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的错金鸟尊
颐和园文昌院铜器馆中陈列着一件战国时期的错金鸟尊。此物口径34厘米,高25.5厘米。据专家考证,该错金鸟尊为铜、锡、铅合金,一次铸成。原摆放于颐和园仁寿殿内。
战国时期是史学家对春秋之后、秦灭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的称谓,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此时,商周以来的青铜礼器逐渐衰落,日常生活用器却得到了普遍发展。《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尊”即为其一,到了战国时代,鸟尊变成贵族阶级的日常用品。鸟是西周时期晋国所祭拜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顺成了晋国的习俗。
颐和园中的错金鸟尊为伫立的凤鸟形,无冠,双耳,错金圆目,尖喙开口,粗短鸟颈,颈部环三角几何纹,腹腔中空,内无铭文,颈、头、喙相通,鸟背开小口设一小盖,盖上有两浮雕蛇神兽,小盖一蛇神兽口处(面头)上有一小圆环,盖另一蛇神兽口处(面尾)与鸟体相连。鸟足粗壮无蹼,鸟尾下部设一虎形支脚,虎身伸展外卷上扬,与双足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虎形支脚上有一圆环,鸟尊周身流云纹,通体浮雕翅翼,细刻羽毛,两翅翼前各有一神兽,造型独特新颖,装饰富贵华丽。
错金是中国古代在金属器物表面镶嵌黄金丝或片的方法,又称金错,在战国时只有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以使用。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作为某种权势或权威的象征同样也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在战国时只有诸侯的武将才可以使用有虎的图案,因此错金鸟尊极可能是战国时赵国武将所用的酒器。错金鸟尊整体有两圆环,既有使用功能也有其象征意义,小盖上的圆环方便打开尊盖,虎形支脚上的圆环防止尊在倒酒时意外从手中滑落。战国时人们认为天是圆的,两圆环象征人与天交流的媒介,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错金鸟尊翅翼前的两神兽叫重明鸟,其能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错金鸟尊无冠、无蹼,说明它不是祭器,而是中型的容酒器。战国时期的酒主要就是米酒,性状比较平和,不像现代白酒那么刚烈,喝起来比较顺口。战国在使用错金鸟尊时,一般放在几案的右侧,饮酒人席地而坐,右手拿鸟尊倒酒。饮酒人一般右手食指伸直放在尊尾下部,中指、无名指伸直紧挨着食指,小拇指深入虎形支脚上的圆环中,大拇指紧压尊尾上部,鸟喙对准器皿,上下翻动,酒液便可从鸟喙口流出。
错金鸟尊是颐和园青铜器之中的重要器物,展现至尊气象,是尊贵地位的象征,寓意生活富裕,为吉祥尊贵的化身,此物承先人之灵气,富人生活,牢人基业,昌人事业,旺人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