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过中基 ——气血津液
第三章 气血津液
气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的、运动不息而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由先天之精气,后天水谷之精气及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而生成
㈠来源(原料)
⒈先天之精气
⒉水谷之精气
⒊自然界之精气
㈡相关脏腑
⒈肺为生气之主
⒉脾胃为生气之源
⒊肾为生气之根
先天之精气是父母给的,后天水谷之精气(饮食物中)和自然界的清气(肺吸入的,比氧气的范围大)是人出生后获取的
先天之精和先天之气合称为先天之精气,可以理解为精运动到无形可见就是气,那么先天之精气(肾)就是先天之气(元气);而水谷之精气(脾)和自然界的清气(肺)构成后天之气(宗气)
补充:肺在气血生成方面的作用也很大,但在古时候环境很好,自然界中的清气很多,但是水谷容易缺失,人们总吃不饱,所以脾被视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气的运动
㈠气机与气化的概念
⒈气机:气的运动
⒉气化: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㈡运动形式
气的运动形式,一般可以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㈢与脏腑的关系
脏腑是人体气升降出入的主要场所。脏腑功能的完成,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化”—如脾运化产生水谷精微,而新陈代谢抽掉了脏腑功能这一中间环节。
在自然界中,气的运动形式为升降聚散,另外,肺相对来说偏肃降。
㈣气的功能
⑴推动作用—活力很强,运行不息
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的功能
对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
①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功能是靠气的推动作用产生的)
②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中精气)
③推动精的生成与施泄,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液态主静,靠气的推动)
⑵温煦作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具有产生热量,温暖人体的功能(人体的热量是通过极细微的物质产生的,气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气的温煦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维持和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调节带有凉润的意味,阴气作用)
②温煦各脏腑组织器官而保障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发挥
③温煦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促进和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⑶防御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及祛邪外出的功能
①卫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②正气抗邪,驱邪外出
③正气能够促进病后脏腑组织的自我修复,使机体得以早日康复(修复作用)由②派生出③
⑷固摄作用—控制人体体液有规律地排泄和分泌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指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以及内脏、冲任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以及防止其无故流失的功能
①固摄血液
②固摄津液
③固摄津液
④固摄内脏、任冲
⑸气化作用
气的气化作用,是指气的运动具有促进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
⑹营养作用
气的营养作用,是指气能为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①脾胃运化所生成的水谷精气,可以化生为营气、卫气、宗气等,为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②卫气具有温养肌肉、筋骨,皮肤腠理、胸腹,熏蒸膏膜的作用,营气可化生血液濡养周身
③经络之气通达机体内外、输送津液,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
⑺此外,气还具有感应传导信息的中介作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携带信息跑来跑去能作为中介作用于经络血液等
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多种多样,根据其生成过程、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等不同类型
元气(先天之气,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⒈含义: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⒉生成: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气所化生
⒊分布:以三焦为通道布散全身
⒋功能:
