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养老”|养老服务品质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

智慧养老

提到养老,如果你的第一反应还停留在孤寂、冷清、难被悉心照料等,或许说明你观念已落伍了。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养老正以令人出乎意料的速度改变着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各种设备终端的智能化和便捷化程度,令许多年轻人都惊叹“太意外”。

10月20日上午9点过,成都青白江大弯街道的77岁老人张忠琼,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的医护社养老驿站,进门就熟练操作起智慧健康一体机来。只见她将自己的身份证在机器上轻轻一刷,包括血压、血氧、体脂、心电、尿酸等个人的十余项健康信息逐一呈现出来,构建出个人健康画像

居家养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因为离家近、功能齐全又操作简单,对张阿姨来说,使用智慧健康一体机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去过医院体检的人都知道,要做完一套常规体检,需要历经挂号、排队、检查等一系列流程,没有两三个小时根本下不来。但现今,张阿姨和她所在社区的几千位老人,在这个医护社养老驿站内,只需要二三十分钟就能完成上述项目。“如果体检有异样,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还会为我安排远程的问诊,直接通过在线视频完成就医。”

张忠琼老人的居家养老模式,只是当下智慧养老的一个初级阶段。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更加高科技的场景应用。

在“校地企”合作模式下,青白江区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列入智慧医养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首批示范应用单位。

同样在青白江大弯街道,一位居家养老的半失能老人正躺在床上修养,身子下铺着一张蓝色的智能床垫。从外观看,这张床垫和普通床垫没有任何异样,但设置在医护社养老驿站的智能系统平台上,却正实时显示着老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一旦老人长时间没有动静,后端系统就会及时发出预警。”该养老驿站公共卫生科健康管理师刘乙说,智能床垫还能通过监测老人的心跳、身体动作来评估睡眠质量等健康状况,医生可对此给出相关健康指导。

对这位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家里还有一个功能更丰富的设备——电视机。据老人介绍,这款电视机装载了一个智能养老系统,打开电视后通过遥控板就能实时了解跟自己相关的健康管理、医生建议、亲友关爱、疾病咨询、膳食咨询等多项信息,不用向过去那样只能在养老机构才能得到相关照料。

眼下,从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到智能床垫、智能养老管理平台,这些充满科技感的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正加速在四川各地铺开,既能随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个随身携带的“药匣子”,又能实时掌握老人的活动轨迹,发挥出“隐形伴侣”的作用。

在“智慧医养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上,全省数十万名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将在政府部门、医院等端口实时更新显示。

“对于一般老人来说,居家养老还是首选的养老方式,社区是老人最主要的生活与活动场所。”成都市养老服务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石勇进表示,在老龄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全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9073”养老模式,即:90%的人都居家养老,7%的人社区养老,3%的人在养老院养老。

石勇进分析认为,新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在经历教育、经济收入、权益意识和能动性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征,他们对养老的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养老服务品质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也在倒逼养老行业的转型升级。10月21日,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近10家成都养老机构举行集中签约,后者将集体入驻该公司与电子科大、成都医学院等联合开展的养老照护等级标准与健康风险分析系统平台。作为2020年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该系统将应用于养老机构对被照护老人在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照护等级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在四川加速展开。以成都为例,石勇进介绍,目前成都正加快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依托“孝行通”等9个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已为全市约60余万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响应的精准服务。

来源: 川观新闻【整理摘编:时英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