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之为用 从上古矣 —— 香炉的制式与极简史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宋代 丁谓《天香传》

▲从古到今,香一直为我们所用,从最早的祭祀到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从皇室贵族到成为文人雅士的雅乐之事到老百姓为用,经历了6000多年的历史长河。

香文化极简史

——作为一个香事爱好者的谈资

 萌发于先秦 最开始以草本、木本香为主,以户外大型祭祀活动出现。

《诗经》早期的香料记录

>>><<<

 初成于秦汉 因为受到神仙方土的影响,香从室外转移到室内,开始出现“合香方”,用香来进行养生,同时熏香已经成为但是皇室里面的一种生活方式。

神农尝百草图                                         仕女事香图

>>><<<

 成长于六朝 佛教传入中国,两教提倡用香。主要还是在皇室贵族进行使用。

>>><<<

完备于隋唐 大唐盛世,大量香料经由广东、福建进入到北方。出现专门经营香料的商家。篆香和隔火熏香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也是日本香道的前生时期。

>>><<<

 鼎盛于宋元 香文化在这个时候走向鼎盛时期,从皇室贵族到文人士夫,扩散到普通老百姓。加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大量名贵香料进入到中国,当时中国对香料征税,成为国家一大笔财政收入,统一由国家监管买卖,不得私自交易。宋人四雅也是当时文人艺术修养的体现,与皇室贵权不同,他们更加追求山林气息、清雅生活。

《清明上河图》中香铺

雅集

>>><<<

广兴于明清 明代明宣宗设计和监造“传世之美宣德炉”到了清代。封建社会的末端,香的灵性已经消失了,各种华丽精美的香器出现,只是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

生产力和运输力不断发展

沉香的开采和使用量不断增加

众里寻他千百度

—— 经典香炉款式一览

汉代“博山炉”

1、 香炉的代表,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

2、 造型介绍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有飞禽走兽,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唐代香炉

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都为高峰,国家的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整个社会呈现出自浪漫的色彩,文人雅士爱好就是争奇斗香。熏香成为一种艺术,也成为炫富的手段。

香球,当时流行的一种小型机巧香器,又称“香囊”。主要使用者是妃、后、贵人之类。《金瓶梅》中描写潘金莲在李瓶儿的被窝里“摸见熏被的银香球”的细节。

“大明宣德炉”

在明代,铜炉迎来了重生。宣德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艺术家,由他亲自监造了三件把。宣德炉“一炉十色”,其实就是选料之精的结果,真正的宣德炉材质在后世没有办法模仿的。其中光是金属用料就有6种之多。当时使用了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31680斤等其他金属进行反复冶炼5~12次后制成。呈现出珠光宝气、晶莹温润、造型古朴、工艺精致、炉身找不到铸造和拼接的痕迹,浑然天成。

宣德炉距今有600年历史,中国大地上有战争的烽火、时代变迁,真正流传于世的宣德炉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一边是史上罕见的稀缺性,一边是收藏市场不断升温,所以仿制宣德炉是必然结果。分为仿宣德炉和宣德炉赝品。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依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后者的品质要粗劣很多,纯粹以次充好。最有收藏价值的是明代本朝的仿宣德炉,然后到明末清初。

香炉的制式

—— 了解香炉使用的场合及器型

上面说到三款经典的香炉,而其实香炉的制式多达数十种,以下一一细说。

礼器:也称为殿堂炉、供炉。鼎炉就是代表性的礼器。以圆形高脚三足或者方形四足为主要配置。足立较高有礼敬之意。纹饰代表吉祥意义;多用于祭祀、供奉。

鼎炉

宣德炉

文炉:指文人雅士生活社交中使用的香炉,文人追求“陋室无石不雅,无炉不古”的环境。文炉雅致、精巧、外形、手感、出香效果都很好。《长物志》文震亨还把“宣德炉”推崇为“文房之首”。其古典、精巧、灵动的造型,温润、朴素的皮壳和文人的思想气质高度吻合。

熏炉:一种生活用炉,与民众居家生活相关的香炉。最早在西汉就出现使用青铜和陶炉进行熏衣、熏被、手炉取暖、养生、怡情等。

元代  青白釉瓷熏炉

解说千奇百态的炉形“香兽炉”、“鼎式炉”、“簋式炉”

香兽炉:唐代为代表,极具美感,跳出传统炉体。惟妙惟肖。

鼎式炉:源自于商周时期的铜鼎。通过佛教文化传播得到重生,凸显了庄严气度,象征着王权和神权的不可动摇。

簋式炉:簋式香炉也是一种重要的祭祀和礼器的用具。体形圆润、深腹圈足,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复古感和趣味性。

