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随笔札记(五则)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您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随笔札记
(五则)
文|李培禹
李迪常有“神来之笔”
李迪的散文《樱桃沟里樱桃红》,只有1200多个字,却生动地写出了一个部队官兵爱护老百姓的故事。“樱桃沟的樱桃熟了,满山红果满山笑。”简洁的开头后,描写种樱桃树的“金大妈”如何为采摘樱桃发愁,驻在当地的“三班哨所”的战士们如何帮助大妈采收了十棵树上的樱桃。这本是个平平常常的爱民故事,但故事后面还有故事。李迪深入营房和战士们聊天儿,走访金大妈问清困难的实情,于是一个更感人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运用“层层递进、波澜起伏”的小说式叙述后,李迪在文尾“抖包袱”,使得这篇散文更加引人入胜:班长竟收下了一筐樱桃没有给钱,原来是帮着大妈把樱桃卖了,并添加上战士们的捐助,替她把孙女儿的学费邮寄过去了。有趣的是,李迪写文章常有“神来之笔”,这一点在此文中的体现是:金大妈的孙女儿并未出现,但她的名字却被读者记住了,她叫“金樱桃”。
美文,值得我们细读。
节日读书
节日读书,最惬意的一段时光。臧老的诗集常读常新,多首能背诵。近得郑苏伊赠书,多少往事湧心间!想念臧老。艾克拜尔兄新著《留在草原上的琴声》,封面一下吸引了我。读着书中文字,耳边回荡着他优美男中音的歌声,十分享受。《雪与山谷》是我少年时读过的,那是最初的青春记忆,一种朦朦胧胧的美。不想竟重获此书,转手的杨浪兄直言“心里特别不忍”,扉页的几行留字,使此书当为珍品。
还有苏联小说《落角》,我和他同是1976年读到的,印象很深。同时期还有一本《你到底要什么》,想必浪兄也是读者之一吧?更珍贵的是,浪兄把其父杨九声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赠我,意外惊喜!我拥有莎翁此诗集的三个版本了。存谢!
二湖,一路走好
清明节那天传来赵二湖离世的消息,我当时想,这么有意思的人,而且是好人,一定会有追思他的文章吧?今天读到了“家属”小沁的悼文,独特别致的韵味,传神美好的叙述,情太深而不悲,二湖值了!李雪健拍《赵树理》时我去探班,见“父子俩”亲密无间,我就知道二湖是好人。匆匆几日已成朋友,临别二湖送我他制作的铜浮雕,是他爹赵树理像,至今珍存。
二湖,一路走好!
也写几句余心言
读了蒋元明兄大作《杂文界的不老松、常青树》,写今天九十岁的余心言,如饮一杯上等的普洱茶,顿感畅快,十分舒心。感佩蒋委员长大手笔,信笔拈来,却藏不住处处精彩。
余心言乃徐惟诚也,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日报》时,他正是社长。不久他就调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进而市委副书记。报社老人都能讲几段老徐的真事儿,比如四人帮垮台后,老徐被审查,问:你和姚文元什么关系,老实交代!徐惟诚拍桌子答: 上下级关系!我是《解放日报》副总编,他是部主任,是我的下级!和我同时期的报社名记刘京钊模仿他抽烟维妙维肖: 一只手从兜儿里掏烟,只掏出一支来,谁与不知道他抽的烟是什么牌子的,且从不让烟,一个人独抽。京钊亲身经历一事: 北京西郊万寿寺失火,他写了篇批评稿,牵涉到总政有关部门,送审时一位蛮横地回复,余秋里主任说不能见报,否则……汇报到老徐这儿,当时只是报社社长的老徐说,请余秋里同志写个文字,说一下什么原因不能见报,如果没有,发!批评稿见报了。
徐惟诚先生
我亲身经历的也有还记得的,比如那时的一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刚刚提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主管农口的市领导王宪、黄超等,在大会前特意请来徐惟诚,请他给委办局的头头们讲一课。老徐那时正受搓折,虽挂着市委常委的衔儿,却被边缘化,没有安排任何工作。他一如既往,不用稿子,从《资本论》讲起,深入浅出,让人折服。几位市领导时而提问,老徐一一作答,烟不离手。我作为记者听了全过程,感叹我党有人才!还有一次,市人代会闭幕消息稿由我执笔,市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带我去老徐办公室审稿。他坐在宽大的书记办公桌后,手从兜儿里摸出一支烟来抽着,眯着眼睛看稿子。那位副主任恭敬地垂手站在桌旁。稍顷,老徐示意我近前,拿起笔把“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闭幕”删掉了。他抬头嘿嘿一笑,对我说: “这次就不唱了吧。”那位副主任说,好,好,不唱了,不唱了。
我和老徐还有合影哪!都知道余心言是杂文家,其实他特别热爱儿童文学,他的儿童故事写得很有趣。《北京日报》有块“小苗”版,几次差点被挤掉,老徐发话了: 国民党中央日报都有儿童文学专版,我们就容不下这株《小苗》?自那时起,“小苗”顽强生长,存活至今。我那时也常在《小苗》发点故事、儿歌类的。一天,资深老编辑张沪、常瑞叫我赶紧到四楼来。我上来才知道,老徐来报社了,他是参加《小苗》发奖会的。张沪老师拉着我,和徐部长拍了合影。
点滴补充,更有意思的还是读元明兄的大作吧。
国交版《长征组歌》的遗憾
7月24日晚,北京音乐厅暴满。自认是国交铁粉的我,是从辽宁匆匆赶回来的,为的就是不能错过中国交响乐团版的《长征组歌》音乐会。
李心草是在掌声和欢呼声中登上指挥台的,他的大师级的执棒,加之超一流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联袂,音乐会相当精彩。尤其是在观众执着不停的掌声中,小草终于返场,一曲新编配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旋律优美,直抵人心,堪称经典的一首原创交响合唱,令人惊喜!