①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②激发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
在人体所有气中,元气是最早产生的,人出生前就有,那时后天还没有开始获取
元气生成后,依赖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的不断培育和充养
元气功能约等于肾气功能,但是肾气功能的范围要大一些,有一部分是后天之气
宗气(后天之气)
⒈含义:宗气是指积于胸中(肺在胸中)之气,又名“大气”;
宗气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聚于胸中的气
⒉生成:宗气是由水谷精气(脾、胃)和自然界的清气(肺)相互融合而成的
⒊分布:聚于胸中,上出息道(往呼吸道走),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
⒋功能:
①走息道以行呼吸
②贯心脉以行气血
③下丹田以资元气
④另外,还与人的视、听、言、动等相关
营气
⒈含义:营气是指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作用的气
⒉生成:营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营养精华部分所化生
⒊分布:营气分布于血脉中(运行于脉中,分布于全身)
⒋功能:
①化生血液
②营养全身
否则营养不良或血虚
营气的“营”,有“营周不休”(循环,所以要循行在脉中)和“富有营养”的意思
中医的血无法检测
卫气
⒈含义:卫气是指运行于脉外,具有护卫作用的气
⒉生成: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性质剽悍、运行滑利、反应迅速的部分所化生
⒊分布:行于脉外,布散全身
⒋功能:
①卫外防御(保卫人体、抵御外邪)
保卫人体,抵御外邪
②温养机体
卫气是在人体内外(体表与体内)都有的,人的体表有温度,是卫气到体表时产生的
③调节腠理开合
腠理是肌肤的纹理,不等于汗孔,因为汗孔分布在肌表,气中只有卫气能到达肌表,进而控制和影响汗液排泄
④调节睡眠
白天,卫气该出出不来,则醒不过来;晚上,卫气该进进不来,则睡不着。
人醒的时候,卫气行于体表为主,入睡时,卫气行于体内为主(在量上有个变化)
以上说法并不玄乎,因为中医来源于临床实践
白天醒的时候穿这点衣服(看看自己身上穿的,一比划)不冷,但晚上同是这样穿就容易感冒,睡觉要盖被子,因为卫气入里
人容易出汗、发热,可为气虚,与卫气有关
宗气有贯心脉以行气血的作用,去高原的时候,心血管不好不能去,因为高原上自然界的清气少了,即宗气生成会少,行血功能就会减退(佐中医来源于临床实践)
卫气活动度大,运行不息,脉管束缚不了,于是要飘散到肌表,但体内也存在
因为功能与分布有关,所以卫气是保卫人体之气
卫气在抗邪斗争中强悍勇猛,且运行速度快,反应快
营气与卫气的比较—相比较而言,营阴卫阳
项目 | 营气 | 卫气 |
来源 | 水谷精微中具有丰富营养的部分 | 水谷精微中剽悍滑疾的部分 |
分布 | 行于脉中 | 行于脉外 |
特性 | 柔顺柔和 | 剽悍滑利 |
阴阳属性 | 属阴 | 属阳 |
功能 | 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 护卫防御,温养机体,控制腠理开合,调节睡眠 |
第二节 血
血的基本概念
含义:血是循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补血—阿胶,补血活血—当归
血的生成
⑴血的生成:以水谷精微(后天)和肾精(以先天为主)为主要物质基础,通过脾胃、心肺、肝肾等相关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形成
⑵来源原料: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主要由水谷精气和肾精化生
⒈水谷精微化血(大部分)
⒉肾精化血
说法一:肾藏精,精生髓,在体合骨,髓养骨,骨髓化生学液
说法二: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⑵相关脏腑:
⒈脾胃
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⒉肝肾
肝配合肾精化血。肾精与肝血之间有着相互资生、转化的同源关系
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肾气充盛,固摄好肾精,则肾精充盈使得肝血化生血液)
肾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
②肾精化肾气,激发和推动全身个脏腑组织的功能,促进血液的化生
⒊心肺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由脾向上(脾主升清)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血液中含有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贯注心脉(肺朝百脉),在心气(奉心化赤)的作用下变化成为血液
《内经》依据,《灵枢·营卫生会》曰:“此所爱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心肺在化生血液中的作用
①营气、津液等化生血液的物质,凝聚于心肺而生新血
②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通过肺的司呼吸功能,吸清呼浊,而参与血液的生成
血液生成与肺的关系
肺主一身之气,参与宗气的生成与运行。气能生血,气旺(虚)则生血功能亦强(弱),气虚不能生血,常可导致血液衰少。肺通过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使脏腑之功能旺盛,从而促进了血液的生成。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为营气和津液等营养物质,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赖肺的呼吸,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方化为血液。
