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从汉代寄出的信,“找”到信封了

“这是宁波地区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简牍类文书!”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员、余姚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项目负责人许超激动地说道。

历时4个月,宁波近日发布了余姚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项目考古成果。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处具有鲜明濒水特征的汉六朝文化遗址,共发现遗迹十余处,出土各类遗物300余件,并发掘了封检、木觚等简牍类文书。透过一枚枚小小的简牍,可以穿越时代,一窥宁波先民的生活百态。

发掘区全景
这是一处临水而居的基层聚落

今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多家单位,对余姚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项目进行考古发掘。遗址位于余姚城区花园新村地块,面积为2000平方米。

花园新村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由多家单位联合筹建的居民小区。发掘表明,该地块原始地貌北高南低,北侧为受潮汐活动影响而形成的灰黄沉积土高地,南侧为宽广的水域。“我们认为,这是一处临水而居的基层聚落。”许超表示。遗址里共发现了河道、临河护岸、木构设施、灰坑等遗迹十余处,其中河道、临河护岸等线索全部指向濒水环境。

在临河护岸的四组遗存中,1号护岸由南北两组木桩构成,全长约12米,木桩内侧置横木或横向叠置竹竿;2号护岸位于1号护岸南侧,间距约5.7米,东西长28.1米,中部还见有伸向南侧水域里的两排木桩。“我们推测,古人可能在1号护岸的两组木桩之上搭建木板形成栈道,横木和竹竿起着挡土的功用,而伸向水域的2号护岸则是供舟船停靠的栈桥式码头。”许超说。

1号、2号护岸。自西向东

“以往考古发掘对象大多是墓葬、城址、窑址等,基层聚落发现较少。”许超认为,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浙江地区汉代基层聚落考古的重大收获,对于全面认识本地区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遗址濒临明清时期的余姚南城,与东汉晚期以来的余姚县城隔江相望,可以说是余姚南北双城的雏形,对研究余姚古代城市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这封古老的信是寄给谁的

在余姚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出土的300余件遗物中,大多数为汉代遗存,也有少量的六朝遗存

在出土的青瓷器中,可辨器型有两晋、南朝时期的越窑青瓷盏、湘阴窑碗;陶器以泥质黑陶、灰陶器为主,主要器型有罐、盆、钵等生活类器皿以及纺轮、网坠等生产用具;铜器有五铢、剪轮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铜钱及铜削、铜环等;木器有盆、梳篦及各类加工后的建筑材料;骨器也有零星出土。

本次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封检、木觚、正反面墨书的木板各一件,为宁波地区首次。在纸张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普及的汉朝时期,书写材料主要是简牍。但这类遗物多见于湖南、湖北,东南地区比较少见。

其中,封检残长22厘米、宽5.6厘米、厚0.8厘米,底部有封泥匣、穿孔和沟槽。许超表示,古时为了将送递的公私文书保密,人们会用一枚木简覆盖住内容,并押上封泥,如果有人擅自开启,便有迹可查。这种起着封缄作用的木简被称为“检”,相当于今天的信封。检面上,通常题写收件人的姓名、地址以及寄送方法。不过这次没找到信件内容。那么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呢?

图为封检。通过红外扫描,“王仲郵棨”四字清晰可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

经红外设备扫描,封检上的字迹清晰起来,或可释读为“王仲郵棨”。许超推测,这可能是寄给一位叫“王仲郵”的人的。“棨”就是开启,意思是这封信指定由他来开启。

150余字的祭祷文都写了什么

出土的简牍类文物中有一枚木觚,全长46厘米,由一根木材纵剖而成,正面六棱五行,五行皆有隶体墨书。让许超感到兴奋的是,这枚木觚虽有些残缺,但还能分辨出150余字,相较另一份双面写有墨书、却只能辨出“长孙”二字的木板来说更有价值。

简牍有竹、木两类。圆木被削成柱状的多面体,被称为觚,是简牍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木觚有三棱、四棱、六棱甚至八棱多种形状。通常,木觚各面写了还能再削,削了可以再写,如此反复,于是有些木觚的棱就不明显了。但这枚木觚棱角分明,有些特殊。首先,木材上刷有朱漆,意味着已经“定稿”,不会再动刀。其次,木觚上的字是一次书写而成的。

