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很柔软的,死掉之后肉体就变硬了。草木生长的时候很柔脆,死后就变得枯萎了。
用现代观念来看,老子这两句似乎是在阐述生命的物理现象。
但其实老子这里是借生命的这种物理现象来论述用“柔”的道理。
老子说: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坚硬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而柔软羸弱的东西属于生存一类。
这其中就有很多道理了,从道家养生修行角度来讲,老子总是将有道之士比作婴儿、赤子,因为人在婴儿状态下没有后天意识妄念的侵染,是纯粹的“专气致柔”的“道”体。
可人一旦长大,后天妄念意识掺和进来,气脉一乱,身体的各种问题就来了。
所以道家养生修行的核心思路其实就一个,就是找到返本还原之天机,使身体回归“专气致柔”的状态。
而且就身体保养方面,“柔”是绝对的长生之道。
婴儿时期人的身体很柔软,很多小孩睡觉的姿势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很夸张的。
但随着我们的成长身体越来越硬,到了老年甚至腿都迈不开了,这就是生命力的减弱。
所以人想要身体好,尤其是我们经常久坐的当代人,一定要让身体保持柔软。
哪怕不懂道家丹经中的那些修行法门,时常活动身体,多做拉伸,多练习开胯下腰,保持身体柔韧性,也是很有益处的。
而从思想角度来看,“柔”是一种平和的处世智慧,做人一味刚强容易遭受挫折。
老子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懂得以“柔”的姿态处世,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也要注意,“柔”并不是一味懦弱、退让,“柔”是一种灵活的特性,如同水一样。
正如孔子所讲“君子不器”,人不应定型成一种一成不变的样子,而是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权变,进退有度,这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之后老子又列举了例子: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用兵打仗一味强硬进攻,肯定会遭受失败。
“木强则兵”,《庄子》中记载过一个故事,当时齐国有一棵非常大的树,树荫能装下一千头牛,树干要一百个人才能抱住,很多人都特意跑去看这棵树。
可一个很有名的木匠路过这棵树却瞧都没瞧,他的弟子好奇问他,我跟随师傅这么久从没看见过这么大的树,可为什么师傅您一眼都不看呢?
木匠回答他这种木头叫散木,做船浮不起来,做棺材能加速尸身腐烂,做家具有很容易坏,实在是百无一用的木头啊。
但正如老子所言“木强则兵”,如果树木非常坚固,那么肯定会被砍去当做材料,哪里还能长大呢?“无用”恰恰是“大用”啊。
所以老子总结“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世上最伟大、高明的恰恰就是“柔弱”,这也就是老子无为大道的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