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宝典

[文章比较长,但观点在理,有大孩子的家长可以看看。据本人观察,孩子逐渐长大的同时,父母也人生阅历逐渐丰富,于是他们往往会变得贫于说教。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常常有很多误区。]

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与青少年进行沟通极其重要,但是青春期的许多典型变化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和次数。大人有着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但青少年通常不会意识到这点,并且不相信这点。因此。所有来自父母的建议、智慧和指导通常不被他们重视。青少年总想宅在自己的房间或者和朋友待在一起,总是逃避家庭活动。结果,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此时,孩子不会轻易信任我们,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向我们倾吐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关于他们活动的一般性沟通也在减少(例如,昨天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和谁一起去的,他们都不愿意说)。由此可见,许多家长在跟孩子交谈、给出建议、了解孩子的想法或对孩子做出解释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反过来,孩子也会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遇到诸多挑战。这些语言互动方面的问题通常被冠以“缺乏沟通”之名。但其实沟通问题在家长与孩子的眼中不尽相同。

家长会说:

·          我儿子总在打电话、睡觉、和朋友出去玩、不出房间。他总是没有时间和我说说话。

·          每次我向女儿解释什么或给她提点建议的时候,她总是很不开心地冲出房间。

·          我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他总是眼神空洞,显然没有在听。

·          我的小女儿总不跟我倾诉她的烦恼,我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她把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

·          如果我问我儿子一个简单问题,比如说“今天过得如何?”他就会生气,给我一个尖锐的回答。他的日常活动我都不能过问。

而青少年们则会说:

·          他们总是不停地问问题。你去哪了?和谁去的?玩得开心吗?他们还把我当成三岁小孩。我朋友来家做客的话,他们也会不停地问一些很蠢的问题,比如说“你在哪个学校上学?”或者“你爸爸在哪里工作?”

·          我的父母不理解我,他们生活在另一个时代。

·          只有在我做错事或他想教育我我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我爸爸才会跟我说话。

·          似乎每次我想告诉父母我的观点或感受的时候,他们都会告诉我我是错的,或者我不应该那么想。

·          每次向父母提问的时候,他们都会给我上一课。

·          我妈妈总是说个不停,我没法插话。她还总是自问自答。

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而且各不相同。有些问题会干扰你和孩子沟通的有效性,有些则说明你们之间的沟通存在提升的可能。

沟通的机会

如果你住在纽约而我住在新奥尔良,我们之间沟通的机会和时间肯定就少。同样的,如果你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是闭门不出而你又在家里的其他角落忙活,你们之间的沟通肯定也少。因此,如果要想进行沟通,你和孩子就必须待在一起。沟通的机会需要你来创造。下文的建议有助于增加沟通的机会并提高孩子跟你沟通的渴望。

如果孩子不会开车或者还没有驾照,那么你就可以送他去朋友家、去橄榄球场、去看医生。你们一起待在车上也许就是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一个建议就是参加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帮他洗车或修车,和他一起购物,和他一起去打高尔夫、钓鱼……你甚至可以去他的房间和他一起听音乐,然后聊聊音乐。也许孩子不会接受你的邀请,但你还是可以问问他们是否愿意陪你去拜访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去看场电影。如果你告诉他们可以带着朋友一起,他们答应的几率也许会高很多。

把谈话只当成谈话

随着我们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减少,我们一但抓住机会就会试图指指点点。也就是说,沟通的时候总是带着任务,而不是想要创造简单愉悦的交谈。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状况就是如此,那么他们与你交流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少。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兴趣是运动、车、音乐和异性。如果你想创造一次单纯的谈话,那么你可以跟孩子谈谈电影、学校新闻以及其他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这样不带着任务或训导的沟通是很重要的。

关注孩子的正面

许多时候,我们在与孩子的互动时总会试图纠正他们或教训他们——这样的沟通是消积的。父母经常会注意到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对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尤其如此。例如,孩子被分配了遛狗的任务,前六天都顺利完成,但是第七天忘记了。而她只在第七天做得不好时才得到了父母的关注,没有人表扬她前六天的表现!

你会经常与挨批评你的上司沟通吗?你会喜欢他吗?你只会躲开他,并将你们之间的语言互动降至最低吧。所以,如果你在与孩子沟通时都持负面态度,他也会躲开你。现在你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十次你与孩子的讨论或谈话,看看自己是不是总在纠错或指指点点。

尽管大部分家长发现表扬青春期的孩子比表扬更小的孩子要难,但是你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良好表现(比如说,他们把衣服叠的很整齐)。如果孩子在清理厨房的时候99%做得很好,还剩1%没有清理干净,那么你就应该对他给出99%的积极关注,然后要么忽视不足的部分,要么在积极的反应中提出合理的要求。

你应该尽量多地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他们的成功和良好行为,而不是尽量多地去关注他们的失败或错误。如果你在一天之内与孩子进行了3次沟通,3次都是负面的,要知道,这比与他们进行了100次沟通,50次是正面50次是负面的还要糟糕。总的来说,你需要记住的一条实用法则是在每天睡前回顾自己与孩子的沟通过程,检查自己关注他们正面行为和态度的时间是不是要多于关注他们负面的时间。接受到父母积极评价的孩子愿意与父母进行更多的沟通。

