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解红楼之 五美吟中真情义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中有这样的情节:林黛玉见古书上有才色的女子,她们很多人的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所以林黛玉收集几个色殊才绝的女子的故事做成诗,一共有五个美女的故事。贾宝玉读过这五首诗后遂为这些诗命名为《五美吟》。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著名的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为什么只取四大美女中的其中两个,且另外添加了三个来凑成五美。林黛玉为什么选这五个美女的故事,她们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且听我道来。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上浣纱

“朝为越溪女”的倾国倾城美女西施,带着复国的使命“暮为吴宫妃”。“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姑苏城外灵岩山上巍峨的吴宫里歌舞不息,吴王夫差的意气在西施的美色中消沉,强大的吴国在西施的欢笑声里被越国的铁甲吞没。而美女西施呢?在完成复国使命后追逐着太湖的浪花远去,只留下人去楼空的倾圮宫殿,那里的一草一木还在回忆曾经在这里居住的美女。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上浣纱”,你不要去嘲笑那效颦的东施,虽然她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依然溪水边浣纱。有人说这一句诗是林黛玉为西施的红颜早逝而悲叹,感慨东施却活得年纪很大。我的解读为这是一种反讽:是说东施虽然活得年纪很大,却终生只是一个普通的浣纱女而已,从而衬托出西施在国家危难时敢于挺身救国的胆识和勇气,这样的壮举与一辈子做平庸浣纱女而终老的东施相比较,其生命的意义高下立见。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青锋过处,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一剑,是对生命的决绝,却是对楚霸王最深的爱恋;这一剑,是对楚霸王万千宠爱的回报,是给所爱的人以生的希望。

虞姬,在那动乱的年代,陪着心爱的人东征西讨,用美貌和柔情点燃霸王征服天下的雄心,用快乐的歌舞分享他胜利的荣耀;在爱人四面楚歌之际,想得是用自己的死让霸王摆脱羁绊,去换来霸王的生。

这是一腔最深的情,这是一个最重的义。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性格高傲的王昭君因没有贿赂画工而失去了天子的宠幸,拥有绝世容颜的她选择离开金碧辉煌的汉宫,远去那风沙肆虐的茫茫大漠。“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她舍弃了个人命运,孤独地生活在异域他乡,成就的是国家和平大业,保全了千千万万家庭完整。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恩怨曲中论”,她孤零零的坟墓躺在夕阳下的荒草丛中,只有胡地的琵琶弦上,还在讲诉她美丽而凄凉的故事。长江边生她养她的故乡,在思念着这位远嫁的姑娘。

同样是红颜命薄,可她却以个人的悲哀,换取千万人的欢笑。多少思妇等回了戍边的征夫,大漠边关消除了狼烟,茫茫戈壁减少了几多白骨。王昭君用她的美丽,串起了汉宫与大漠的情感纽带,让和平的鸽子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让田园牧歌的情调出现大汉的土地上。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善歌樊素口,能舞小蛮腰”之称的绿珠,不仅能歌善舞,还因她世所罕见的绝艳姿容,获得石崇的特别宠爱。每每在石崇的金谷园宴会上,必有绿珠的歌舞和清丽悠扬的笛声。

在石崇灾祸来临之际,绿珠飞身坠楼,以死酬谢石崇的恩情。“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这一坠,如落花入尘,香消玉殒;这一坠,她以青春的生命酬谢石崇对她的万千宠爱;这一坠,表明自己对已经失势的石崇的感情无比坚贞。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阅人无数的红拂初见身着布衣的青年李靖,他伟岸的身材和勃勃英姿,从容的神态以及非凡的见解,让她一见倾心。只是王府大堂上的匆匆一见,她已确认他是天下英才。以红拂的美貌和才华,在王府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她毅然夜奔李靖居住的驿馆,与贫穷的李靖一同出走并结合。

帘幕重重的王府和尸居余气的杨素,怎么能锁住这位女中豪杰的身和心呢?红拂慧眼识英雄并勇于大胆追求爱情,成为千古美谈。

因为她的慧眼,红拂收获了属于她自己的爱情;因为她的慧眼,并以自己卓越的胆识成就了李靖这位英豪;因为她的慧眼,获得了一生幸福并美名留青史。

这《五美吟》,讲的不仅是美貌和才华,更是情,是义,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爱人的真情付出和坚贞,是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她们都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们都拥有非凡的才华,她们虽然都是柔弱的女性,然而她们有自己的真性情,有自己的节操和坚守。红颜命薄,或许是她们的宿命,她们用美丽的容颜,书写出人间真情,用自己的勇气和担当,改写了历史或个人的命运。

她们的美的不仅是容颜,更是心灵,她们的光彩,照亮历史的天空。所以林黛玉写她们,不是对她们命运的悲悯,而是对她们的情与义在林黛玉自己心中的留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