综上所述,血液生成的基本条件有二
一是物质基础充足
二是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正常
血的运行—血正常运行要不能太快,运行不息,运行于脉管之中
㈠影响因素
⒈脉
脉为血之府,脉道有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脉道完好无损与通畅无阻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⒉气(最主要)
气具有推动(否则缓慢)、固摄(否则出血)和温煦(否则冷)作用
①气的推动作用促使血液运行不息,保持一定的流速
②气的固摄作用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而不致于溢出脉外
③气的温煦作用对于血液的寒温适度和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⒊血液的性状(本身的性质出毛病)
血液的性状,如血液的清浊、粘稠状态、血液量的多少,血液的寒温度,机体和周围环境的寒热温凉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血液的运行
㈡与脏腑的关系
⒈心(推动)
心主血脉,心与脉连接构成的闭环通路是血液循行的通道。心气的推动,心阳的温煦、心血的充足是保证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其中心气的推动是其根本动力。心在血液的循行中起着主导作用。
⒉肺(推动)
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参与宗气的生成,宗气贯心脉而推动和促进血行。
肺主宣发肃降,调节全身的气机
肺司呼吸,呼浊吸清,主血液中清浊之气的交换
⒊肝(固摄)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肝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
⒋脾(固摄)
脾统血,脾气能够约束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
总之,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脉管系统完好通畅
②血液量充盈,寒温适度
③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正常,其中心脏的功能尤为重要
血的功能
⒈濡养作用
血的濡养作用,是指血具有营养和濡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血是神的主要物质基础—与心关系密切(心主神明,主血)
⒉运载作用
血的运载作用是指血具有载气、载津,以及布散精微濡养人体周身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血能藏气、寓气、载气
血液是气的载体,气依附于血而行,弥散飘逸的气,必须依附于有形之血才能在体内输布
因为血管输布周身,血管内的气依赖于血液输布,血管外的气靠津液输布。但气无形可见,极其细微,按其本性是待不在血管里的,气(动)属阳,血(静)属阴,所以血液又不能让气运行得太过头,防止其太多飘到血管外,对其起到约束和抑制的作用,从而推动血液运行。
其二,脏腑组织代谢所产生的浊气浊物,必须通过血液的运载才能到达于肺,在肺中进行清浊交换,呼出体外,同时将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运载至体内
第三节 津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⑴含义: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人缺了水可不行,人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一切水液都是津液,但是生病了,比如肝硬化有腹水,那就不是津液
津和液都为正常的水液,只是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不一样(略有差异),它们都有营养作用,只是营养作用的程度有别
区别的三个方面 | 津 | 液 |
性状 | 清稀、流动性较大 | 浓稠,流动性较小 |
分布部位 | 主要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正常地出汗水液细分的话叫做津,笼统的话叫做津液) | 主要灌注于骨节(关节液)、脏腑、脑髓等部位 |
功能 | 具有滋润作用,并能渗入血脉,化生血液(较之液,营养作用小些) | 具有濡养和润滑(关节液—分布于局限位置,不让骨节磨损)作用(较之津,营养作用大些) |
津液的生成
⑴来源: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大肠和小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
原料是饮食水谷,尤其是水这一块尤为明显,相关脏腑是脾胃(帮助消化吸收)大肠和小肠(消化吸收)
这里为什么没有提到肾呢?肾主水液,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是个总控,能推动和调节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而水液代谢包括生成(脾)、输布(肾蒸腾气化、升清降浊)和排泄(肾控制膀胱的开合)三部分,而津液的生成停留在生成阶段,更侧重于消化吸收的脾胃、大肠和小肠。
⑴具体过程:
⒈脾胃腐熟运化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吸收水谷中部分精微。脾主运化,脾气之升清,将胃肠吸收的谷气与津液上输于心肺,而后输于全身
⒉小肠主液
小肠泌别清浊,吸收饮食物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上输于脾,而布散全身,将糟粕下输于大肠
