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虔诚,为中国重症医学作传|《生命呵护》跋

《生命呵护》书封

一次偶然机会,让我有幸在己亥年春节期间结识了ICU专家管向东,大致了解了中国重症医学诞生、成长与发展脉络,遂决定以独立撰稿人身份写一本书,一部全方位记述中国重症医学发展和ICU医生成长之非虚构作品。

2019年:中华医学会第13次重症医学年会

2019年:采访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第五任主委管向东教授

整个己亥年,我是在震撼与钦佩的访谈和思索里度过的。

往来奔波于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珠海、成都、武汉等地,我分别采访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CSCCM历届主委和部分老、中、青ICU专家,还特别走访了因地震、车祸而进出ICU的部分健康患友。个中滋味,非理解ICU者莫能体验。

2019年:采访武大中南医院ICU专家李建国(左)教授

相对传统学科而言,中国重症医学很“年轻”。早年同行中除少数为该学科学人,大多是被动走上ICU岗位的,俟重症医学获取学科号,才逐步有了ICU专业学子。

2019年:采访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现任会长杜斌教授

有一个不争的史实:无论改行者或新入行学人,在经历生死拯救,体察患者与家属祈盼,亲眼见到患者生命复苏、转入普通病房后康复出院,ICU医生们的职业自豪与荣耀感油然而生。一个大写的爱字,溢自心田,若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每一张ICU病床前。

2019年:在武汉采访ICU专家姜利教授(右)

爱岗敬业,抢救生命,呵护生命,乃ICU医生之天职。他(她)们工作之繁忙,时间之窘迫,非深入与死神赛跑与竞争的ICU病房亲身感受,不可理喻白衣天使们的胸襟情怀。

采访过程,抑或说是“追踪”似更为贴切。提前预约,卡好商定时间与地点,方能如愿,但有时也会扑空:如我在京采访其它专家时预约了南京的邱海波先生说他次日会在某地出席重症医学年会,我立马乘动车赶赴该地,途中却又得知他因故未至,只好又转车追到南京。次日上午见面,他却只与我个聊了一小时,便跑步赶往省卫生厅……

2019年:采访著名ICU专家邱海波(左)

听受访对象讲述从事ICU的甘苦,其心路历程使我领悟什么叫医者仁心。

与ICU医生对话,我深切感受到他(她)们的事业执念与个体生命之不懈追求。

应该说,这部记述中国重症医学诞生、成长与发展之长篇非虚构作品《生命呵护》,是在下与众多ICU从业者共同完成的:以访谈录方式架构,用众多个性张扬的鲜活故事串联章节,相信业内人士或普遍读者俱会感觉亲切。

2019年:采访重症医学分会第六任(侯任)主委陈德昌教授

需要说明的是:为求本真,我刻意从互联网和中华医学会历史档案及相关期刊里,“淘”出了一些关于重症医学年会、学术讲座、科研活动、临床实践,尤其是“非典”和汶川大地震等国家重大公共事件时期的救护照片,旨在佐证中国重症医学与ICU医生之发展与成长历程。事件不可虚幻,场景不可复制,故这种非商业目的行为,祈盼能得到众多媒体或机构摄影师们谅解。本书记述汶川大地震后几位ICU大专家与七位被救治中学生之感人故事,收录了成都商报记者杜玉全、王欢写的“汶川之殤:ICU十年之约”,在此致谢!

2019年:采访著名ICU专家安友仲(左)教授

现全国各地县级以上医院均设有重症医学科,ICU医生群体庞大,基层医生们的事业追求与喜怒哀乐,我无缘深入了解,便刻意将不同地域的几位ICU医生的“自白”收录,谢谢他(她)们!

2019年:采访前重症医学医师分会长席修明教授

2019年:采访重症医学分会第四任“掌门人”于凯江教授

2019:采访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委会会长马朋林教授

本书原拟于2020年5月前出版,却因鼠年来临时“新冠”疫情突发而被迫搁置。缘由是:所有ICU大专家均全力投入抗“疫”,无暇审读并完善本人采访后形成的文稿。

2019年:采访著名ICU专家方强教授

鼠年抗“疫”乃全国性大事件、大行动,由是我特意增添了特别专辑,并将其放在了本书首页:旨在宣扬ICU医生社会大爱之奉献精神,彰显关键时刻ICU之独特地位与作用。遗憾的是,本人此番劳作在书稿付梓前竟成了“无用功”,缘由不说也罢,且来一句“你懂的”。

2019年夏,采访汶川地震被成功救治女孩秀秀

说实话,接触了ICU医生,了解了ICU,试为中国重症医学作传,我怀揣虔诚,感慨良多。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宜昌人福药业公司的大力协助。鉴于部分受访者无暇审改修正作者的医学名词、称谓病灶及其它谬误,只好“将错就错”了。这就应了“无错不成书”之陋习,非刻意也,敬请读者尤其是ICU医生们海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