证,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推荐:水入则吐伴胁痛、吐涎沫,你怎么辨?

胡希恕经方医学

陪你坚持学习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