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间,中元节对于儿童的意义:恐惧仍在,期盼已无

中元节是七月十五,农村初九已有人接客。
接客,也称接老客。
人们相信,七月半前后,自己的祖先们,不论是新逝的,还是百年前的,都会回家来看看。
如果这时门啊窗啊,突然一响,那就更是应验了。
表面上,这是人与灵的接触,实际上,乃是情感的维系。
一切,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人们都希望,自己死后,后辈们也会如此纪念。
1
兄弟多的,每户敬一天;
其他人,有的敬两天,有的敬三天。
以前比现在隆重,一般会多敬一天。
对于儿童而言,难以理解中元节的深刻含义,但表层的一些事,他们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跟二十多三十年前比起来,如今的孩子,观感并不一样。
我们80后农村娃,是极盼中元节的。
鬼节有什么好盼呢?
谁叫那时肉食少零食少,祖先吃过的,我们可以吃呢?
一年之间,以农历论,上半年,没啥好奔头,到了七月,一切就变了。
七月半,中秋节,小年,大年……
一切都跟吃联系在了一起。
敬祖是庄重且隆重的。
小孩都得穿戴整齐,拖鞋不能穿,裤脚要放下,否则,祖先会不高兴。
敬祖,不用平常的饭桌,得将平时不用的大桌子和高凳擦洗干净。
大桌子,一般只在办喜丧才用到,可坐八人。不知是否就是北方所言的八仙桌。
敬先时上茶,过一阵,再撤茶上菜。
先是小碟开胃菜,腊肉腊鸡肚等,过会,再上主菜八个,肉啊,鱼啊,鸡啊,饭啊,酒啊……
这个程序最久。
按我奶奶的搞法,先敲磬——其实是自行车上烂铃铛的一半,拿根小铁棒一敲,清脆,告诉祖先们,可以吃饭了。
然后是烧纸,一家人跪拜。祈求保佑。
祷词一般是,家中平安,孩子们学习好,身体健康,发财。
之后便请祖先们用餐。得半小时左右,再撤下来。
母亲开始将菜回锅热一热,父亲则叫着孩子们再次上茶,上零食水果盘……
此时,菜已热好,可以吃饭了。
哇……
大鱼大肉……大鱼大肉……大鱼大肉……
吃完饭,还有糖,有西瓜,有切成一块块的苹果……
那时流行青苹果,那酸味,如今还记得。
除了期盼好东西吃,小孩也有一惧。
大人们总说,晚上别到外面去跑,不准去塘边水边……因为七月十五,鬼出门啊!
现在呢,我们也从小孩变成了大人,自己的孩子,也像当年的自己那般大了。
我们也会看着他们,告诉他们别瞎跑,别去水边——其实平时也一样。只是这次,说得他们更有心理压力一点。
但对于吃的期待,已完全没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