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姓族谱与曾祖父/石勇强
黄堡文化研究 第457期
由石姓族谱追忆我曾祖父
石勇强
石姓族谱封面
石姓族谱图谱一
三爷石志斌手书家谱初稿
作者和三爷石志斌在老家石家咀合影
延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关于石志斌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记录
作者的曾祖父石生祥遗像
前一段时间,我在秦陇华兄微信看到一本铜川黄堡孟家塬石姓族谱,编写者是铜川市三中党支部书记石宏印老师。陇华兄在王益区政府文广局工作,兼王益区作协副主席,他父亲秦凤岗老师写过孟姜女传说和孙思邈故事,是国内有名的铜川籍学者,他母亲的姥爷家是孟家塬六组我们家族,就跟我母亲的姥爷家是南凹村和谷先生家里一样。我上次回家赶到铜川市老区的收获之一,就是拿到石宏印老师托建星兄弟送我的族谱。宏印老师老家在孟家塬三组,他父亲石生斌是我的小学老师。
根据这本族谱描述,孟家塬三组石家人和我们家是一个家族血脉,从三组石家和我们家共同的第一个先人到我儿子这一辈,共有约十二代人,我该把石生斌老师叫老爷(曾祖父辈),把石宏印老师叫爷。在族谱图谱一里,崇风可能是我们的先祖,也就是族谱略考写的石家咀家族分支先人。石大家族来孟家塬之前住在耀县(今耀州区)石仁村,再往前可能住在富平县薛镇的磐石村。我爷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跟长辈去过耀县石仁村祭奠先人,可惜那片墓园后来被平整为耕地。曾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的石磊少将,写他籍贯是陕西富平,也许是依据他的先人故地吧。富平县薛镇的磐石村出过一位抗日英烈石嘉植,他1918年3月出生,在富平县高小毕业后,于1934年秋考入西安省立一中,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冀南军区敌工部行动科科长,1943年,石嘉植和日寇英勇搏斗时壮烈殉国。
石磊少将原名石生珍,出生于1931年,1949年4月参军离开孟家塬,他和我曾祖父石生祥同属家族生字辈人。我上孟家塬小学时,同桌石小熊家在三组,他说自己伯父在部队是个领导,我现在才知道就是石磊少将。虽然每个人干什么都是平等的,但石磊少将在部队建功立业令我敬仰,他和我三爷石志斌都是孟家塬石大家族养育出来的文武豪杰、人中翘楚,他们给自己开创前途干了一番事业,发挥了人生最大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做了贡献,没有辜负先祖的期望,值得整个家族人骄傲,当然是我们这些后辈学习的好榜样!
我爷爷名叫石志刚,二爷叫石志杰,他们那一代属志字辈。我三爷石志斌1956年从陕西师范学院毕业奔赴延安师范学校培养教育骨干,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去北京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我去年回家,三爷说他在调研家族往事,已有我们这一支家谱初稿。
我结合这本石姓族谱推算,三爷在笔记里写到他的老老爷,即他曾祖父的父亲,可能是族谱图谱一里崇风的重孙子,这个人和崇云的孙子金福的儿子石文是同一个老老爷的堂兄弟俩,他们一起由孟家塬三组搬家到六组石家咀来。二人在此定居,世代繁衍分为两支,到我这一辈是第七代人。这个族谱里我们家这支需要补充完善。
我见过家里辈分最高的人是我曾祖父,他名叫石生祥,约出生于1898年,爱好传统文化,和家住耀县刘寨村的革命先驱何尚志及家住王家砭的开明绅士王少文(又名蕴章)是同官县(今铜川市)第一高级小学的同学好友。我听四虎叔和王家砭印宏表叔说起何尚志与曾祖父的交往。何尚志是早期共产党人,1897年生,从三原县渭北中学考入上海大学,在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等的教育和影响下,努力学习革命理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中共中央派赴苏联学习,回国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六师参谋长,去鄂北苏区开辟工作,1931年不幸牺牲。王少文(1899——1984),字蕴章,同官县黄堡乡王家砭村(今属耀州区董家河镇)人,是我老姑父的三伯父,毕业于陕西省第一中学,历任同官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县财政局长、县财务委员会主任等职,1946年当选为县参议长。王少文思想进步,掩护过董林哲和中共地下党员张晏农、史子章、韦子齐、韦树善、冯文学、杨希令、赵守清等人,1942-1944年间,参加了《同官县志》编修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王少文先后任县、市政协委员。
