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是一门学问,其实送的并不是礼而是态度,收的也不是礼是态度
【参考书籍】《左传》宣公十五年
【背景】孟献子对宣公说,臣下听说小国要想免于大国的征讨,就要派人去聘问并且进献财物,因此就有进献的百件礼品摆在庭中,国君亲自去朝见并进献功劳。
然后就有珠玉齿革等各色装饰品,在这些美好的礼物外再加额外的财礼,以此来谋求不免的罪过。如果等到大国来责罚了再进献财物那就来不及了,现在楚军还在宋国,国君应该好好考虑下!宣公听了很高兴。
【解析】孟献子说小国(鲁国)要想避免被大国讨伐,就要主动巴结大国(楚国),要巴结大国就要主动送上财物以表达诚意,所以就准备百件礼品送给楚国。
其实孟献子也知道楚国作为疆土最大的强国,并不缺鲁国这点财物,但缺不缺那是楚国的事,不能因为楚国不缺鲁国就不送,现在鲁国要巴结楚国就必须要送上财物以表诚意以及态度。
送的并不是礼,而是态度
送礼是个大学问,不能因为对方不缺你就不送,其实接不接受是对方的事,但送不送就是你的事,并不能因为我不缺你就不送,其实送礼就是一种态度,我并不是接受你的财物,而是接受你的态度。
鲁国要想抱上楚国的大腿,就要表现归顺的态度,鲁国只有表现出愿意归顺的态度,才能获得楚国的保护,否则你鲁国口口声声说要巴结楚国,但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你让楚国怎么相信你鲁国?
功在平时
平时要主动巴结大国以寻找靠山,否则前期不巴结大国,等大国来攻打的时候就来不及了。只要平时巴结归顺大国,就可以建立一定的关系,只要关系到位啥都好说。
否则临时抱佛脚大国就不买你的账,就算买账也不是百件礼品,而是百里土地甚至更多的土地,所以说功在平时,平时要主动维护关系以增加联系感。
孟献子建议送财物给楚国,为何鲁宣公听了很高兴?
因为此时楚军还在宋国,而宋国又与鲁国相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鲁宣公是知道的,所以想巴结楚国,以避免楚国攻打鲁国。
而鲁宣公是鲁国的国君,是鲁国的一把手,如果鲁宣公自己提出要巴结楚国就显得有损尊严,有损国君尊严就相当于有损鲁国的尊严,怎么说鲁国也是二等侯爵,所以鲁宣公不能亲口说出来。
此时鲁宣公想巴结楚国但又不知怎么开口,正是左右为难的时候,而孟献子正是看出鲁宣公的心思,所以才主动提出来。
孟献子心想,既然鲁宣公不方便说出来那就让我说出来吧,这样就可以给鲁宣公一个台阶下,不至于有损鲁宣公尊严。
而鲁宣公看到孟献子如此会来事,心里想懂我者孟献子也,心里乐开了花所以很是高兴。孟献子说出鲁宣公不能说的话,化解鲁宣公的尴尬,鲁宣公高兴了自然少不了孟献子的好处。
以史为鉴
鲁国作为二等诸侯国都需要巴结楚国,更何况个人?所以说现实职场中要想升职加薪,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其次是要巴结领导以及权贵。
下属只有服务好领导才能获得领导的提拔你,下属服务好领导然后领导提拔下属,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下属不能为领导所用,就算能力再高领导也不会提拔这样的下属,既然人才不能为我所用,那就让人才变庸才。
【职场智谋:专注研究分析各种套路,领略套路招式,避免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