⒊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将其中部分水液重新吸收,使残渣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总之,津液生成的基本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饮摄入,二是脾胃、小肠、大肠等脏腑的生理功能正常
津液生成障碍,可由饮食摄入不足或是相关脏腑出毛病导致
津液的输布—津液在体内一旦形成,必须流动,停留则为水湿痰饮(对人体有害)
⒈肺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上之源
脾转输津液到肺(接受),肺宣发输布到人体的上部和体表,肃降输布于人体下部和内部脏腑,代谢浊液输送到膀胱和肾
若肺通调水道失职,则津液代谢障碍形成痰饮或是水肿等
⒉脾
脾为水中之洲,主运化水液(脾位于中焦,离胃肠很近)
脾对津液的输布:借其升清之力,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布散全身,下输于肾和膀胱
脾气推动和调节津液的输送、布散,直接将津液布散于全身(脾气散津)
⒊肾
肾为主水之脏,肾对津液的输布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直接参与津液的输布
津液下输于肾,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清者蒸腾复归于脾肺,重新参与体内津液的环流输布,浊者化为尿液注于膀胱
②间接促进和调控津液的输布
肾中精气和肾阳发挥激发、推动和温煦的作用促进和调控整个人体对津液的吸收和输布
⒋三焦
三焦对水液有通调决渎之力,是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
⒌肝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津液的输布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行则津布,从而协助促进津液代谢的正常进行
诊断血液的运行:
↗心气 ↗脾(统血)
气→肺气 血→血液的性状
↘肝气 ↘肝(藏血)
总之,津液在体内的输布主要依赖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肾气的蒸化、肝气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来综合协调完成
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排泄途径主要有汗、尿、呼出气及粪便等,其输布和排泄一样,主要依赖于肺、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的作用
⒈尿液
肾作用:
①肾阳蒸化脏腑代谢后的津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清者被人体重新吸收运用,浊者下输于膀胱形成尿液
②肾阳的气化和肾气的固摄作用控制膀胱的开合,调节尿液的排泄
还有肺、脾、肝和小肠的作用
⒉汗和水气
肺作用
①肺宣发肃降津液输布于体表皮毛,由卫气调节腠理开合,在气的蒸化下形成汗液
②肺的呼气从呼吸道里以水气的形式带走一些水液
⒊粪便
小肠将食物残渣下传到大肠,大肠吸收剩余水液,燥化糟粕形成粪便
综上所述,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是诸多脏腑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结果,但其中尤以肺(主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三脏的作用最为重要
津液的功能
津液主要有滋润营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和运载等生理功能
⒈滋润濡养
⒉化生血液(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
⒊调节阴阳(正常体温—阴阳平衡;天热出汗—津液散热,不让体温过高)
⒋运载作用
一是运载全身之气
血管外的气靠津液载而待在人体内
二是运载代谢废物
汗液里是有东西的(物质),出汗过多人没力气,感到虚脱,因为津能载气—正气
还有拉肚子/大出血等使得大量津液流失就不能载气,会感到没力气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整体观
气与血的关系
㈠气为血之帅(气对血有什么作用)
⒈气能生血
治疗血虚或气血两虚时,在使用补血药的同时,常配以补气之品,以促进血液的化生(补气生血—阴阳互用)
⒉气能行血
①气可以直接推动血行,血液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和调控,以及肝气的疏泄调畅
②气的温煦作用能促进血液的运行
⒊气能摄血
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固摄作用,对血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以防止其无故流失的功能
㈡血为气之母(血对气有什么作用,看血的功能)
⒈血能养气
⒉血能载气
气与津液的关系
㈠气对津液的作用
⒈气能生津
⒉气能行津
⒊气能摄津
气虚、气滞则津液停滞,产生水湿痰饮→气不行水
津液停聚则气机不利→水停气滞
两者互为因果
㈡津液对气的作用
⒈津液化气(生化、滋润、濡养作用)
⒉津液载气(防止气过于飘逸)
津液的输布障碍或丢失→气机不利或亡失↘
津停气阻
津液输布障碍→气机郁滞不畅↗
大汗、大吐、大泻、多尿等津液大量丢失,气无所依而随津之大量外脱,即气随津脱
血与津液的关系
㈠血可化津
㈡津能生血
津血同源,两者都同源于水谷精微,可以相互化生(转化)
血汗同源,汗也是津液的一部分,血液由津液和营气所构成,若渗出血管则为津,且心主血和主神明,在液为汗(人一紧张就容易出汗)
《伤寒论·辨太阳病证并治中》:“衄家不可发汗”,衄:五官和肌肤等出血
因为血虚需要津液渗入血管补充血液,而发汗使血溢出血管外补充津液。
通过血与气和津液的关系来调节血虚,则在补血的同时再补点气(气能行血),调节水肿时,利水的同时在再补点气(气能行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