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魏《元顼墓志》探寻颜楷成因

元顼墓志拓片局部

大凡一位有成就的书家字体之创立,其学习过程中,必有一家最能触发其心灵感悟的真宗使其在前人的肩膀上得以升高。不难看出,我们从墓志中所选出的例字,不正犹如撒落在田野中的瑰宝,为二百多年后颜体的创立锻铸了可贵的初胚。

其实,我们通过颜字与《元顼墓志》字体之比较,不难看出,鲁公楷法结构特征,很可能就是对《元顼墓志》中部分楷范的直取,而他加以发扬光大的,则是对笔画和结构的规范和统一。

图2(左为颜字 右为元顼墓志)

通过颜楷与《元顼墓志》之认真比较,我们或许从外观上认可了其楷法之源,那么,颜氏楷书的形成又是建立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之上呢?为了证明鲁公楷法可能从《元顼墓志》中发展而来,我们再从颜真卿的家族身世及其学书情况作以考察,来探寻颜楷之成因。

颜真卿,公元709年出生于长安县敦化坊,是世代讲究文字古训和书法技巧的名门望族颜氏的后裔。家学渊源深厚,其母殷氏家族在书学上也颇有建树。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南北朝几代颜氏所居官位较高,有侍中、中丞,一般的也是侍郎、太守,并且还有爵位。颜真卿一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引朱关田《颜真卿书法评传》语)。”其五世祖颜之推至北齐入周后随驾入长安,举族徙居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

颜之推生于公元531年,与元顼刻镌墓志只近一载。之推博学有才辫,尤工书,精字学、著有《颜氏家训》、《训俗文字略》等著作。真卿曾伯祖颜勤礼,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兼行雍州参军事。曾伯祖颜师古,官至秘书监崇弘文馆学士,多藏古图画、器物、书帖,著有《颜氏字样》,“承祖先之余绪,启三唐之门户,作为唐代正字学的先驱者,而名垂青史(同上引)。”

图3(左为颜字 右为元顼墓志)

让我们再来看看南北朝时期崇尚书艺的历史背景。书法艺术“随着它独立于文字学以外之后而独树一帜,品评、收藏书法遂成为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始于汉末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

无论在位的帝王、士大夫,还是在野的平民布衣,对于书艺,或品评,或以睹为快,或以为楷模,皆视书法佳作为宝物。有权势的统治者,对于书家大作更以据为己有为快”(《书法研究》83年第2期刘涛文《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诸因素》)。

至唐代书法风气更是盛行,唐自太宗李世明以下高宗、睿宗、玄宗、肃宗等,以及武后和诸王都好书法,并在教育、取士、官制上把书法列到一个重要的方面,因而唐代墨迹留传至今也比前代为多。唐代书学之盛可谓亘古未有。由于来自各阶层对书艺的推崇,试想,鲁公先辈之家藏一定非常丰富,况且真卿从出生到官途多在古雍州及中原这片土地上,搞到像《元顼墓志》这种对鲁公情有独钟的书体,其机缘是极大的。

我们从《元顼墓志》书体来看,尚属一块没有完全雕饰好的美玉,鲁公从像《元顼墓志》这一路风格的书体中,拣选出极具新意的字宝,从而产生创作灵感,并经吸收、整理、加工,逐渐使之完善,再以滚雪球的方式拓展开去,继前人未尽之路,“变古法为新意”,逐渐形成自己的书风,这应是可信的。

图4 颜正卿《干禄字书》(左)与《元顼墓志》(右)比较

清人叶燮在《原诗》中提及到,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其艺术创作必须具有“才、胆、识、力”四个主观条件。这里,他虽对诗人而言,其实对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也同样有着指导意义,叶燮所言的“才”是指艺术家的才能、才华,实际上也就是指天赋,颜真卿早年书法和学识上的脱颖而出为后来臻于大成,名振书史奠定了基础。

再加之后天环境之帮助,家藏既丰,观摩之机会自然也多,再有尊长不时指导,得免暗中摸索之苦,自然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像颜真卿这样的儒学世家,出现像他这样的艺术天才,也在情理之中。

颜真卿少时聪明好学,26岁便进士及第,之后历经坎坷,文武一身,其鉴别能力过人。鉴别能力强,自能区分美丑,学古而不盲从,效法而善取舍,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元顼墓志》碑拓

《元顼墓志》碑拓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