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事被严惩的孩子,成长就是一部恐怖片

发布时间:2020-10-29 
文:晴岸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女童不慎跌落电动车被父亲踹飞:一点小事被严惩的孩子,成长就是一部恐怖片

01

近来一则新闻:

10月6日,湖北宜昌。

一位家长骑着电动车,不顾后座孩子安危起步太快,导致小女孩不慎跌落,之后小女孩爬起来跌跌撞撞地横穿十字路口紧追,画面看上去非常危险。

而当她终于在街角追上父亲时,却被父亲一脚踹翻在地,并伴随着破口大骂。

这一幕让网友们气得无以复加,纷纷质问:

“小孩摔下来难道不应该先检查有没有受伤,然后进行安抚吗?怎么还会直接上脚踹呢?!”

其实这种父母并不少见。

演员舒淇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15岁那年,曾意外遭遇过一次车祸。

当时她的样子看起来非常凄惨,锁骨、肩膀、膝盖、手臂,处处是伤。

然而好不容易回到家后,母亲非但没有心疼她,还狠狠了骂了她一顿。

回忆起这段过往,一直风轻云淡的舒淇语气激动:

“我就想,我已经很可怜了好吗?你还骂我干嘛呢?”

时隔多年,她脸上的表情依旧困惑而受伤。

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功能缺失的父母,孩子出事,他们无法像正常父母那样有共情能力和处理能力,而是感到巨大的、灭顶的失控,而这失控又是孩子引起的,所以不是先关心孩子,而是打骂孩子一顿。

这样做,父母心里的焦虑被缓解了,但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

02

影响一:很容易恐惧、焦虑。

有的人会觉得很容易恐惧焦虑,自己有一丁点儿的“失误”,就惴惴不安,很多灾难性的念头接踵而来。

因为经验告诉他,自己的一点点“问题”,就会招致毁天灭地般的怒火和惩罚。

就像一个网友说的:

“前几年有一次在外面吃饭,不小心把碗碰到地上了,我当时脑袋里‘嗡’的一声,一种巨大的恐惧感向我袭来,整个人都不会动了,心跳得特别快,差点窒息。

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原来不会再有人来骂我了。”

读完真是心酸。

想起朋友曾跟我讲过一件类似的事。

她说她特别爱和自己闹别扭,而且都是一些极小的事,比如卡丢了,她一定要翻箱倒柜去找,找得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有时候一整天都可以耗在这件事上,内心不停地问自己怎么可以把卡丢了?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了。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其实丢的是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会员卡,补办程序极为简单。

可她常常就是因此和自己过不去。

不允许事情失控,不允许自己出错,否则就极度恐慌,什么也干不下去,仿佛有灭顶之灾等着自己。

其实,这种这种执拗是对自己的极度不宽容,把以前她母亲对她的要求刻在了骨子里。你不可以犯错,尤其是这种低级错误。你犯错了就要接受惩罚,我就可以对你肆意妄为。

有一次她把母亲新买的东西弄丢了,她母亲要打她,她跑进屋把门关上,她母亲还一个劲儿地撞门,她眼看着门框和墙体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怕门撞坏了,就打开门让母亲打了一顿。

其实丢的具体是什么东西,她早已不记得了,但那个快被撞散的门,多年来却一直印在她的脑海里消磨不去,就像代表着她随时可能被摧毁的内部世界。

影响二:对别人敏感,对自己迟钝。

在生活中有一种人,很难去理解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甚至很难去仔细看看自己经历了什么,他们的目光总是看向别人,对别人有着非常多的内心戏,对这个世界有着很多讲不清楚的愤怒,而对自己的切身体验却浑然不觉,难以聚焦。

就像我小时候院子里的一个小男孩,一起玩时,他摔倒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去看自己摔了哪里,而是马上去看他爸在不在附近,自己会不会挨骂

