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透过表面看本质,深度思考六步养成法

你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 你在5年之内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记录了5000次,平均每天3次,每次你都活蹦乱跳,在统计学上,5000个样本是很完备的数据,足以说明你永远都能活蹦乱跳。那么可以得出结论:你获得了永生。
  • 母鸡贝利被娇生惯养了两年,一直养尊处优,主人每天给它送饭,为它打扫鸡舍,而它,只需定期施舍主人几个鸡蛋。于是它望着主人想道:人类是鸡的奴隶。几天后,它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

哈哈,我知道你肯定不会犯这样的“浅思考”的错误的,只考虑统计学上的条件,没有考虑时间尺度。

但是,下面这样的情景,你一定遇到过:

假如你现在非常想学习天文知识(或者其他),你会么做?在习惯的驱使下,你首先会去寻找有关天文学的书籍。网上商城里的天文学书籍到处都是,种类齐全,你费尽心思,精挑细选,花了几个小时终于相中了20本,放进购物车,把它们全部买了回来。收到书后,你满意地把它们摆放在书架上,好像自己已经是天文学家了。

但是后来你发现看书太累了,也不知道应该先看哪一本,于是你有去关注了一些公众号,或者报名参加天文俱乐部.......你又开始怀疑是自己不懂分配时间和精力,于是,你报名参加了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培训班,跨度太大, 最后,你对天文学已经毫无兴趣了,连中秋的月亮都懒得看一眼。

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时常走着走着,便忘了来时的路,最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很多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状。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在此发生呢?

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萧亮在新书《深度思考:透过表面看本质的六步思考法》中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即深度思考“六步养成法”——定义、抽离、辨别、筛选、设计和反馈,从一团乱麻中抽丝剥茧,帮助我们深层次理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看透事物的底层逻辑,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实现人生进阶。

萧亮,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曾任职于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长期为谷歌、微软、Facebook、甲骨文等世界级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和专业支持,是脑力开发、思维培训领域的学者。著有畅销书《洗脑术》、《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应变思维》等。

一、 什么是深度思考?

浅思考在本质上属于静态思考,理想化的认定思考的条件恒定不变,深度思考则属于动态思考,即认为任何用来思考的条件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深度思考是看透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并做出正确决定的思维能力。它能够排除掉80%的次要信息,找到隐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内在逻辑,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

二、深度思考“养成六步法”

1.定义信息

信息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消除“不确定性”,萧亮认为信息是人们涌来自我欺骗和互相隐瞒的常用工具,当然也是帮助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资料来源,但是信息本身也具有不可消除的“不确定性”。

因此,判定信息时,如果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就是完全的NO。同时遵守墨菲定律,相信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做好两手准备。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然后对任何“确定会发生”的事情,都做好其“确定不会发生”的准备。

此外,还可以用n-WHY分析法接近事物的真相,即连续用“为什么”对事物的表象提出追问,步步深入,直至根本。它不局限于次数,直到找出真正的信息为止。

2.抽离,清除思考的障碍

思考是一种脑力劳动,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身体却长时间处于低兴奋的状态。 我们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时,越想不通就越要想,绞尽脑汁,直至筋疲力尽,身躯沉重。

此时,我们需要学会放空,即让大脑停止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转移注意力,让它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就是那些让人们能重新点燃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比如冥想、瑜伽、围棋、钓鱼、爬山等体力活动。

此外,要小心离得最近的信息,它们往往是无用的, 在处理问题时,尽量使用数据和图表这类清晰度很高的工具,引导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两个问题是:如何思考幸福感?如何集中精力做正确的事?这需要长久、深入和重复的练习,并不断提升思考的深度,掌握返璞归真的技巧。

3.辨别,看到真正的问题

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越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找到事件的成因。人们对上司、同事和朋友产生误解时,难以将眼前看到的事物和内心的情绪割裂开来,进行客观的思考。

要确认问题的本质,需要拥有强大的辨别思维能力,也就是为思考建立“清晰的概念”,只要三步即可:掌握尽可能多的事实,掌握相关领域 的基本知识,熟悉各种思维逻辑。

4.筛选,找到真正想要的

筛选自己想要的,而不是需要的。通过“知识四象限”帮助人们选择对自己有用的高价值知识和信息。“知识四象限”分为:有价值且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有价值但对你没用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价值对你也没用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价值但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把时间、精力优先用于“有价值且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上,比如思考工作、专业知识、参考资料、行业新闻、政策变化等;

