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通变白头翁汤 2024-06-22 04:55:27 通变白头翁汤歌诀通变白头翁地榆,甘草山药芍秦皮,送服三七同鸦胆,扶正却病见效奇。 【主治】:热痢下重腹疼,及患痢之人,从前曾有鸦片之嗜好者。 【组成】:生山药一两、白头翁四钱、秦皮三钱、生地榆三钱、生杭芍四钱、甘草二钱、旱三七三钱(轧细)、鸦胆子六十粒,去皮拣成实者 【煎服法】:上药共八味,先将三七、鸦胆子,用白蔗糖水送服一半,再将余煎汤服。其相去之时间,宜至点半钟。所余一半,至煎汤药渣时,仍如此服法。 《伤寒论》治厥阴热痢下重者,有白头翁汤。其方,以白头翁为主,而以秦皮、黄连、黄柏佐之。陈古愚解曰:厥阴标阴病,则为寒下。厥阴中见(中见少阳)病,则为下利。下重者,经所谓“暴注”是也。白头翁临风偏静,特立不挠。用以为君者,欲平走窍之火,必先定动摇之风也。秦皮浸水青蓝色,得厥阴风木之化而性凉能泻肝家之热,故用以为臣。以黄连、黄柏为使者,其性寒能除热其味苦又能坚肠也。总使风木遂其上行之性,则热痢下重自除。风火不相煽而燎原,则热渴饮水自止也。 唐容川解日:“白头翁一茎直上,四面细叶,茎高尺许,通体白芒,其叶上下亦皆白芒,花微香,味微苦,乃草中秉金性者。能无风动摇,以其得木气之和也;有风不动,以其秉金性之刚也。故用以平木熄风。又其一茎直上,故治下重,使风上达,而不迫注也。” 愚用此方,而又为之通变者,因其方中尽却病之药,而无扶正之药,于证之兼虚者不宜。且连、柏并用,恐其苦寒之性妨碍脾胃,过侵下焦也。矧《伤寒》白头翁汤,原治时气中初得之痢,如此通变之,至痢久而肠中腐烂者,服之亦可旋愈也。 唐氏论白头翁详矣,而犹有剩义,拙拟理血汤下,于白头翁另有发明,可与唐氏之论参观。再者白头翁入药,宜用其根,且宜用其全根,至根上端之白茸,则用不用皆可也。乃关外东三省药房中所鬻之白头翁,但根端白茸下带根之上端少许,亦有不带根者。问其根作何用,乃谓其根系漏芦,卖时作漏芦,不作白头翁也。愚闻之,不禁哑然失笑。夫漏芦与白头翁迥异,而竟以白头翁充之耶。于是在东三省诊病,欲用白头翁处方时,即开漏芦。然医药所关非轻,愚愿东三省之业医者咸知之,欲用白头翁时,勿为药房所误。 陆军团长王剑秋,奉天铁岭人,年四十许。己未孟秋,自郑州病归,先泻后痢,腹疼重坠,赤白稠粘,一日夜十余次。先人奉天东人所设医院中,东人甚畏此证,处以隔离所,医治旬日无效。遂出院归寓,求为诊治。其脉弦而有力,知其下久阴虚,肝胆又蕴有实热也。投以此汤,一剂痢愈。仍变为泻,日四五次,自言腹中凉甚。愚因其疾原先泻,此时痢愈又泻,且恒以温水袋自熨其腹,疑其下焦或有伏寒,遂少投以温补之药。才服一剂,又变为痢,下坠腹疼如故,惟次数少减。知其病原无寒,不受温补。仍改用通变白头翁汤。一剂痢又愈,一日犹泻数次。继用生山药一两,龙眼、莲子各六钱,生杭芍三钱,甘草、茯苓各二钱,又少加酒曲、麦芽、白蔻消食之品,调补旬日痊愈。 奉天省议长李亚侨,年近四旬。因有事,连夜废寝。陡然腹疼,继而泄泻,兼下痢。其痢赤多于白,上焦有热,不能饮食。其脉弦而浮,按之不实。先投以三宝粥方,腹疼与泻痢皆见轻,仍不能饮食。继用通变白头翁汤方,连服两剂,痢愈可进饮食,腹疼泄泻犹未痊愈。后仍用三宝粥方,去鸦胆子,日服两次,数日病痊愈。 通变白头翁汤验案精选 1、阿米巴痢疾 裴某,男,37岁,干部。1969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腹胀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黏冻4月余,反复不愈。4个月前曾因痔疮下血,在市某医院门诊经西药治疗好转。即而腹胀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经粪检诊断为阿米巴痢疾而住院治疗。经西药治疗1个月好转出院,出院后不久,病又复发,而来我院门诊,投芍药汤、白头翁汤等配合西药治疗3月,效果不佳遂收入住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日2~3次,神疲纳差,时而痔疮出血,舌红苔腻微黄,脉弦。粪检红细胞(+ + +),白细胞(+ +),脓球(+ +),黏液(+ +),发现阿米巴滋养体。证系病久正虚,湿热滞留。治以补脾益肾,清热解毒。拟用通变白头翁汤加味:淮山药30g,白头翁12g,秦皮10g,生地榆10g,杭芍15g,三七5g,鸦胆子10g,枳壳12g,甘草3g,日1剂。服5剂后病症减轻,守方继服原方,病症逐步好转,服30剂后诸症悉除,粪检( - ),继以香砂六君子汤10剂以善其后,于1969年12月1日痊愈出院,随访未见复发。[刘建材。阿米巴痢疾治验。湖南中医杂志,1997, 13 (5): 40] 2、滴虫性肠炎 王某,男,56岁,农民,1975年11月16日初诊。2月前患“痢疾”,泻下赤白夹杂,腹痛,里急后重,经本队医疗站服用中西药治疗未愈。后在华县医院确诊为“滴虫性肠炎”,服用灭滴灵等西药效果不显,遂来我院求诊。患者面色晦暗萎黄,精神萎靡,四肢困乏,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赤白夹杂,腹部压痛明显,以脐周和左下腹为甚,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粪检:脓球(++),红细胞(+++),肠滴虫(+++)。