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 |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肌肉接头

1.神经-肌肉接头和神经信号传导

与骨骼肌纤维形成突触的下运动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结构称为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失去髓鞘,并扩展形成位于肌纤维凹槽内的膨大末端,这一结构被施万细胞胞浆层所包裹。突触后膜进一步形成许多二级皱褶、当动作电位传递到运动神经元终末时,数百个突触囊泡同时释放出囊内的乙酰胆碱 (Ach),使之进入突触间隙。Ach结合肌肉膜上的烟碱受体,激发运动终板电位 (EPP),通常EPP的大小足以引发肌肉的动作电位, 继而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一个肌纤维只有一个神经-肌肉接头,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可以支配多条肌纤维。

临床意义

运动终板的动作电位会引起钙离子介导的乙酰胆碱(ACh) 量子化的释放,释放的 ACh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烟碱受体,引起肌肉的收缩(兴奋收缩耦联)。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烟碱能受体抗体会大大减少活性受体的数量,使之无法对释放的 ACh做出反应。ACh囊泡的大小和数量通常是一定的,因此如果受累的肌肉反复收缩,就会很容易感到疲劳。眼肌、面肌和眼球肌最易在此种疾病中受累,表现为上睑下垂、表情淡漠、复视斜视、构音障碍、发音困难和吞咽困难。病情进展时四肢肌受累,以近端无力为重。肌肉不表现为失用和萎缩,因为其没有失去神经支配,也可诱发出肌肉牵张反射。

2.神经-肌肉接头生理学

运动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激活肌膜上的烟碱受体,引起肌肉收缩, 这一过程被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3.正常神经肌肉接头中的主要结构和蛋白质

运动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激活肌膜上的烟碱受体,引起肌肉收缩, 这一过程被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4.神经效应器接头

自主神经节后神经纤维与心肌、平滑肌(A)、内分泌腺 (B)、代谢细胞如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及免疫系统细胞( C)形成神经效应器接头。交感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末梢主要以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为乙酰胆碱。这些神经未梢不形成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运动终板式的突触,而是形成神经效应器连接,释放神经递质到间隙内,使得神经递质作为一种旁分泌物广泛扩散,通过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启动突触后反应(包括许多类型的免疫细胞)。其他部位也有一些相似的情况,如终止于淋巴细胞的交感神经。并不是所有的平滑肌细胞都被神经效应器支配。它们通过缝隙连接,当被神经支配的平滑肌收缩时可同时收缩。

5.内感受器

内感受器包括体内的疼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牵张感受器,它们将身体内部状态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颈动脉小体是特殊的化学感受器,(在缺氧状态下)能够感受二氧化碳或血液低pH的细微变化,从而使呼吸加快。颈动脉小体与第IX对脑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形成联系, 并由后者将冲动投射至延髓的孤束核尾部。颈动脉窦是颈动脉的薄壁区域,含有囊状和游离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起着牵张感受器的作用,即作为压力感受器,对动脉压的升高做出反应,将初级传入信号经第IX 对脑神经投射至延髓的孤束核尾部,引起反射性心率下降和血压降低。

6.皮肤及其神经

皮肤含有许多类型的感受器(见图9.11),它们将快适应和慢适应的机械刺激和形变转换成初级传入纤维的电冲动。游离神经末梢主要与疼痛感受器、外周树枝状无髓神经纤维联系, 某些疼痛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与细的有髓神经纤维联系。这些神经纤维收集躯体感觉信息并将其传递到浅感觉传导通路,即脊髓丘脑束或脊髓网状丘系。更为复杂的囊状感受器将躯体感觉信息传递给传导本体感觉的脊髓背(后)柱或内侧丘系,并与较大的有髓神经纤维联系。

First Fros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