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斎微书话|为什么又小又薄的精品书逐渐消失了?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加关注 齊斎随筆
人文|情怀|半纸书|文化|掌故
最近淘了一批32开的小册子,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可谓是每一本都非常经典。然后有书友问我,为什么现在的书越来越厚,而这种小册子越来越少了?晚上又有书友聊天,说书价越来越贵了,动不动就是58、68、98之类的。我略加思索,回复如下——书号贵呀,出版社要考虑出版成本的,厚书的定价就高,薄书的定价低,销量又小的话,收不回成本呀。
年前和担任编辑的爱人商讨能不能再版他们出版社的、袁林老师翻译的、日本学者白川静的《西周史略》,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本小册子,小32开150页,早已经绝版,定价也就2块5毛钱,网上之前有一本标价300,最近那本被人买走了,又上了一本标价380的,所以一直想入手,但又舍不得。如果再版的话,网上的售价立即就下去了。
然后讨论了一下,再版是不可能的了:首先再版的话要经过翻译者和原作者的家属版权许可,需要支付稿费,这是一笔费用;其次书太薄了,2019年书号会更为紧张,光书号成本有可能就将近1万,有的出版社甚至达到4~5万。定价高的话,卖不出去,定价低的话,出版社收不回成本;再次就是书属于小众类的学术专业书,销售渠道和销量肯定有限,也很难快速收回成本。对于现今改成企业的出版社来说,利润才是第一位的。
以此类推,不仅《西周史略》不能再版,诸类的小册子只会越出越少,出版越来越厚的大部头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这种书一是没地方放,二是含水量太大,三是定价太高,买又买不起,中国图书市场的发展前途,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