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识别几种野外花草都是治病良药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识别几种野外生长的花草,这些都是治病的良药

小时候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有的吃过、有的玩过、有被剌过腿、有被粘过身,其实它们中很多都是中药材。

1、龙葵。浆果和叶子都可以吃,浆果变紫色后可以直接吃,酸酸甜甜的,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必须要煮熟。清热解毒,利尿。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2、曼陀罗。野生全白花,成筒状。蒴果直立生,有坚硬针刺。常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具有药用或观赏价值。

3、苘(qǐng)麻。田间特别常见,籽一爆一堆,成熟后的茎皮是制造绳索和包装用品的原料。清热利湿,解毒开窍。主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睾丸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痈疽肿毒。

4、苍耳。有很多硬刺,小时候男生常把它粘到女生头发上,简直想哭。或许你不知道,它全株都有毒(贝壳杉烯毒苷),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

5、小蓟。山东俗名萋萋菜,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奉天俗名枪刀菜,因其多刺如枪刀也。其根与茎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鲜者捣烂,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鲜之性,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之。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6、牛筋草。根系极发达,秆叶强韧,全株可作饲料,又为优良保土植物。全草煎水服。主治清热,利湿。可以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7、泥胡菜。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花果期3—8月。生于山坡、山谷、平原、丘陵,林缘、林下、草地、荒地、田间、河边、路旁等处普遍有之。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苦榔头、糯米菜。花跟小蓟很像,不仔细看分不出来。

8、葎草。又称勒草、黑草、麻葛蔓,株长1—5米,雌雄异株,通常群生,茎和叶柄上有细倒钩,碰一下就容易被划伤。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9、稗(bài)子。最常见的野草,和稻子外形极为相似,似稻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败家子中的“败”就是稗子演变过来的,因为它跟稻子争养分。它是马牛羊的好饲料。根及幼苗可药用,能止血,主治创伤出血。茎叶纤维可作造纸原料。稗子是稻子的祖先,经过人类的影响进化成了稻子。

10、泽漆。又名五朵云、猫眼草、五凤草,挺好看,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入药。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11、益母草。野地里常见,但没想到它是著名的治妇科病的圣药,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 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12、车前草。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温暖、潮湿、向阳、沙质沃土上能生长良好。和益母草一样,也是常见的中药。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13、地黄。著名中药,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14、蛇床子。伞状小白花,也是著名中草药,壮阳佳品。解毒杀虫,燥湿,祛风。用于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湿疹疥癣,寒湿带下,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

15、红花酢浆草。也是中草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痈疮,烧烫伤。园林中广泛种植,既可以布置于花坛、花境,又适于大片栽植作为地被植物和隙地丛植,还是盆栽的良好材料。

文章页面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