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胃肠的调理治疗

(一)常用调理方法

胃之病,原因在肝胆,想治胃,调肝胆。这是我的看法,供参考。我看过的患者,只要肝胆有问题,胃肯定不好。

人体×形平衡法,中部有病四边平。

内关公孙胃心胸。内关属心包经,与胃别通,又心包属火,胃属土,五行火生土。心包经为厥阴,肝经也为厥阴,治胃找肝,找厥阴,又内关与胃可看成全息对应(把小臂看成一个人,逆对应)。公孙属脾经,与胃表里,外有问题,治内。全息看,公孙也对应胃。胃不好的,内关、公孙一定都有压痛点,其实就是治疗的高升点。

地机穴与曲泽穴下大筋这是一对,这个可以看成顺对应。胃不好的,这两个点压之特痛。曲泽穴下大筋处往往还有青筋显现,胃口不好的,刺血后,胃口大开,大人小孩都行。尺泽下大筋也治胃,想想什么原因?

压手穴胃肠点,体穴足三里穴下压痛点,这两穴对胃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足三里穴下压痛点,应该是胃的高升点,加耳穴胃。胃肠点与一般书上的有差别,靠近骨头一侧按压,这是我的经验,胃疾压之特痛。

1.捏脊:虽然老套,值得一说。伴有发热、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从上往下捏,否则,从下往上。两侧膀胱经属肾,捏脊其实刺激最大的是膀胱经。补肾之举也,肝肾同源。《素问·水热学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呕吐是关不住门了,那么关严了,就会出现胀气,是胃这里胀,这门关死了之后,很严重。捏脊可以解决。当然还可以这样处理:肾上有邪,沉于腘窝。在腘窝那里用梅花针一敲,再拔罐,往往10分钟后,肚子就不胀了。外劳宫温督也很好使,我一同事胃痛,失眠。我教她外劳宫温肾,当晚胃很舒服,睡了个好觉。敲击脚后跟等补肾之法很多,找个简单的,坚持做下来,一定受益匪浅。

2.跪坐:主要拉伸胃经,通利胃肠,降浊升清,开阔心胸,可以开胃益心。跪的时候屁股坐在脚跟上,脚背绷直,手放在膝盖的血海穴上,背挺直。跪的时候,脚尖并膝盖并是拉胃经,脚尖分开膝盖并成八字是拉肝经,但是都必须坐在脚跟上,开始跪,解溪和中封这些位置会很疼,跪到不疼,基本百病消除,坐在脚跟上就是增加拉筋的强度。该方法对于胸闷、心口发堵、心口痛、心烦,腹胀有奇效,对大腿内侧疼,坐骨神经痛也有不错的效果。如果在跪坐时按压穴位会有更好的效果。

3.推腹:小孩顺时针摩腹,这个简单。小儿一切肠胃病皆可以这样:大人手搓热,用一手手心劳宫穴对着宝宝的肚脐,要紧贴肚皮,不可有衣服隔挡,静心观察,手随着宝宝的肚皮起、伏而抬起、放下,但是手不离开皮肤,注意这个过程不能用力,要轻如鸿毛,尤其是手放下去的时候不能用力,否则宝宝会出现呼吸不畅。一般要操作15分钟~1个小时。其实手搓热,手心劳宫穴对着宝宝的肚脐,一直捂着也行。

4.热敷肚子:盐炒热或灸盒温灸,这是调胃肠的寒热之气,胃肠温暖了,才能完成中焦如沤的功能,温化食物,才能使脾升胃降,小肠受盛化物,通过血液供给全身能量。热敷后背,是在调理督脉,提升阳气,让后背热起来,后背的膀胱经又是人体排泄系统,能把人体的废物排出去。胃肠不好,就要保证肚子后背暖起来。

健脾补肾按摩法:点揉太白到公孙穴这一段、涌泉穴。本法可以健脾补肾壮骨。

祛湿按摩方法:阴陵泉、承山穴,手三里按摩或者抻拉小腿肚(脚尖尽力往回勾,然后脚背尽力往下压,来回做),胃肠点与书上的不一样,小腿肚有紧绷感。总绷着受不了,压脚背面,一个拉胃经,一个膀胱经。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哦。胃肠疾病的按摩法:不论腹泻便秘、胃腹痛腹胀,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应用。

(二)可参考使用的方法

1.胃难受、胃炎:点揉膻中穴与巨阙穴,还有中脘穴,加昆仑穴,第一步是点揉昆仑穴,重点在昆仑穴。

2.慢性胃炎:胃病三剑客,上脘、中脘、下脘穴。胃酸过多一般有寒胃,加膻中穴、紫宫穴。

3.胃肠炎:髋骨上缘,屁股正中点,有特效。捶击。

4.胃灼热溃烂:敲胆经的环跳穴和中渎穴、丘墟,抻拉小腿肚膀胱经,足三里下2寸痛点,按摩心包经。如果心情不好,可以任脉刮一次痧,或按揉膻中穴。心情不好,按摩经络效果也不好。丘墟按揉会很痛。

