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问道,老子说回答了内生外观的八字秘诀,却被后人误读千年
尹喜一连数天问道于楼观台上,聆听老子论道。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这天晚上,尹喜继续发问:
尹喜:先生,您说“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如何理解?
老子: 无与有,意指道之“无”与德之“有”:故恒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静下心来,专注于宇宙自然的“无”处,那是天地万物所来之处,可以体察万物生发变化之奥妙;专注于可见、可闻、可感知的天地万物上,它们同出于“无”,却异彩纷呈,秉性各异,由此可以体察、推理、判断、认知其间的运行轨迹,提炼出万物的共通之处,这便是规律。
楼观台
就如同你观测天象,别人只是兴之所至,偶有观赏,此之谓无欲。而你独能静心除虑,沉溺于天象的研究上,这个观测便称之为“有欲”。
尹喜:但是,为何学生所观跟先生所观,其结果竟如此悬殊?是学生所观方法不对吗?
老子道:古来修道之人何其多也,得道之人又是何其少也!天机岂是随意可以窥得?道在万物中,道生万物,万物蓬勃而发,人本身就是一架精密的宇宙系统,内省与外观,方可通达,其间奥妙只在八字秘诀里。
道德经
尹喜急问:敢问先生:是哪八字秘诀?
老子道:致虚,极也。守情,表也。
(注:《道德经》自西汉文帝时期的黄老学者河上丈人演变而来,随后2000年来,严尊本、张道陵(张鲁)本、傅奕本、景龙本、帛书甲乙本、楚简本、西汉竹简本(北大藏本)等相继发现,形成了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严遵本、傅奕本四大体系传世本。其中,尤以王弼本和河上公本的影响深远。本文以帛甲本为例,喜爱其他版本的朋友,可参照)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
尹喜犹疑道:这是何意呢?
老子回答说:至虚”与“守情”就是“观”的方法,不“至虚”,无以通达事物内在,不“守情”则无以窥破事物外象,“至虚”才能探究事物的内在极致,“虚”,乃空而能容之象,“情”,乃生化之机缘。
至虚能容一切,是至正、至高之境,是极致,亦是至大、至尽之精神境界; 守情也即守常,能守基本规律,是为表,表即是标,即法则。
既然是“至”,便必须是“穷尽”一切杂念。极是中正的准则。“情”是事物前后变化的机缘或者基因,就是这个“情”,才有了千姿百态的万物——我说的是体察万物的方法,方仙道家们常把它理解成修炼的境界。
尹喜似乎感觉到从前听人说过“守静笃”之类的修炼方法,遂问有何区别?
老子并不予以否定,他只说:过去王公大臣们常常问道于他,出于个人理解的不同,希求不同,便做出不同的理解,有的以谈玄说虚为主,有的以修身炼气为本。谈玄说虚的倾向于劝诫天下君臣、父子遵道行德,无为去妄;修身练气的人以“气”充“道”,难免神仙思想。
老子告诉尹喜说:人有情志,物有其德,道法自然,见素抱朴。你只管“无欲观妙,有欲观徼”便可,无需过问他人如何理解。
道
尹喜说道:学生明白了。按照先生所言“八字”之法,可以观察到“道”吗?
老子道:能。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万物虽各有属性,但却遵循着同一个共有的天道规则,因此,通过体察万物发展变化的现象,就可以了解其往复运动变化之规律。
帛书《老子》甲乙本
“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情。”
“天物”当然是指自然之物。万物春生夏长,自然风物日月盈昃,虫鸣风嘶,无论如何纷纭万象,最终都会在天道的指引下各自回归其本性,也即回到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轨道上来。这个过程,可视为“情”即“归根”之规律。之所以“各归于其根”,就因为万物的发展各有其规律。
“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命是命,性是性,二者不可混淆,在天在道曰命,在人在物曰性。“复命”,即是回归到本原的“道”上,这便是“情”的表述。“常”是基本规律。“明”,深察知晓事物本源之谓也。 明君、自知之明,皆此意。
天人合一
万物归于其根,这就叫做复命。这个复命的过程就是基本规律。懂得这个规律,当然一切便了然于胸。不懂这个基本规律,则内无明德,外无明道也,当然迷茫之甚也。迷茫之甚,则心无所惧,性无所束,不按规律办事,强作妄为,必遭凶险。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懂得常道,有守情之德,乃可包容一切,乃可达于天人合一之境,乃可至于天物共容,乃可至于公平公正。
“知常”就能宽容吗?不见得。“容”是有层级差别的,“公”“王”“天”“道”的范畴一个比一个大,“虚”的要求也就一个比一个高,德不配位,说的就是“德”的容量小了,与所居之位不相称。能把自己的德修到公,修到王、修到天,最后修到“道”的层级,以道治身治国,则可实现君位长保,长治久安。
境界
所以,老子说:“观象”要做到不带偏见、没事成见、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万物,专注于体察天道,这样才能守于中正,以了解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这样你就能看到:世间万物纷纭变化,但最终都会在天道的指引下,各自回归于其本性,回到其自身发展的轨道上。这就叫“情”。“情” 就是指万物回归本原的过程。这种变化规律也叫“常”,说的都是基本规律。
明白这个基本规律才是明智的。不明白这个基本规律,就是“妄”,强作妄为就会带来凶险。知道并运用这个规律才能够获得民众的拥戴,进而为公、为王、通达自然大道,按天道要求施政做人,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宇宙是虚空的实在
然而,两千多年过去,对于“至虚,极也;守情,表也”的内省外观体道秘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有帛书、楚简、汉简的相继问世,奈何各修各的道,各唱各的调,各执一端,终不能参透老子思想。
不知你是如何理解“至虚,极也;守情,表也”的深意的?你认为谁的注释比较最接近老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