直到今天,我都能记得他那因为紧张而显得空白的脸,看着那张脸,我会突然有一种感觉,就是他明明流着那么多血,但却丝毫感觉不到疼。

他的全部心思,都不在自己身上,而是扑在另一件更让他恐惧的事上面。

影响三:非常容易自责。

哪怕别人的一点点反应和他想象的不同,他也会去找自己的原因,脑补一堆情节,所以活得极累。

这种莫名其妙的自责自罪,有时候当事人也想不通到底哪里来的,他可能也觉得不合理,但就是没办法控制。

我曾经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甚至于天上打了个雷,她都要担心是不是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从而引起了云的震怒。更别提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了,一直活在自责、不安与疑神疑鬼中,年纪轻轻就严重抑郁了。

以上种种(当然可能还会有更多),都跟当事人经历过的类似的养育互动和事件是有高度关系的。

就如同文章开头那个小女孩,当她穿过危险的车水马龙,怀着庆幸而又惴惴不安的心情好不容易追上了大人,恐惧惊慌的心情还没有平复,就突然间被踹得飞起来,连人带书包地横着坠落在下过雨的湿滑地面上。

那一刻,不知道她的内心会有着怎样的体验,又要生成怎样的防御,才能让自己在这个残酷恐怖的世界继续生存下去。

03

养育者和孩子的关系,是一个人一生最早的强与弱的关系,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关系基调。

如果养育者与孩子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那么孩子从中学到的是爱,长大后也依然愿意和父母沟通,受父母影响。

如果从小是欺凌与被欺凌的关系,孩子在实力弱小时受父母支配压制,但也持续积累恨意,等长大实力足够时,大概率会走如下四条路:

  1. 直接冲突;

  2. 阳奉阴违;

  3. 断绝往来(或将往来压到最低限);

  4. 自毁以报复父母。

其中,不惜自毁以报复父母是最严重的。

就像那个被母亲扇了两耳光,随后转身跳楼的14岁少年。

当老师让他站在人来人往的楼道里时,妈妈来了。然而,在这个最脆弱艰难的时刻,妈妈非但没有给他带来力量,反而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上去,一脚把他踹进了更深的深渊。

其实父母应该像攀岩教练,孩子在攀岩,当孩子向上时,不需要你,只有当孩子失手、下坠时,才需要你拉紧手中的保护绳。

在孩子遭受挫折或者犯错时,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度过难关,甚至一起承担责任,而绝不是指责、咒骂。

这个男生出事后,很多人还在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这么脆弱,一个耳光,几句骂就受不了,跳楼的时候就没想想父母吗?”

脆弱还是坚强,就看心里有没有种下一个爱的客体。一个在饥寒交迫中还充满乐观的人,不是因为他从小挨饿,而恰恰是因为他总是吃饱,总是满足。

被爱过的人,才最坚强。

04

要知道,最初选择生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所以,是孩子满足了父母的需求,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不过是付出自己需求的成本罢了,谈不上什么伟大。

我们重实物的文化,让我们只看到父母在生活、物质上养育孩子,却看不到孩子在精神上引领父母,回馈给父母全然的爱、认同和关注,有些孩子甚至还帮父母承担了很多他们承担不了的东西。

从交换的角度来看,整个养育过程,就是两清的,不存在谁欠谁的。

所以父母心态上不要把孩子当成欠债的,仅仅因为自己不高兴、不耐烦了,就随时给孩子制造被抛弃被惩罚的恐惧感。

逐渐摒弃对孩子的肆意妄为,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而对于这样长大的孩子来说,虽然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成年后的我们,可以重新养育自己。

虽然小时候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我们真正长大成熟的步伐很慢,但也没有关系。

有时候,承认自己没那么强大、没那么有爱、没那么有活力、没那么热情,反而是一种解脱。

请大家记住:所有改变发生的前提,都是基于接纳和允许。

就让我们接纳这个不完美的童年,不完美的自己。

点个“在看”,就让我们带着这个打烂的游戏开头,一点点通关,一点点改变,一点点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 End -

作者简介: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三点一弯钩,组成了“心”这个字,让我们一切从心出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排版:小鲸鱼 摇圈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