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第一本散文集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散文集《回眸·凝望》一书获第二届杜鹏程散文优秀奖,《时光深处的柔软》入围“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促销《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时,一些读者深深地感动了我,问我有几本,都买。就想起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回眸·凝望》。

一棵结满果子的大树

——读张亚凌散文集《回眸·凝望》

韩中华

我因做了编辑这一行当,结识了张亚凌老师。我印象中的她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师,智慧幽默,游走在教书育人之间,从容大胆,教出的学生个个擅写,个个都有让人喜爱的人格和秉性。

直到前些天,她把这部书稿发给我看。

这是怎样一个痴女子啊!身为女儿,又身为母亲的她,把母爱写到了极致。她从各个角度写——从母亲的呼噜声写,从母亲的大海碗写,从母亲的阳台写,从母亲的唠叨写——她像是唯恐忘了自己的母亲,近乎执著地追忆母亲生活的每个细节。这些沉甸甸的文字,写的人内心如翻江倒海,让读的人也泣涕涟涟。当张亚凌老师把这些真实的文字,当作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交给学生评判的时候,那些十四五岁的孩子一定会重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联系,也一定会在瞬间体会“文贵乎情”的写作真谛。

爱是怎样?生死又如何?张亚凌老师的文字,让人流泪,也让人思索。《秋叶之静美》里,写母亲对待死亡的态度——赴最后一场盛宴似的平静和向往,这种智慧是多少哲学家和宗教家修炼一生也修不来的,在老人浓浓的乡音里被絮絮地点开了。

母亲对树的喜爱和敬畏,也是她馈赠给亚凌老师的礼物。“不记疤只顾长”的坚韧皮实,被母亲一再提起,“什么样的活法才算是好的活法?”母亲在树的身上寻找答案,于是亚凌老师“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梧桐树、银杏树、老杨树……这些美丽的生命在她的笔下,成了一种人格追求,一种自我反省,一种期冀。在《孩子,不要急于说出口》里,她对着儿子熟睡的面容,暗暗地想:来世,我做你院子里的一棵树,一棵神奇的树,不分季节地给你结出喜欢吃的任何水果,看着你在欢笑中成长。在这里,树又成了一种给予的象征。读亚凌老师的文字,我才惊讶地发现树竟然和我们的母亲如此相像,好像人类母亲所有的高贵品质都凝聚在树上。

写给母亲和儿子的文字,占据了这本书的大部分篇幅。亚凌老师就像一根漂亮的彩带,母亲是她的前生,儿子是她的后世,她这根彩带把母爱和恩情纽结为一朵最为灿烂的花儿。如果说写母亲,她是执著得近乎疯狂的;那么写儿子,她是饱满而近乎理智的。她一边写到“满眼满眼都是你,我的孩子”,一边又郑重地发布宣言——“孩子,妈妈只能爱你到这里”,她爱护他,却不袒护他;她一路的跟随和护卫,只是为了让儿子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远。

这本书里,我还喜欢看亚凌老师记下的关中农村生活的点滴,那些叫“驴奶奶”和“羊奶奶”的野果子,饥饿的孩子们的尝试,苦难里的生趣,写得细腻生动,让人看了着迷。这些美好的童真童趣写进下水作文给学生看,学生眼见自己的语文老师笔下能流淌出如此美妙的文字,他们的收益真的是比读上一篇名家散文还要大呢!

感谢亚凌老师,让我当你的第一读者,让我认识了身为痴女子的你。读书稿的这几天,我的耳畔一直回响着张艾嘉的《心甘情愿》——当我偷偷放开你的手\看你小心的学会了走\你心中不明白离愁\于是快乐地不回头\简单的心简单的要求\最怕看见你把泪花流\……聚散悲欢伤春秋\只要你微微笑\世上最美的问候\成败纷乱上心头\因为你柔柔的手\怎样的未来\都能抵挡勇敢承受。歌的最后一句是一个稚嫩的甜美的声音:“妈妈,想你,爱你。”

世界上的万千母亲,心里盘旋着的,想要呼唤和书写的不都是这句话吗?

你这声声深情的呼唤,你这多年来辛勤的写作,都结成了今天的果实。你是院子里的一棵树,硕果累累,枝繁叶茂,为自己的儿子,也为自己百千计的学生送去甜美的果实、匝地的浓荫!

(韩中华老师,曾就职于《初中生写作》杂志,对我的学生们帮助极大。素未谋面却深深被感动,甚至在我个人遇到棘手问题时,都真挚地伸出援手,一个心中有大爱的媒体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