暂时忽略“有价值但对你没用的知识和信息”,等有需要时在予以关注也不迟;

直接屏蔽“ 没有价值对你也没用的知识和信息”,比如萧亮的狗什么时候死、娱乐八卦、非洲穷人数量、XX趣闻等;

储存“没有价值但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如地铁路线、每日待办事项、生活缴费等,方便用时查阅。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舍弃了垃圾信息和无用信息,只有摄取有价值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掌握自己的思维。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克制力”,因此,我们需要给信息做减法,对重要问题保持必要的关注,舍弃不相关因素。

处理信息的三个步骤:集中和归类=>系统化应用=>查缺补漏。重组信息是为了挖掘它们最大的价值,让它们能够为己所用,最好能体系化地做到重复使用。

同时,对于已经造成损失的决定,或者决策性错误,要舍得“沉没成本”,及时止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可能”的转机上,并分清你要做的,别人要做的,社会要做的。

5.设计,精准决策

收集并整理搜集好的信息之后,就要归纳思路,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要过度依赖搜索引擎,定期维护脑海中的资料库。

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可视化决策”,在书写时,人们对知识、事物的记忆效果会更强。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自己使用了13年的“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包含了三个要素:一、动作性记忆: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二、成果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三、按照基本流程进行思考:记下本质问题,通过假设来验证(否定),找出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

我们要知道决策不是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是做出最接近正确的选择。在做每一个日常或重大的决策之前,我们都可按照基本的框架展开思考: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要搞清楚现实是什么情况(条件)——要找出从现实到目标的优化路径(决策)。

同时还要加上限制:不要听别人告诉你应该要什么,不要自我欺骗,要面对现实,不要苛求“最优路径”。因为“精准决策”是未来帮助人们摆脱选择焦虑,如果因此又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就没有意义了。

6.反馈,用结果修正思考的偏差

行动偏离目标十分常见,没必要耿耿于怀,但要形成“跟踪检查执行效果”的习惯,最好的办法是定期和阶段性地进行总结,为此可以设立执行清单,记录和检查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

如果是压力导致失误,那你可以分析压力的根源,适当减轻压力,或将难度较大的工作安排到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处理;

如果是因情绪控制能力、性格等个人因素导致误判,那你可以写下一份情绪清单,记录统计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进行专项训练,循序渐进矫正;

如果是因为环境因素导致执行偏离,那你可以强化自己搜集信息、获取资源的能力,增强对环境的了解;

如果是因为技能欠缺导致行动偏差,那你需要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上限,检查和罗列一张“补习清单”,根据清单把相关能力提升上去。

很多人做事不够专注,他们和股市的投机分子一样喜欢追求大胜,意图让自己的目标一蹴而就,而不愿意耐心地等待它在夜以继日的浇灌下开出芳香之花。因为专注是反人性的,而成功者最大的底牌就是专注。

经过之前的五个步骤,你为自己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即你所做的事情是你擅长的,以及你所做的事情符合规律,你正在顺势而为,方向对了,坚持不懈地一步步获取小胜,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达到大胜的目标。

三、记住最初的目标,把想法贯彻一年

人们都有自己最初的目标,要掌握“有始有终的技能”,为了实现目标,握好方向盘,小心翼翼地识别路线,沿着主干道前进。

与其拿出全部的精力投入一个领域100%的要素中,不如用80%的精力来学习其中20%的精华,抓住它的本质,处理好它的核心要素。

拿你想成为“天文大人”的故事来看,你并不需要急于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方面的弱点表示失望,完全可以先通过互联网引擎、在线书店等渠道搜索归纳天文学最精华的20%的内容,再用买来的20本书慢慢地填充自己再这方面的知识漏洞,有序阅读它们。

在这个知识补漏的过程中,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为自己的天文学学习之旅做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久而久之,你便会成为自己所在的圈子里最懂天文学的人之一。

《深度思考:透过表面看本质的六步思维法》一书通过简单六步就能有效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助你高效率地深度分析这个世界,比别人更快地看透本质、抓住本质,采取准确、直接和决定性的行动。

不论你要做什么,都要记住懒惰是“浅思考”的根源,它能摧毁人的思考能力,让人变得迟钝和浅薄。不论你思考了多久,策略多么精准,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是0。

最后附上培养深度思考的100个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