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主义:landscaping与悟
我们认为中国绘画的山水画,大部分都不是西方意义上的风景画。山水画实际上是用绘画在造风景,所以英语叫"landscaping”。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西方风景画都是写生作品,或者基于写生之后重新画的。大量的写生,就是到户外去,对着实景,当场画下来。有时候回去再改一改。这是油画非常重要的基本手段。实际上不仅是风景画,静物画和人像画,都是建立在对实际物体的描写上的。到了后印象主义之后,一些流派开始以变形、变色、平面化等等为主要创新突破,比如野兽派,比如立体主义,那个阶段画家开始有意地背离实际物体,有意地去变形,但是这个跟中国画landscaping的精神是绝对不同的。
中国山水画据说起源于唐朝。中国画的工具是纸和笔墨。中国的宣纸无法在室外作画,笔墨也无法画明暗。看毕加索画的水墨人像就知道,他试图用墨画女子脸部的明暗,结果就是大半个脸是黑的,无法画出铅笔画的准确的明暗层次。因此,中国画长期不能在室外进行写生。
这个可以从傅抱石的经历中证实。参见《傅抱石的红色山水画》。其中说到傅抱石直到1957年出国东欧访问,“在此之前,还没有过对景写生的习惯,一点把握也没有。”傅抱石的山水画是登峰造极的水平,那么他是怎么画山水的呢?他提出四步法,谓之:“游、悟、记、写。”
中国画家对于绘画的理论主述较少。从这四步法我的理解是山水画的形成过程,不是对着实景写生,而是基于一定数量的游山玩水,然后依赖于“悟”,就是画家要悟出山水的“道理”。然后是记,就是把悟出的道理记下来,可能是记在心里,或者记在文字上。最后是“写”。“写”在国画里就是画的意思。
其中神秘的一步就是“悟”,这个又是一个很难翻译的词。'悟’是画画上经常会提到的一个概念,我们通常讲一个人的“悟性”。这个悟性应该是“领悟”的能力,英语应该是"perception"比较接近。
问题是perceive,逻辑上需要回答的是perceive what?这个是我们古人也好,今人也好,语焉不详的地方。大概董其昌是说的最明白的,他的说法是“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可以理解为领悟天地造化。这个还是非常玄。天地造化是什么?如果按照西方的思维,可以理解为“神造天地”。也就是说,是体会神是怎么造化天地的。理解了神造化天地的意思,就自己在画上来演绎神造化天地的过程。
这个新东方主义在讨论中,李奕称之为“天授说”。这个也是我们选择landscaping这个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