木觚出土于河道堆积中,全长46厘米。

对木觚进行初步释读可知,其内容为东汉永平十七(公元74)年“天帝使者”为余姚县官(注:该字难以辨认)乡临江里男子孙少伯祈福禳病而告社君的文书。许超解释道:“这一年,在余姚县官某乡临江里,一位名叫孙少伯的人病了。于是天帝使者以祈神的方式,给孙少伯写了一篇祈福驱灾的文书用来祭祀。”

天帝是东汉时期的至上神,天帝使者则是天帝信仰的衍生物,这类文书常见于东汉时期的镇墓文、买地券中。许超说,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些木觚、木板不仅是余姚作为东南名邑、文献名邦的实证,更是研究东汉早中期东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材料。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通讯员 干杉杉)

(0)

相关推荐

  • 1973年,余姚出土一件国之重宝,它狠狠羞辱了外国考古专家

    1973年,余姚出土一件国之重宝,它狠狠羞辱了外国考古专家 文 | 韦爵爷 朱漆木碗 看起来笨拙古朴的木头,也可以是国宝吗?显然,这是有可能的. 六七千年前,一位匠人制作了一个很平常的木碗,其被河姆渡 ...

  • 余姚考古挖出一只“破碗”,光谱鉴别后惊动专家,历史将被改写

    说起浙江余姚的古遗址,相信了解考古的人肯定知道就是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距今得有7000年左右的时间了,占地面积达到了4万平方米. 在这座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古文物,有什么陶 ...

  • 安徽再启凌家滩遗址发掘 5000多年前聚落遗址逐步揭开面纱

    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凌家滩遗址新一轮发掘工作已于近日启动,主要发掘地点位于岗地南端的红烧土密集分布区.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 ...

  • 原始社会的建筑

    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建筑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随着漫长历史中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进步,以及不同历史阶段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等,中国古建筑仍具有较明显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从现存唐代木结构建 ...

  • 墨海听潮第139期 ||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 同题诗歌雅集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letter 本期作者 |沙漠独行|那片树叶|王振江| |上官江峰|荷韵墨香|黄泽宇| |清山清水|东边日出|敬惊涛| |一衣带水|小城帅哥|雨寄北| |七仙女|陈昌松|雪峰|晓春| ...

  • (纸刊备选)一封无法寄出的信​|张海利(河北)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5319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一封无法寄出的信(散文) 文/张海利(河北) 小妹你好: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四十五年过去了,不知你在天国可好? 四十五年间,我无时不在想念着你, ...

  •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文/陈笔||诵/面对大海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文/陈笔||诵/面对大海 大自然的恩泽带给我们享受不尽的风彩,让季节穿越在时光中轮回. 秋天是大自然馈赠给人间的一幅最美的风景.让生活多姿多彩,让秋的成熟夹杂着恬静之韵味,恰是一帘 ...

  • 柴扉旧事(40)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40)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张国领 娘从合肥回老家一年多时间,因病情加重离开了人世.每年春节都要给爹娘写信的我,在除夕之夜给娘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没有寄出去,因为我不知道娘的收信地址.信写好后, ...

  • 黄显召 | 一封没寄出的信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一封没寄出的信 文|黄显召 振刚兄: 一直以来我都想给你写封信,但一直没有勇气,四年过去了,但曾经的点点滴滴一直让我心神不宁,忏悔不已,年轻的所作所为如今流下的只是痛苦和 ...

  • 中国诗歌报第四临屏诗创作室第七期《五月的鲜花》《一封无法寄出的信》《那时我们年轻》集锦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

  •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文/子君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文/子君 出品:文学欣赏园地 微信:XYKM623925936 望着那朵有点干枯的玫瑰 我的心又颤抖了 那是情人节那天买来 准备送给你的 可是 我却 ...

  • 世界上最疯狂的9个邮局,你收到过那里寄出的信吗?

    邮局遍布世界的大街小巷,每个邮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看世界上最疯狂的9个邮局. 1.巴黎铁塔顶端邮局 著名的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顶部原本开着一个邮局,许多来这里旅游的旅客可以乘坐电梯到 ...

  • 没有寄出的信

    没有寄出的信 □曾艳 我出生在临湖而居.消息闭塞.穷困落后的小村子里.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侍弄着几亩薄田勉强温饱. 父亲咬着牙供我上学,希望我有朝一日可以走出这片黄土地,去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