证属暑热秽浊与滴虫交阻,壅滞阳明肠腑,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失职,治以清利湿热,解毒杀虫,佐以扶正,方用通变白头翁汤原方(生山药30g,白头翁、生杭芍各12g,秦皮、生地榆各10g,甘草6g,三七粉10g,鸦胆子60粒,去皮) 3剂。11月20日二诊:大便软溏,少量脓血,腹痛下坠消失,精神转佳,舌偏红,苔白,脉象濡数。粪检:脓球1 ~2,红细胞( +),肠滴虫(+)。继服上方3剂,鸦胆子改为10粒。11月25日三诊:大便色、次、量均趋正常,惟感乏力、纳差,吞服鸦胆子后恶心,舌淡红苔薄腻,脉濡略数。粪检肠滴虫( +)。治宜清利湿热,健脾和中。方用生山药、白扁豆各30g,茯苓、半夏、藿香、焦三仙、苦参、竹茹各10g,鸦胆子30粒,生姜3片。共服中药18剂,粪检3次阴性,停药。嘱其注意饮食卫生,常服大蒜。随访至今未复发。[李立民.通变白头翁汤治疗滴虫性肠炎18例.陕西中医,1989, (1): 30] 【临证提要】:本方源于《伤寒论》白头翁汤,即白头翁汤去苦寒伤中之黄连、黄柏,加生山药、生地榆、生杭芍、甘草、旱三七、鸦胆子等,具有扶正解毒止血之功,较原方作用更为全面,用于热痢下重兼有虚证者,替代白头翁汤。今常用于阿米巴痢疾和滴虫性肠炎的治疗。 赞 (0) 相关推荐 经方:白头翁汤(热痢) 白头翁汤 [原文]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1.热利 ... 经方: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热痢)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原文]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 ... 147.治阿米巴痢疾可选哪些灌肠方药?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人人体内,而引起的结肠黏膜病变所致.其辨证要点是: (1)典型急性阿米巴痢疾起病稍缓,以腹痛.解果酱色糊状腥臭大便为特征,腹泻约每天10次,量中等. (2)粪便检查发现 ... 张锡纯:通变大柴胡汤 通变大柴胡汤歌诀 通变大柴胡大黄,薄荷知母四味尝 伤寒防风易薄荷,表存里实可消详 [主治]:伤寒温病,表证未罢,大便已实者. [组成]:柴胡三钱.薄荷三钱.知母四钱.大黄四钱 此方若治伤寒,以防风易薄 ... 张锡纯:通利九窍、流通血脉的一味良药 今天 山茱萸大补肝肾之精,收敛正气,为救脱第一要药. 本文介绍名医张锡纯用山萸肉的经验医案,其"来复汤"对后世李可老中医救治急危重症裨益甚深,可借鉴学习. 张锡纯是民国时期的一 ... 前有张仲景,后有张锡纯:全面了解近代中西汇通第一人 I导读: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医名显赫,为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张锡纯的行医特点和临床贡献,以管窥 ... 【张锡纯:硝菔通结汤-治顽固便秘】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剂治疗便秘的名方--硝菔通结 ... 【张锡纯:硝菔通结汤-治疗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 净朴硝四两,鲜菜菔五斤 将菜菔切片,同朴硝和水煮.初次煮,用菜菔片一斤,水五斤,煮至菜菔烂熟捞出.就其余汤,再入菜菔一斤.如此煮五次,约得浓汁一大碗,顿服之.若不能顿服者,先饮一半,停一点钟,再温饮一 ... 一动就出汗,感觉身体特别虚,名医张锡纯常用1方,出汗变正常 一动就出汗,感觉身体特别虚,名医张锡纯常用1方,出汗变正常 ◈經方用藥◈张锡纯:通利九窍、流通血脉的一味良药 Edit | 覺悟之旅:六味地黄丸里面就有这味中药山萸肉,山萸肉是一种叫做山茱萸的果树,它长的果子,这果子把核去掉,把它肉晒干了,就叫山萸肉. 山茱萸大补肝肾之精,收敛正气,为救脱第一要药. 本文介绍 ... 石膏通便?山萸发汗?那些你不得不知的张锡纯对常用药的特殊用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常用药的特殊用法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临床家,在学术上也有不少独创见解,堪称学验两丰,其对常用药如石膏.熟地等品,每有特殊用法,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 张锡纯:山萸肉通利九窍、流通血脉的一味良药 山茱萸大补肝肾之精,收敛正气,为救脱第一要药. 本文介绍名医张锡纯用山萸肉的经验医案,其"来复汤"对后世李可老中医救治急危重症裨益甚深,可借鉴学习. 张锡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