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吗?明朝奸相严嵩竟然戴着眼镜写青词!
穿越了?
奸相严嵩与徐阶替嘉靖皇帝写青词时,竟然都戴着眼镜,还是架在鼻梁上两个镜片的。
也太潮了吧?
这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一个情节,据说,这部10年前拍摄现在被重制播出的电视剧,乃是一部很严谨的正剧。也就是说,编剧和导演,既然能让他们戴上眼镜,一定由来有自,不是他们神不隆通,最大的可能是我孤陋寡闻。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既然如此,那就现学现用,一查,嘿,他们还真有眼镜。而且,还真只有他们两个内阁老大才戴得起。
眼镜出现在中国,其实是很早的事。
南宋远房宗室赵希鹄(1170-1242)在其“洞天清录”里有提到,“叆叇(音 爱待),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叆叇,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从中可知,南宋时的眼镜,应该是由阿拉伯人传进来的。在当时,可谓奇珍异宝,十分难得。
由是可知,严嵩晚年(1560年左右)目昏眼花之时,是有眼镜戴的。
但,绝对罕见。他们之所以有,也并非是买来的,很可能是处于东西方贸易中转地的南洋各国朝贡之后,皇帝赏赐给他们的。
当然,也并非说其他人就没资格戴,或者买不起,毕竟,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于是,我们在正德、嘉靖年间画家仇英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看到,当时南京街市上,就有人戴着眼镜(图中红箭头处)。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在明朝灭亡之前,眼镜还是很少人戴,直到,崇祯元年(1628),一个天才横空出世。
他叫孙云球。
其父孙大若,曾做过知府一类的官员,然生逢乱世,明清鼎革,官也做不下,钱也没存到,“虽仕而实贫”,去世之后,孙云球费尽心力操办完父亲的丧事,“竟无卓锥地矣”,完全没钱了。
尽管孙云球是个读书种子,幼即聪颖,十三岁就入县学读书,可国家遭大难,家道中落,应该是考了两次秀才,没中,也就绝了考大学之心,干脆读职高去了。
如今俗话不也说嘛,街上扔块石头,能砸中好几个大学毕业生,他们进工厂,也就做个小文员而已。反倒是职高生,技术在手,颇受欢迎。
孙云球亦是如此,“精于测量、算指、几何之法”,在杭州碰到了好几个制作眼镜的前辈,稍微指点,触类旁通,“略一指示,孙生妙领神会,举一贯诸,曾无疑义”。
几年之后,曾指点过他的一个技师有事再到杭州,孙云球拿着一本书请他做序。
这本书便是《镜史》。
近视镜、昏眼镜、夕阳镜、显微镜……都在书里有着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他制作的望远镜,“尤为奇幻,偕登虎丘巅,远观城中楼台塔院,若招致几席,了然在目;睹彼天平、邓尉、穹隆诸峰,崚嶒苍翠,如列目前,体色毕现。神哉!技至此乎!”用过的人赞不绝口,以为神技。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然,如果仅是写一部书,不必深入钻研,只需多多采访也可以完成。孙云球呢,《镜史》则完全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只不过,这本书仅存残卷,难以一睹全貌了。
孙云球一生虽然只活了三十四岁,却发明了光学仪器七十余种,可惜,都已失传。然他异军突起之后,顺治初年,“苏杭人多制造之,遍地贩卖,人人可得”,两三分银子便可买一副,一般人都消费得起,再也无须眼巴巴等着皇帝赏赐了。
从这个层面来讲,孙云球抢了皇帝的生意,至少让他无法以赐眼镜来显示对大臣的优待。
技术越进步,神秘感就越来越难营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