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大多数家长都背道而驰了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围城》
钱钟书因《围城》广为人知,是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之一。1932年,钱钟书与杨绛相识于清华大学,1933年,二人订婚,1937年,女儿钱瑗出生。从此,开始了我们仨的幸福生活。
钱钟书的教育观在今天看来,依然另类有趣,毫无落伍之嫌。值得现在被辅导孩子作业逼疯的父母深思。如今的父母辅导作业时鸡飞狗跳,爹不是爹娘不是娘的,亲子关系几乎降至冰点。父母累,孩子也累。我们来看看钱钟书是怎么教养孩子的。
独立学习——求索的过程是学习中最重要的。
杨绛在《我们仨》中提到:“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辞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钟书不告诉,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
当钱瑗想让父亲给她讲古诗时,钱钟书说:“古诗有什么好讲?自己去看!”
钱钟书从小培养钱瑗独立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够独立学习?学习时,父母陪着,不会了,父母给上网查着。甚至,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发给父母的。从学校到家庭,留给孩子独立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少。
做有趣的父母——这是父母与子女成为朋友最重要的条件,没有之一。
每一个家长都想与孩子成为朋友,甚至无话不谈的朋友。但是,实际上有几个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都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其实,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太不好玩了,太无趣了。
钱钟书每天临睡前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得意大乐,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杨绛在《我们仨》中提到:“阿圆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钱钟书从不摆家长的威严,他比孩子还顽皮。所以,跟孩子成为哥们。
有趣的父母不仅可以与孩子成为朋友,还能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有趣”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品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有趣总能度过难关,不至于钻牛角尖。
夫妻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杨绛读书时,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描述理想婚姻的状态: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这段念给钱钟书听,他当即表态:“我和他一样。”杨绛也即刻回应:“我也一样。”
夫妻双方彼此相爱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表达爱。
现在的夫妻因为生活压力大,普遍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动不动就吵架,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不好的。扎克伯格曾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演讲时提到,“其实相比于Facebook,我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来源于我的家庭!”虽然扎克伯格的事业逐渐壮大,但夫妻俩依然保有最初的甜蜜,相处方式既简单又纯粹。
父母关系融洽恩爱,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心态平和,对周围的世界心存友好。
现在,当父母的累,孩子也累,父母子女的关系不稳定,时好时坏,我们该做出一些调整了,别再累了自己又苦了孩子。换一种方式,试一试,也许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