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告诉所有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故事进行到这里,这名“魔童”已经集合了家长们眼中所有熊孩子的恶习:没礼貌,没素质,暴躁、叛逆,不尊敬师长,处处和家长作对……
这不就是我们现实中的孩子们的形象吗?而哪吒的蜕变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多的还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和亲情的力量。
细细想来,里面有太多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值得深思的地方。
哪吒从出生起就被人视为“坏孩子”,他救出小女孩,却被认为是抢走了小女孩而遭到谩骂;他苦练一身本领,想要降妖除魔,却被嘲笑说他自己就是妖魔。
“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于是他便开始成为人们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大搞破坏,小到家里的物件、院墙,大到整个陈塘关的房屋、路面,都遭到破坏。
生活中,有些家长也常常不自觉地扮演着“陈塘关百姓”的角色,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给孩子扣上一个个不太雅观的帽子,这也是值得家长思考的问题。对孩子多一些认可,将眼光和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上,你或许会惊喜地发现,他在向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哪吒从小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乖戾暴躁,刚出生时就把自己妈妈的手臂咬出了血。因为自带魔性,被陈塘关的村名称之为“魔童”“妖怪”。
哪吒每次出门去玩,都会被村民丢臭鸡蛋和菜叶;村民看见他就会惊恐地把孩子抱走,不让自己的孩子跟哪吒玩。
久而久之,哪吒也成为了村里一帮孩子欺凌的对象。
连哪吒都自嘲道:
“生活你全是泪,越是折腾越倒霉,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摊在床上睡。”
无论是偶尔或者经常被人欺负,这些孩子在23岁和50岁时都会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扰,被欺负而造成的心理和认知影响在40年之后,仍然持续影响他们的生活。
而我们父母该如何去做呢?学学李靖夫妇吧!
❶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让孩子从小自信,拥有强大的自我。
❷ 对于孩子的破坏行为,有条件地接受,而不能无原则地溺爱。
❸ 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和父母讲。
❹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们最强大的后盾,父母也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引导他们袒露内心的恐惧。
哪吒由一魔丸投胎转世,世人见之都避恐不及,唯独父母将其捧在手心,多加呵护。哪吒母亲温柔的眼神,时刻都给予哪吒内心善良和安全感。
哪吒的父亲,坚定而伟大,总是以身作则,说的少做的多,从行动上支持自己的孩子。知道哪吒生性邪恶,但依然希望在哪吒短暂的时间里可以教他做人。他对哪吒深沉的父爱让人动容,甚至是在哪吒三岁生辰时宁愿挨家挨户磕头,也要把百姓求来参加生辰礼。
李靖夫妇对于哪吒的态度与影响,是帮助哪吒克服魔性,终逆天改命的重要力量。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能?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惜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爱?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电影中的李靖对儿子的爱是深沉的、炙热的。他对哪吒很严厉,甚至为了向世人妥协,把他关在府里不让他出门。
哪吒第一次捉到海夜叉,救下了想被海夜叉吃掉的小女孩,可村民们都认定是哪吒绑架走了小女孩,并烧毁了村庄。村民们堵住了李靖和殷夫人,要他们给一个交待。
此时的李靖义正言辞地说:“无论我的孩子是魔还是人,他都是我的孩子,我愿意相信他,为他付出一起,哪怕是我的命。”
李靖不声不响地将海夜叉捉了回来,海中的妖怪何其多,找之不易,只为在生辰宴上还孩子一个清白。
他也从未放弃过哪吒,即使哪吒是魔丸,他也想让哪吒学术法,不想他浑浑噩噩过一生,他不以天性定后天,相信只要好好地教,就一定能把哪吒带回正途。
“爹一直对您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因为魔丸附体,哪吒出生的时候带有魔性。
即使被太乙师父封住了魔性,周围的村民也是认定了哪吒是妖,百般排斥。
同样的还有敖丙即使小时候的他温暖善良,没有做过任何伤害别人的事情。
也只是因为身为龙族就被别人排斥,被大家称作妖怪。
后来哪吒为了证明自己,打跑妖怪救下小女孩,但村民因为心中的成见,一致认为是哪吒捉走了小女孩,还对他又打又骂。
小哪吒终于自暴自弃:“说我是妖怪?那就做妖怪给你们看!”
他开始故意捣乱、整人,变成了别人眼里妥妥的“熊孩子”。还给自己编了一首打油诗:“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看似自嘲的语气,却透着深深的孤独和失落。
人心中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搬动。
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他们所见即是真相,从不去追究真相究竟是什么。
这种案例在生活比比皆是,小孩子可能都会有些顽皮,闯祸在所难免。
可是有时候家长、周围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就直接责怪孩子,明明孩子这次没有闯祸,就是因为孩子平日里顽皮,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孩子闯的祸。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偏见,直接说孩子就是错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空白的画纸,你给他贴上哪个标签他就会朝着哪一个方向发展。
长此以往,被贴标签的孩子反而真的会向问题儿童发展。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这也是一部优秀的家庭教育片,完美地诠释了我认为的父母的作用:如果不是你的错,是世界错了,那么我陪你一起对抗这个错误的世界,给予你永远的底气。
电影《哪吒》的导演也说:
“以前很多作品中,李靖对哪吒是不包容的,父子之间的感情非常矛盾。我在做这个电影的时候,就有我父母的一些映射,因为他们的包容和支持,才让我在转行的道路上走到今天,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