鬲式炉:古代煮饭器具,圆口、直口不一、折沿,直颈,腹部扁圆,古典大方。

筒式炉:炉如其名,炉身如筒一般。以小三只支撑。

钵式炉:兴起于清初,受佛家文化影响的产物,因为钵是古时僧人的食器,通常都是矮形、圆腹、圈足、炉肩高挺、形制古朴、线条流畅。

冲天耳:冲天耳炉也叫“朝天耳炉”,是宣德炉中比较常见的,且有名望的款式,一般都为乳足。有上达天听、崇敬尊上意蕴。早期都是供皇室使用。进入市井后,一般置于大厅、书房中。

朝冠耳:最为吉庆的炉形。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戴官帽,后人把它引申为“加官晋爵、事业亨通”的吉意。

桥耳炉:典故于汉明帝时期,当时博士祭酒在桥门处讲经论典,围观者数万之众,所以有“环桥听讲”。因此,桥耳在这里应该就是表明国子监通达如桥、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责。

>>><<<

“香十德”

感格鬼神  清净心身

能除污秽  能觉睡眠

静中成友  尘里偷闲

多而不厌  寡而为足

久藏不朽  常用无障

(0)

相关推荐

  • 中国文人的风雅,尽在一炉香的诗意中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春夜宜苦吟,宜焚香读书." 春色正好时,夜灯下一炉熏香,几卷诗书,文人们就着满窗月色反复吟诵.清风徐来,拂去人生烦俗事. 古代文人大多喜欢焚 ...

  • 什么是斗香?

    香料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用焚烧树枝取其温暖,驱赶猛兽之意.后来古代香料或香品多为宫廷及贵族阶层拥有,汉朝大墓多有香炉出现,由此可见香料的盛行. 炉香乍热,烟云腾起,古代人认为此烟冉冉上升有 ...

  • 中国古代香文化(宋代)

    一.两宋概况 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的乱世,赵匡胤[yìn]建立北宋,一统中原. 契丹族建立辽国早于宋,是宋北方的强敌,双方签订澶[chán]渊之盟后相对安定. 1115年,女真族建金,灭辽与北宋 ...

  • 元明香文化 雅俗之间 复古开新

    元代历时较短,在漫长的香文化历史进程中,处于过渡时期. 元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由于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在这一时期的融合,使得元代在所用香具和用香方式上发生变化. 蒙元时代 钧釉双耳三足炉 ...

  • 润土:香篆风雅事 妙品印香炉

    再赏妙品印香炉 润土 "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鳞瞑羽迷谁与诉.好段东风,好轮明月,尽教封侯误 ...

  • 花卉饮食极简史:真香!

    随着天气日渐和暖,朋友圈也被各种盛开的花朵刷屏. 但是对于我们大吃货帝国的传人来说,美丽的花儿除了观赏,当然还有另外一层用途-- 吃 用四时花卉做成的菜肴.点心.酒水等,称作"花馔" ...

  • 焚香经典----香炉、香盒、香筯瓶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历史,而中华香事文化亦有数千年的历史.在香事文化中香炉具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而自明清以来炉瓶三事成为了中华香具最主要的代名词. 炉瓶三事主要为香炉.香盒.香筯瓶(瓶内置香匙筯) ...

  • 国民柏子香,禅师仙道香炉中的“仙品”

    想见寻幽到此山,诗成珠玉笑谈间. 莲花社里千年约,柏子香中半日闲. ------------------------------------------------------------------ ...

  • [会员风采】刘霞香-宣德酒蓝釉香炉

    宣德酒蓝釉香炉 作者  刘霞香 洒蓝釉是宣德朝时首创的瓷器品种,其方法是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薄厚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或斑片,白釉像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亦叫洒蓝釉.青金蓝釉.也有蓝底吹白 ...

  • 香器的历史及种类二: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香炉演变

    来自悦来悦曼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熏炉有一些是青瓷制作而成,三足或五足的稳重造型已和目前可见的香炉十分接近,且附有造型优雅.做工精巧的旋纹把手,简单而莹润彩釉熏炉,展现当时崇尚古朴自然 ...

  • 香具家族:卧炉、印香炉、印香模

    卧炉 用于熏烧水平放置的线香.炉身多为狭长型,有多种造型.有盖或无盖. 也有类似香筒的"横氏香熏",形如卧倒的.镂空的长方体.以长方体的整个上平面作"炉盖",或 ...

  • 在寺庙里烧香,为什么一定要将香插入鼎式香炉里?

    走进寺庙,总是会看到各式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香炉,在许多宗教文化中焚香具有特殊的内涵,人们认为透过"焚香"能将意念上达天听,承载香灰的炉子自然是非常重要且神圣的器物.但其实鼎并非一 ...

  • 京剧《怜香伴》经典选段,唱腔韵味十足百听不厌,精彩不容错过!

    京剧《怜香伴》经典选段,唱腔韵味十足百听不厌,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