5.胃痛:敲环跳穴,如果急性胃痛,在肘窝刮痧止痛很快,如果能在青筋处放出几滴血,效果就是秒杀了。

6.胃出血:血海和阴陵泉同压,隐白。

7.腹胀:压尾闾(长强穴),压到放屁。吃多了腹胀,可以用牙刷沾点盐刷刷牙龈。古书上说如汤泼雪,效果很好。牙龈属肾经,肾为胃关。经常这样做,牙龈不会萎缩。还有吃多了不消化,揉揉板门穴,具有良好的消食导滞作用。

8.胃痛恶心:劳宫。

9.胃脘不舒服:刺激小指根节背侧中心线处,会有直抵病所之作用。

10.胃气逆:压太冲、中指末节横纹。坚持按压小腿内侧保健黄金线也是不错的选择。敲大腿上的胃经,拔伏兔。

11.饭前饭后痛:饭前痛是肝的问题,饭后痛是脾的问题。

12.腹部疼痛:压手环指、小拇指指缝间腰腿点、尺泽可立即止痛,揪带脉也可立竿见影。脚部的胸腹穴也可以用。带脉这个大筋可是有好几层的,仔细捏,会有体会,作用很大。

13.腹泻:只压耳穴上颌、下颌10分钟就有很好的效果。腹泻特效穴为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压痛点。艾灸肚脐也是立竿见影(最好一次一支艾条)。小儿腹泻的话,生姜切碎敷脐,立竿见影。腹泻也可用天枢,刮痧或者针刺很有用。

14.上吐下泻、胃寒,昆仑穴、膻中穴、巨阙穴,三穴解决问题。

15.十二指肠溃疡:大家记住所有的消化系统的病,如溃疡等,都应考虑胆的问题,可能是胆汁不分泌造成的,敲胆经的环跳穴和中渎穴,就是用拳头砸,用木锤也行。最后按揉丘墟穴。

16.肠梗阻:点揉昆仑5分钟,少海压5分钟(两个同时点),关元穴点揉5分钟。

17.便秘:击打臀部,屁股挨揍的小孩能吃。孔最,不要小看这穴。记住凡带孔的有毛病,都跟它有关。找到痛点,使劲敲它。经常敲它,肠道不会有问题。当然好处不止这一点。简单的事情不简单地做,自会有不简单的效果。间使、大巨有特效。按环指、小拇指指缝腰腿点。手背互敲300下,甚至600下。一般教别人用,不用你动手。天枢穴,按住穴位往外拨。肠燥引起的拉不出,在三阳络和外关之间上下按压推磨,左右各十几下。

18.大便不正常:长久了可患肠道大疾,按压上巨虚、下巨虚痛点,肠道有问题,按压会很痛的。加孔最更好,按至不痛,即可。

19.痔疮:中指压百会或灸手穴会阴点、长强、孔最、承山,按压就可以。痔疮用白萝卜熬水外洗效果很好。有个同事用这个办法洗竟治愈。肺与大肠相表里,萝卜是肺药,有道理的。痔疮疼痛,拍委中然后用风湿膏药贴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在委中找青筋刺血也行。

(三)肠道的调理方法

1.先按足底脑垂体,扁头按摩棒重点前推足底肠道,肝,肺反射区。

2.尺泽、孔最。肺经要穴,与大肠相表里。孔最治人体所有带孔器官的毛病。

3.耳穴上颌,下颌。此二穴对肠道的修复能力非常强大。这是恩师周尔晋先生的伟大贡献。

上面三步可以解决很多肠道问题。也可以与下面结合运用,思路会开阔一些。主要是在这些部位找最痛点进行按揉、拍打。

1.肺俞部位,肺与大肠相表里,又此处与大肠属于交叉对应关系,又符合下病上治。

2.云门、中府附近痛点,肺与大肠相表里,符合下病上治。

3.天枢,大肠募穴;关元,小肠募穴。

4.上巨虚、下巨虚,为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合治内腑。

5.拍期门、日月,是肝,胆募穴,肝与大肠别通。

6.当然大肠俞,小肠俞部位也可以找痛点按揉。

7.喜欢耳穴的也可以按耳穴相应部位。

基本上这些部位的疏通,对大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有些大肠疾病,也有经验之方法。主要是:痔疮出血、疼痛的加百会,孔最;大便带血,干燥的加孔最;息肉的加阴陵泉。

肠炎:取耳穴上颌、下颌,手部胃肠点配三阴交,如有小腹胀加手环指、小拇指指缝,脚第4、第5趾趾缝间痛点和足部胸腹穴,这是治肠炎疾病的很好方法,在足反射区肠道区刺激当然也会很有效。揪带脉也会很管用。

以上方法供大家参考。如果有肠道疾病的,多调理肝胆,这些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效果很好。只要坚持下来,总会有诸多大的改善。不要指望按一两次就能成就金刚不坏之身。

(四)具体操作

胃部疾病要坚持按压手穴胃肠点,体穴足三里穴下压痛点,内关、公孙、地机,后背胃俞、脾俞,这样就有很好效果,坚持按压小腿内侧保健黄金线也是不错的选择。敲大腿上的胃经,拨伏兔穴。吃饭前痛是肝的问题,饭后痛是脾的问题。

1.胃肠炎:髋骨上缘,屁股正中点,有特效。

2.便秘、胃肠:击打臀部。

3.喘气逆:压太冲、破气即可。

4.胃痛恶心:劳宫。

5.胃脘不舒服:刺激小指根节背侧中心线处,会有直抵病所之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