有时你说得太多

有些家长总是喋喋不休。例如,女儿在遇到某个具体的代数问题的时候向父亲请教,父亲坐下后就开始解释未知值、有理数、开方法,解释了45分钟。这时候女儿就会想:“我只需要他们回答一个问题,一两分钟就可以讲完,他们却花一个小时,想告诉我这科的全部概念。”结果会是,她再也不会在做功课时向父母求助了。

以下几种情况是父母容易说得太多的。

不停提问

通常青少年都不喜欢被问太多问题,哪怕是简单随意的问题,例如:“今天过得怎样?”“昨晚玩得愉快吗?”他们不喜欢被当成三岁小孩对待,这时候他们就会回答得很没礼貌,或者根本不予理会。

与其如此,家长还不如跟孩子讨论具体的情况。举个例子来说,你儿子刚刚结交了一位新朋友,你想了接一些关于这位朋友和他家庭的事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他多大了?在哪上学?有兄弟姐妹吗?他爸爸做什么工作的?)是不明智的,你可以问一个问题,然后等着孩子跟你谈论他的这位朋友,你需要做的是坐下聆听。孩子的回答可能就包含许多信息,并且能够推进你们的谈话。

有些孩子会抱怨说:“我妈妈总是问我问题,然后不等我回答就自己给出答案。”这种方式最容易减少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你需要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让孩子有机会对你的问题作出反应。

长篇大论

“天哪,第35课又开讲了!”有些孩子告诉我说他们的父母会不停地重复教训他们。有个孩子说他讨厌和他父亲谈话,因为“每次我做了错事或考了低分,他都会说个不停。”

其实如果想要给孩子提点建议,简短的谈话会比长篇大论有效。要知道,孩子通常都会对这些长篇大论充耳不闻。

重复

家长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用相同的内容教训孩子,有时还会不停地问相同的问题。例如,一天问几次“作业写了吗”,不停地命令孩子“去收拾房间”。这无疑会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降至最小。

很多时候,这样的重复是出于孩子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其实500次向孩子发号施令让他收拾房间,不如制定规则和违背规则的后果,然后任他选择。

过多的问题、教训或重复会导致愤怒、怨恨、倔强、敌对和回嘴。请记住,青少年通常会很反感“那些愚蠢的大人”的指指点点。这样的互动越多,他们越是叛逆。

当谈话不再管用

有时候谈话不会改变行为

对一些青少年来说,谈话、解释、训导会让他们改良自己的行为,但对另外一些青少年来说,这些都不管用——他们需要的是体验后果。只有体验到了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他们才会端正态度。所有,谈话有时候仅仅是沟通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纠正孩子行为的策略。对于这部分孩子,你所做的比你说的更重要。

如果一个15岁的孩子总是打他弟弟,跟他解释说他也许会伤到弟弟他也不听。这时,再多的解释是没用的。他父母应该说的是:“如果下次你还打,我就怎么对你;如果你不打了,我又如何对你。”

三思而后说

这点适用于总是反应过激或说话不经思考的家长。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说话就是为了激怒家长(例如,他们会说“我退学了。我讨厌写作业。”)。如果你反应过激,那么他们就得逞了。家长这时就会生气,开始教训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这么做,孩子会接着说“我要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来。”这时又会有家长中计。

所以,切记三思而后说。例如,我儿子打了一份暑期工,两周后领到薪水时他说想买辆车。我的第一想法是“你疯了吧。你的钱都不够买轮胎。你知道一辆新车多少钱吗?”也就是说,我想告诉他他的想法是多么不切实际。但我没有将自己开始想的直接说出来,而是问他想买什么车,要挑什么颜色,然后我们就讨论到车的价钱问题,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离目标的差距。

在开口之前先想一想,就可以避免说出许多负面或伤害孩子感情的话来。这点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父母需要不断地练习,在发言前先默数10秒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因为我说了让你这么做”

尽管我们都会尝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尝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有时我们还是会说“照我说的去做”。你能为自己的拒绝找出100个理由,但是孩子只需要一个答案:“批准。”其他一切讨论、解释、说理对他来说都是浮云。

例如,孩子会说:“给我一个每天都要整理床铺的理由,晚上都会弄乱的何必要整理呢?”家长也许就说不出好的理由,只会说:“这是我的房子。只要你住在这里,你就得按我说的去做。”这种沟通方法不能常用。但如果你的孩子在你拒绝他时,总是不停要你做出解释(其实只有答应他的要求他才会满意),这时你可以采用“因为我说了让你这么做”的策略。

不是“为什么”,而是“我该怎么做”

孩子总是会问“为什么?”例如,如果孩子要求将晚上回家的规定时间由12:30推迟到1:00,父母拒绝了,孩子就问为什么。父母回答说“12:30之后你又没事,只会惹麻烦。”“为什么我的朋友都可以,就我不行?”接下来父母又是一大通的解释。其实,孩子可以换个方式来问:“我怎样做才能得到批准呢?我怎样做你们才会相信我会对自己负责呢?”这时,父母就可以提出在作业、说实话、做家务等方面的要求。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需要怎么做。所以,“为什么”不会带来任何结果,但“我该怎么做”也许会让你如愿以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