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学 | 关于五腧穴、原穴与络穴的基础知识

五输穴与原穴,络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输。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五行属性

阴经: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阳经: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五输穴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骨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

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

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阴井木,阳井金”

1.本经子母补泻取穴法:例如,肺之虚证取本经的输穴太渊,是因为肺属金,太渊属土,土为金之母,施以针刺补法,即虚则补其母;反之肺之实证,取本经的合穴尺泽,即实则泻其子。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2.他经子母补泻法:是指取病变经脉的母经上的母穴或子经上的子穴治疗。仍以肺之实证为例,肺属“金”,肾属“水”,肾经为肺经的“子经”,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可在子经(肾经)上选取“金”之“子”即属“水”的合穴阴谷。

原穴

“原”即本原,原气之意,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留止的部位,十二经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称“十二原”。

阴经的原穴为本经五输穴的输穴,即阴经以输为原,阳经则于输穴外另有原穴。

十二原穴歌诀

十二经络各有原,脏腑元气过止处;

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胱京骨;

心包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络穴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歌诀

肺络列缺偏大肠,胃络丰隆脾公孙;

心络通里小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

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

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1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2.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3.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4.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