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升高,威胁“蓝色粮仓”

世界粮食日

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历史故事还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美好愿景的想象。同样地,科学模型也有类似的功能。例如,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Cheung等人的建模研究表明,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以内,会使气温升高对海洋食物安全和恢复力的影响最小化。这项研究工作是关于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的讨论的重要补充。

2℃的气温变化似乎并不高,尤其是考虑到许多地区较大的日气温范围。但是,从全球平均气温来看,这将对许多地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影响,最终将会导致一个无法提供人类基本需求的低产世界。这是巴黎协议的动机,该协议于2015年12月12日协商一致通过,并于2016年11月4日批准。该协议的关键目标突出了现今公共政策决策的基本紧张趋势:随着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至90亿,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满足人类基本需求以及限制环境影响。该协议的目标是将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内(理想情况下是1.5℃),同时提高适应能力、恢复能力以及粮食安全。

实现这些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国际能源署得出如下结论,到2030年将需要投资16.5万亿美元来实现该协议中达成的能源相关气候承诺。然而,模型显示了作为的价值和不作为的代价。例如,Cheung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实现该协议中的气温目标也可能是实现粮食安全和实现有恢复能力的社区和经济的最佳方法。

Cheung等人根据每种物种的生理和栖息地需求以及随条件变化转移到合适栖息地的能力,使用改变物种分布模型,探讨了全球目前捕捞的892种物种的未来潜在丰度和捕捞量。结果显示,全球气温上升1.5℃足以降低全球渔业捕捞量。随着全球气温上升从1.5℃增至 3.5℃,全球渔业捕捞量减少将从2.5%增至8.0%。模型显示,物种多样性因物种迁移或灭绝而出现巨大变化:随着全球气温上升从1.5°增至3.5℃,物种更替的比例将增加一倍多,即8.3%增至21.6%。

当前大多数影响模型主要关注的是单一促发因素(如气温)。代表复杂的促发因素和全球变化的影响的可靠方法尚未得到开发。巴黎协议中当前的气候承诺所提供的温室气体排放减低无法使气温升高低于2℃,更不必说是低于1.5℃。但对于那些每年以近250亿海产品(如果我们让气温升高3.5℃,将失去这些海产品)为食物的人而言,行动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当今的人类,相比我们集体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做出循证决策,所有这些证据告诉我们,推迟行动决策是一个高代价过程。

参考文献:Science 2016;354:1530-153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