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内部逻辑
在说正题之前,静一先说一个历史小故事:传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偶然间撰写了一副对联:
月下杜鹃喉舌冷,花前蝴蝶梦魂香。
苏东坡看后觉得华彩异呈、绝妙有加,于是就想炫耀炫耀。古今一样,文豪也有“嘚瑟”心理。
作为文人和美食家的苏东坡,亲自操勺,弄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并请了好多有名的文人好友来鉴赏。席间老苏自然兴高采烈的拿出小妹的对联儿夸赞了一番。
谁知有位好友看了之后,不屑一顾的说道:“这幅对联有毛病,讲不通啊!”
苏东坡当时就愣了,有点儿不服气的问道:“怎么就讲不通?”
那个好友喝了一口酒,然后慢条斯理的说道:“在月光下,杜鹃鸟如果闭着嘴飞,风怎么会把“喉舌”吹冷呢?花间的蝴蝶,多半是半飞半落状态,并没睡觉,怎么会“梦魂”香呢?这岂不是讲不通吗?”
众友一听,觉得确实有道理,苏东坡也蚂蚱眼睛——长长了,忙问:“依你看,得如何写呢?”那个人站起来胸有成竹的提笔改为:
啼月杜鹃喉舌冷,眠花蝴蝶梦魂香。
“啼月”,说明是张着嘴的;“眠花”,说明是睡着了,这样才合理呀!高,实在是高!
座下好友和苏大文人钦佩不已的一起鼓起掌来。
故事讲完了,咱们再回到静一此篇文章的主题。
诗词尽管是一种“诗性化”的艺术语言,可以使用比喻、夸张、比拟等很多修辞手法,但也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和顺序,包括事物的状态。千万不能把词语胡乱堆砌,乱码乱放,总之要符合规律、符合逻辑。
诗词创作通常的顺序是先有“事”或者“物”引发了“想法”或“感悟”,然后通过“诗或词”的形式来抒发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感而发。
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先写啥?后写啥?这就涉及到一个“顺序和规律”的问题。
不管是写文还是作诗,每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得符合事物的状态和规律,按照顺序进行,不能乱来,乱来就违反“逻辑”了。
韩愈有句话,静一觉得很有道理,他是这么说的:“文从字顺各识职”。“识职”就是用得准确、用得恰当、用得符合规律、用得符合事物状态、用得在情理之中,这不就是说的文或诗词的内部逻辑吗!
来至||淡泊静一
本栏编辑||海底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诗报
声明||作者观点不代表中诗报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