听我三爷说,虽然我们家地处孟家塬沟壑深处地形低凹,但我曾祖父走出去到同官县第一高小上学,与何尚志及王少文几人志同道合,后来频繁去耀县和同官县活动,爷爷说他小时候常见外面来人跟我曾祖父一起吃饭喝茶聊天,传播革命思想。在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危急的年代,很多参加革命的人,当初梦想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合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中国。曾祖父同情革命者,周济乡亲们,在村里设立私塾培养后辈,听我三婆说曾祖父经常叫黄堡街穷人来家里拿面和馍吃。我一个老姑(姑婆)嫁给王少文的侄子,曾祖父去王少文家更多了,石家人的血脉流淌到今天的铜川好人村王家砭。
同官县过去地处国共两党交叉控制地带,在西安和延安中间,孟家塬一组史家原那时有一个中共西安情报处地下交通站,家住同官县黄堡镇冯家桥(今属耀州区董家河镇)的中共地下党员冯永实是交通站工作人员,常提个笼子沿路拾牛粪来我家联络我曾祖父,在我家隐蔽并开展活动。冯永实(1916—1985),解放战争时期公开身份为黄堡镇公所队副,秘密负责在同官地区接送革命同志及家属由“白区”转移至陕北红色根据地,先后护送赵寿山将军的家属、孔从洲将军的夫人及儿子孔令华、孔令敏和女革命家陈少敏到陕甘宁边区。新中国成立后,冯永实当选为陕西省人大代表。1982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江平给他来信说:“在解放战争时期,你是有贡献的。伯平(即赵伯平,曾任陕西省长)和我都知道,……如需证明可来信”。我三爷的岳父王玉瑞曾任民国陈炉镇镇长,他暗地里支持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后来被作为民主人士得到礼遇。我另一个老姑嫁给安村郭家,我老姑父在民国同官县政府负责田粮工作,他毕业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时任校长是于右任先生。
三爷说我曾祖父从小就心肠柔软,他的父亲有一次设陷阱捉住一只常来偷吃玉米和柿子的狐狸,准备逮到黄堡街道去卖。曾祖父不忍心,求他父亲放走狐狸,他父亲说家里缺少粮食,想用狐狸换三斗麦子。曾祖父就从自己窑里为数不多的 存麦里拿出麦子给了他父亲,他们父子俩一起牵着狐狸到村北解开绳子,狐狸很快窜出去,到大沟边回头看了他们几眼,然后跑进沟里不见了。自那以后,曾祖父和他父亲及我二曾祖父石铭钰一起勤勉耕作,用心经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开垦不少田地和果园,在大门外老窑洞对面盖了一间高大的瓦房作为库房。在曾祖父弟兄们和他们父亲手里,我们家在窑洞外面建了有两层木阁楼的四合院,天井两边是两排蓝砖瓦房,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和几棵树荫茂盛的老槐树,门口有个碧波荡漾的大涝池,是我小时候跟海锋麦社弟兄们玩耍的乐园。我二曾祖父是有名的医生,给穷人看病常不收钱,我在铜川市一中上高中时,学校安排去北关山上帮乡亲们干活,一位老人听我是黄堡孟家塬的,就问石家咀那个身材高大的石铭钰先生还在吗?给他看过病,人好医术高,我顿时觉得自己先人挺了不起。
听虎子叔说,冯永实提醒过我曾祖父减少田地,把房子分些给别人。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家被定为富裕农民成分,我曾祖父和我爷爷受到开会教育,冬天为村里清扫积雪,家里人平时谨小慎微,我父亲兄弟姐妹们没能考学参军招工,都在农村结婚生活了一辈子。我三爷因在延安老区工作,没受到多大影响。我爷爷曾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复原回来为村里饲养牲畜,我二爷也在村里务农。改革开放后,我们家被卸下富裕农民帽子,我曾祖父和我爷爷得到平反,全家人轻松了,我三姑和叔叔们相续考学参军,我和弟弟妹妹们终于考学走进城市。父亲常说国家的政策更好了,我们家才能有机会改变命运,不再受穷被人看不起,以小我工作投身国家建设。
我始终记得自己童年每次去爷爷和伯父家,总是看到曾祖父坐在阁楼下晒太阳,我父亲常去给他理发,他有时累了坐在窑洞里炕上,见我和海锋在天井里玩,就叫我们进去给些葡萄和冰糖吃,我嘴里味道酸酸的,又甜甜的,至今难忘。
大概是1981年后,曾祖父在八十来岁高龄时,觉得自己去日无多,就专程去王家砭拜访故交王少文和冯永实,又去王家河杨树沟村和秦凤岗先生的岳父郭启财老人相聚话别,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就因病与世长辞。那年我刚上小学,看到许多亲戚来到家里哭,人们穿着白衣服,家家门口点了一堆火,曾祖父被放进黑棺材里抬到地里,被大人们一锨土一锨土埋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身边的亲人去世,我当时好像意识不到失去曾祖父会怎么样,也不懂得曾祖父经历了多么纷繁复杂的一生。