国交音乐会不失水准是应该的,精彩多多也是应该的,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想把自己观看这场音乐会后感到的几点遗憾说一下,希望国交的艺术家们有所听闻,有所触动。
战友文工团原版《长征组歌》演出现场(经典合唱团)
第一个小遗憾,开场序曲《红旗颂》没有合唱团的人声加入,乐曲最后高潮部分显然少了些什么,这是作曲家吕其明先生格外精彩的一笔,可惜被抽掉了。难免遗憾!
第二个遗憾,交响合唱毛泽东诗词五首,是国交的保留曲目,其中有四首是由田丰谱曲的,另一首《十六字令三首·山》是郑律成先生谱曲的。作为国交的保留曲目,我曾多次听过严良堃指挥,由左文龙、李初建、张天甫领唱的《山》,非常震撼。这首合唱有相当的难度,目前除了国交合唱团,尚少有他团敢唱、能唱。这次不知啥原因没有听到,遗憾!
第三个遗憾,就是音乐会下半场《长征组歌》的演出了,存在几点: 合唱团不穿红军服,不做动作的清唱是可以的,但取消了每曲前的朗诵是十分不妥的,起码应报一声: 告别、突破封锁线等十曲的标题。特别是最后一曲《大会师》中,伴着音乐有朗诵: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可惜毛泽东同志概括长征的这几句朗诵词没有了,然而配乐的管弦乐旋律却要依然演奏着,听着似乎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了什么呢?——《长征组歌》的“魂”!试想,如果演出全本的《黄河大合唱》,去掉了每曲开头的朗诵部分,原作者光未然先生会做何感想?先生和冼星海的原创不是白费了吗?回到国交版《长征组歌》上来,演唱第七曲《到吴起镇》时,由于合唱团女声的竹板和几位男声的大板都不见了,乐曲原本的欢快热闹的意境损伤掉不少。可能由于是首演,合唱团中有部分人多时低头看谱,也让演出效果打了折扣,真是令人遗憾!
国交合唱团有我的好朋友,相信他们不会怪罪。因为朋友们一定知道,写此小文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 我爱国交。
李培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五度“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曾任《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北京日报》副刊部主任等职。报告文学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选金奖,散文、杂文、诗歌等均有作品获入全国选本。近年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报》《解放日报》北京作协等征文中获奖。出版有《走进焦裕禄世界》《您的朋友李雪健》《笔底波澜》《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西河渡》等。
我的人生信条
活
就要快乐的活
爱
就要纯洁的爱
写
就要发自内心的写
—李培禹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有约
沈俊峰|花开君子兰
杨志学|嘉宾有言
2021·8·27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张志强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王晓霞
金涛 盛慧 黄传会 邱梅 初小玲
蔡秀文 北乔 王升山 刘海燕 周振华
夯石 舟扬帆 张健 李玉梅 陈新 彭俐
王晓君 续维国 赵岩 曹怀新 孟庆忠
纪从周 白忠德 吴小妮 吴重生 王玫
李丹莉 王永刚 蔡红霞 方丽娜 朱小平
柳易江 海盈 练佩鸿 杨浪 庞余亮
董山峰 饶丹华 朱惜珍 蒋殊 刘国震
韩志远 曲令敏 姜范 彭见明 哈斯乌拉
刘先琴 愚石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河南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学习与研究、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安徽省文联
每周一书
桂花王
作 者:沈俊峰
安徽文艺出版社
长篇小说《桂花王》以逶迤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为故事背景,以农家女桂小香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笔触从20世纪30年代绵延至今,刻画了桂小香、方子成等一大批平民英雄形象,描绘了皖西大别山近百年来风云变幻的时代画卷。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忠实于生活,具有雄阔的史诗般的意义,是献给英雄大别山的一部倾心之作。
(京东、当当有售)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新华网》客户端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欢迎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