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名字的由来,你知道吗?

曾经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对日军造成重大威胁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他的事迹为无数抗日故事中最为惨烈和悲壮的。但杨靖宇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本名,杨靖宇本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是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儿子。

革命年代为了工作需要改名字的事情很常见,包括毛主席、周总理都因革命需要而用过化名,但当革命需要过去之后,多数人都会恢复本名。杨靖宇却很特别,他的化名远比本名的传播力更强,说起杨靖宇改名的经过还是比较复杂的。

1929年8月,马尚德被刘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被派到东北工作,并化名张贯一。在东北工作期间,他向满洲省委汇报时,还自称过“乃超”。后来,他在磐石领导南满游击队抗日的形势异常严峻,因为工作需要,经过省委同意,他又改叫了一个新名字,就是现在人们最熟知的“杨靖宇”,从此杨靖宇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便威震东北,乃至全中国。

说起为改成“杨靖宇”这个名字的原因,据一些抗联老战士回忆说,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因为活动在吉林磐石的南满游击队原政委叫杨奠坤,他不幸在与日军的一次交火中身负重伤,被转移至哈尔滨治伤。省委决定派马尚德(张贯一)接替杨奠坤的政委职位,由于当时队伍中很多人都是山林武装,有些匪气,而杨奠坤的威望又比较高,中途换将恐怕队伍人员不服,马尚德改成杨靖宇容易给队员一种杨靖宇是杨奠坤兄弟的感觉,不至于影响部队的士气。二是因为先后两任政委都姓杨,周围老百姓不容易感觉到原来的杨政委受伤了,能避免影响他们的抗日情绪。三是因为两任政委都姓杨,日伪军也不容易感觉到游击队换将了,尽量避免给敌人造成借机增长士气的机会。另外,“靖宇”在朝鲜语(当时队伍中有不少朝鲜族的抗日同志)中还有“驱逐外敌”之意。出于以上这些原因,马尚德做出了改名杨靖宇的决定。

由此,在东北大地上上演了无数场可歌可泣的杨靖宇抗日的故事,书写了中华儿女面对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精神!(文∕讲史论教)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