据我大伯父回忆,新中国成立后那几年,他有一天在村里北边大路上,碰到一位骑着红马的干部和一队人,那位干部笑着问他知道石生祥石哥家在哪吗?我伯父说石生祥就是我爷,那位干部就下马跟我伯父去见了我曾祖父,原来他是时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府副主席的耀县籍革命家张邦英同志,当年回铜川视察工作,来拜访老朋友。张邦英同志的儿子张亚东先生是画家,他在我微信看到家乡黄土高原老窑洞照片,告诉我说感到十分亲切,他创作的革命题材油画展示在照金革命纪念馆。
我们如今在外面工作,家族许多人已加入曾祖父一直用行动默默支持并追求一生至死不渝的中国共产党。曾祖父年轻时身在偏远乡村,胸怀救国理想,同情支持革命,他跟何尚志一样渴望自己的国家有一天能摆脱被西方列强欺辱的命运,实现富强民主自由。曾祖父一辈子没有做官挣大钱,平安健康活到高寿善终,他能看到新中国发展壮大,看到大家庭和睦兴旺,算是人生赢家,去世时心情应该是高兴没遗憾的吧。曾祖父一生虽然没有离开乡村闯天下,但他善良大气、顺势有为、无愧天地的处事风格遗传给家族后人。而今缅怀曾祖父,是因为我自豪他曾为国家变革做过贡献出过力,他的人生更多的是让我受到启发,人如何在时代潮流与个人家庭之间进行抉择,不求轰轰烈烈取功名,至少,我们可以做个不忘初心、无怨无悔的好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就是要从家庭言传身教做起,保持中国传统文化里自古以来令人振奋的气息!石姓族谱里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讲究,不论他们在农村种地还是在外做事,如第二代先人是崇字辈,崇云崇雨崇风,敬畏自然,盼望日子风调雨顺,还有思字辈,思公思敬思忠,以及顺字辈名字顺清顺兴顺杰等,我三爷的爷爷们是德字辈,名为德宽德贵等。曾祖父们给几个儿子取名志刚志杰志斌,给孙子们取名梦涛梦龙梦虎北虎四虎虎子麦虎,有梦有虎,别有寓意,到我这一代名字里有强字和锋字,自强仁强海锋等,激励我们自立自强。家族的取名文化寄托了普通老百姓对平凡生活的美好期待。老一辈人在大地上生老病死,新一辈人在他们的基础上接力生生不息,人类文明难道不正是这样延续并且发扬光大吗?
我们对族谱和家谱感兴趣,是想了解先人迁移生存、星火燎原的故事,再是学习他们克坚攻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我看来,分享家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攀亲戚拉关系,而是要给我们和后人一个文字记录和精神鼓励,树立做人做事的标杆,否则就自己不努力自废武功,别人也会反感。人要靠自己顶天立地做事,自助者天助,才能赢得别人看重支持,我从小就听家里老人说,人要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族谱和家谱犹如国家的历史,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铭记教训与经验,尤其是现在年轻一代人在农村和城里分散,不像过去大家族集中居住,更需要通过文字网络交流,保持沟通,知道自己来自哪里,祖先们那么艰难都挺过来了,我们更应该知足常乐,乐观开朗,不忘努力进取,让自己和后人过的更好,也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
感谢我三爷费心整理家谱!我初中毕业中考时,他曾以自己为例鼓励我说: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他写家谱的想法让我受到鼓舞,老人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回忆和记载能给家族留下记忆,更能传承先辈的梦想与荣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放眼神州近1000万平方公里辽阔江山,无数个百姓大家族从历史中走来,穿越千万年,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来回迁徙,经受了多少悲欢离合,才有了我们伟大祖国今天繁荣富强的好局面。
从我们石姓族谱追忆我曾祖父的经历,回顾家族往事,展望家国未来,令人满怀对幸福新时代的憧憬。当今国家稳定发展,人类进步同生共荣,正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生活在祖国母亲大地上的先辈和我们每个人的奋斗目标。
石勇强
石勇强,男,陕西铜川人,副研究员,陕西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委员,中科院科普团西安分团副秘书长,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会员。业余爱好写作,现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碑林区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