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父母的无助
一位知名央视主持人参加访谈节目中,谈到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此观点一出,引起众多人的思考和共鸣。他着重说的是:“他很后悔把父母从武汉老家接到北京。”听了他的解释,不免也有份认同和思考。
退了休的父母离开故乡,定居在儿女生活的城市是现在很多家庭不二的选择。年轻时候的父母羡慕远处、羡慕大城市、羡慕那份拥挤和喧闹,并把远走他乡当成了一种愿望,把改变现状,实现愿望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替孩子设计,帮孩子规划,孩子终于实现飞黄腾达了,也让父母的愿望变成了可望可及了。很多父母却少了得偿所愿的欣喜,相反,越接近退休年龄越有份怅然若失、有份不舍、有份无奈、有份挣扎。
随迁父母,奔向儿女所在的大城市,要面对的不止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还要有份一切从头开始的压力,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邻居、陌生的生活方式,钢筋水泥冷落了对生活的热情,诺大的城市,即使繁华、即使儿女近在咫尺,却总也温暖不了所有陌生带给的冰冷,离开了工作岗位,远离了故乡热土,在陌生的城市里成了一棵无根的草、一朵漂泊的云,没有朋友、没有亲戚,有的只是不被接纳的落寞。陌生的城市里,人再多,没人能够嘻笑怒骂,没人可以心灵共知,没人可以聊得酣畅淋漓,没人可以透亮心底。点头示意,疏远了邻居间的距离,近在咫尺,淡化了儿女的在意,生活偏离了原来的轨迹,生活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为了那份孝道守候,被人硬加了一份好心好意。
几十年如一日的故乡生活,让很多人对所有的生活方式有份习惯、有份舒适,习惯这里居住条件、习惯这里的饮食起居,习惯这小县城里随处可遇的熟悉,熟悉的景观、熟悉的空气,熟悉的人际交往,熟悉的娱乐方式,熟悉的环境下,可以使人忘记年龄的增长,守在儿时就结识的长辈面前,自己仍感觉还是个孩子;随时可以去看一看到见证自己一路走过的校园、单位,和曾经同学、同事随处都会有份不期而遇,仿佛时光从未远离。时间充裕,可以到曾经学习过的教室,感受一下当初少年时的记忆;可以和发小聊一聊儿时那些调皮的故事;可以和同学一起卸下面具,回归少年时的真实;可以和同事一起分享压在心底的疑惑和顾虑。就这样生活还是原来的节奏,即使没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大城市的快速反应、没有大城市的物阜民丰,却有份属于自己的舒适。
人们常说,落叶归根,归的是一份回忆,归的是一份舒适,归的是曾经的熟悉,归的是一如既往的轨迹,随迁父母的生活方式,是儿孙绕膝的亲情距离,不远不近的触手可及;被需要时的快速反应、竭尽全力。再飞黄腾达,不如床前一杯热茶,再繁华的都市,抵不了天长日久的陪伴和在意,再丰厚的物质,抵不过自由地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