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让社区有爱有温暖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王晓丹
机构 | 郑州彩虹社工
作为一个社区社会工作者,对社区营造这个词定不陌生。
(图片 | 成都市新都区金东公益服务中心)△
维基百科里,对社区营造的定义这样的:“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地,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此一过程即称为‘社区营造’”。
通过这样一个定义,我们仿佛看到了社区营造的“真面目”,却仍似“犹抱琵琶半遮面”,朦胧不清晰。那么,社区营造究竟“造”什么呢?
就个人理解而言,社区仿似一个大家庭,社区营造就是让我们共同的家充满活力与温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把爱带回家”:增强社区归属感
随着城市化的冲击,越来越多没有血缘、没有地缘的人们居住在同一社区,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家”。然而在这个“家庭”建立初期,大多人却抱着一种“个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相对缺少了一丝对“家人”的关爱和“家”的归属感。因此社区营造首先要让社区居民有归属感,真正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把自己当做“家”的一份子。
二、“社区大家长”:培养居民领袖
一个庞大的家族的有序发展,需要“一家之长”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社区营造需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但不是盲目或没有方向的。因此,社区工作者需要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挖掘和培养社区居民领袖。
居民领袖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不仅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同时也是居民共同意愿的“代言人”,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在创建美好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爱润千万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在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层面,自上而下问题解决模式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没有居民参与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不能体会居民切身感受,势必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在一个居民归属感比较强的社区,充分发挥居民自主能力,在社区领袖的带领下,群策群力,解决社区问题,是社区营造的最重要的内容。
四、“文化传家久”:助力营造社区文化
个人认为,文化营造是社区营造中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点。例如,城乡地区,不少村庄仍有赶集会、赶庙会的习俗,这其实就是这一村庄历史性社区营造的结果。
在城市社区,统一社区居民很少有周期性的共同活动,这就需要不断营造以造就。早在几年前,深圳市某社区经过前期倡导,中期不断引导、维护,后期逐渐规范等策略,形成每月一次的定期跳蚤市场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增强了,行为规范了,最终成为居民自发的一种行为,也成为社区的特色之一。文化营造是社区营造更深意义层面的内容。
综上,社区营造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它源于居民意识,达到社区和谐的目标。在社区营造过程中,社区工作者要发挥自身引导、监管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赋权居民,让社区充满活力、充满温暖、充满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