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宁海六部尚书

宁海六部尚书

文/应可军

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古代的六部尚书相当于现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宁海几位也曾任过六部尚书,分述如下:
吏部:又称天官,(相当于当代的中组部部长。)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潘颖,字叔愚,号五山,宁海西隅人。年少时与石简、华涵同学,“听松堂”称畏敬之友。嘉靖二年(1523)登进士。在江西丰城任职,“修学、濬河、剔弊、釐奸,颂声载道”。不久提升为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兼摄四司。后“特旨宣见,奇其奏对,超擢郎中,未几,卒于官,年六十八”。他是吏部郎中只是副职而已。他的府邸周边宁海称作“天官第”。但据民国年间修撰的《重修浙江通志考》载;宁海一市王应之也曾任吏部尚书。
礼部:又称春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宣部部长兼外交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教育部部长。)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李至刚(1355-1426),名钢,以字行,宁海竹口人。明洪武年间荐侍懿文太子,燕王朱棣称帝后被任命为左春坊大学士,与解缙私交甚厚,曾一起参与编撰《太祖实录》,但李至刚多次因犯罪被下狱,还弹劾老朋友解缙,逐渐失去朱棣的信任。宣德元年(1426),出狱一年,李至刚死于任上。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李至刚应该是与解缙同事,如果说解缙是太子办公室副主任的话,李至刚就是太子办公室正主任。《明史》记载,李至刚“既得上心,务为佞谀……所建白多不用。”实为解缙所言“诞而附势,虽才不端”。官位从礼部尚书一直降至兴化知府。李至刚心胸狭隘,朱棣命解缙疏其人品,说其不端,他就“恨解缙,中伤之”。李至刚是浙江宁海人,为明朝洪武、建文、永乐和洪熙四朝重臣,官至礼部尚书,曾参与重修《太祖实录》,首发提议迁都北京,力主郑和下西洋,裁定《永乐大典》部分书稿等;马哈只为郑和之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请与之私交甚厚的李至刚为其父撰写墓志铭,碑文撰成,遂带回故乡云南晋宁昆阳镌刻,并于明永乐三年(1405)重阳日隆重立碑。此碑现立于云南昆明市滇池南岸昆阳郑和公园内,为我国著名古碑之一。
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郑发  霖弟,字华父。宁海胡陈人,宝庆二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相当于当代的工信部部长兼水利部部长、科技部部长、住建部部长,交通部部长。)立朝多所建明,与兄霖齐名。按旧志作嘉定进士。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 图片:步步高

(0)

相关推荐

  • 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没水喝

    文/子非鱼 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没水喝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的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分别是干嘛的呢?简单说,是这样的, 吏部掌管人事,人才任用,升 ...

  • 明朝的六部各有什么职权?

    六部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 ...

  • 中国古代六部

    中国古代的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吏部,吏部掌管的是全国官吏的考课.任免.调动.勋封.升降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吏部尚书,也被称为"天官".明朝洪武之后吏部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应可军 | 宁海照相史话

    宁海照相史话 文/应可军 我们这玩地方文献的群体,对老照片的喜爱是难以言表的,可惜存世的老照片实在太少了.老照片作为一个建筑.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 ...

  • 应可军 | 宁海棋文化

    宁海棋文化 文/应可军 可能你也经历过,童年,隨意在石板地用瓦爿块或粉笔画一个空心十字架,或在树下泥地用树枝划一个空心十字架,双方各拣选果核或小石子,就可布阵作战,金木水火土.棋逢对手,就可博弈各一个 ...

  • 应可军 | 宁海青云观(外二篇)

    宁海青云观 ----文/应可军----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 ...

  • 应可军 | 宁海育婴堂

    宁海育婴堂 文/应可军 育婴堂,宁海人俗称养育堂.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育婴堂收养并救活了许多弃婴,其设立实为一桩善举.中国早有这方面的善举传统,如贫儿院.育婴堂等等,佛教中也 ...

  • 应可军 | 宁海古松漫谈

    宁海古松漫谈 文/应可军 陈毅总司令早就在诗中写出了松树的性格,他的名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就可以表现出松树那一种坚强的.勇敢的性格.所以,我便喜欢上了松树.这种情结来自于小 ...

  • 应可军 | 宁海棉麻史话

    宁海棉麻史话 文/应可军 我国最早出现的是麻.葛纺织,我国是麻的故乡,在元明两朝棉花栽培普遍推广以前,麻织品是平民百姓最主要的衣着材料.而棉纺织和棉花的人工栽培,首先是在我国华南.西南和西北边疆少数民 ...

  • 应可军 | 宁海蚕桑文化杂谈

    宁海蚕桑文化杂谈 文/应可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罗马的大奴隶主们把我国运去的丝绸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