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特圣巴夫主教座堂:人们因一幅画慕名而来,然而璀璨远不止于此
一早起来,天又是阴沉沉的。我们来到尼德兰半个多月,晴朗似乎都留给了荷兰。不过比利时也有个特点,白天虽然总沉着脸,每到傍晚几乎都会云开雾散露出灿烂的阳光,仿佛一个坐在幼儿园冷板凳上哭闹了一天的孩子,一见到下班来接他的妈妈时便破涕为笑,而第二天早晨又哭着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今天的计划是根特一日游。我们早早坐火车来到根特东站(Gent-Dampoort),这个车站比城南的圣彼得站距离我们要去的景点更近。下车后步行向西,很快就看到了圣巴夫主教座堂的钟楼。教堂东边这幢哥特复兴式的小白楼正是主教宫。
绕过主教宫,在大教堂东南角的绿地上有一组纪念凡·艾克兄弟的雕像。
端坐正中的便是胡伯特·凡·艾克(Hubert van Eyck,1385-1426)和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兄弟。正是他俩,共同为圣巴夫主教座堂创作了旷世杰作《神秘的羔羊》,也被称为“根特祭坛画”。我们一会儿就能在教堂中欣赏到原作。
圣巴夫主教座堂的历史要从公元942年说起,那时的施洗者圣约翰教堂是根特城最古老的一座小教堂。1038年,原有的木制建筑被改建成坚固的罗曼式教堂,这一部分的遗迹至今仍可在圣巴夫教堂的地下墓穴看到。现在的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4世纪初,1353年和1430年先后完成了唱诗班席位区和后殿,随后又在1534年建起了西立面和89米高的布拉班特哥特式钟楼,反倒是中殿直至1559年才最后完成。
名称由圣约翰改为圣巴夫发生在1539年根特起义被镇压后,盛怒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下令拆除城中原有的圣巴夫修道院,改建成西班牙城堡用于驻军,修道院的教士们被迫转移到圣约翰教堂并在1540年将其更名为圣巴夫教堂。1559年重新划分教区后,这里便成为根特教区的主教座堂。话说查理五世本人就出生在根特,可能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根特人才敢在当年造反,他们想的是皇帝念及故乡之情会接受他们的请求,没想到查理五世想的是自己的老乡居然敢背叛自己,惩罚起来反而变本加厉。据说他对起义者残酷镇压,平叛后命令根特全体贵族头戴绳套赤足走到他的面前谢罪,从此根特人得到个“戴绳套者”的绰号。
与教堂外部不同,教堂内部保持着红砖的本色。中殿内混杂着哥特式的束柱和尖肋拱顶、文艺复兴式的唱诗班屏风,以及洛可可式的讲道坛。
讲道坛异常华美,由出生在根特的18世纪著名雕塑家洛朗·德尔沃(Laurent Delvaux,1696-1778)设计,于1741-1745年用卡拉拉大理石和丹麦橡木精心雕刻而成。
主题是《真理战胜谬误》,代表真理的女子手捧圣书,小天使正要将桂冠戴在她的头上;代表谬误的老头则仿佛被揭穿了一般掀开盖在头上的外衣,露出惊恐的眼神。
旁边楼梯口站立的天使用手指着讲道坛上方布道者站立的地方,好像在示意:听他说什么。
向东来到祭台前,唱诗班屏风上是像浮雕一样的纯灰色画,左边一幅表现的是《耶稣出现在抹大拉的玛利亚面前》;右边的则是《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它们均由擅长纯灰色画的根特画家彼得·诺伯特斯·凡·雷斯乔(Petrus Norbertus van Reysschoot,1738-1795)创作。
两旁的立柱间矗立着圣彼得和圣保罗的雕像,也是18世纪根特艺术家的作品。
唱诗班席位区的座椅是1782年用桃花心木重新制作的。上方的纯灰色画依然是凡·雷斯乔的作品,描绘的都是圣经故事。最上方悬挂的盾徽属于1445年参加在这里举行的骑士团会议的金羊毛骑士团成员。
主祭坛上的圣巴夫像由佛兰德斯雕塑家亨德里克·弗兰斯·范布鲁庚于1719年创作,我们在安特卫普圣母主教座堂见过他的作品。这尊雕像从人物形象的动感飘逸到雕像身后的万道金光无不让人想起意大利巴洛克大师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的手法。
北耳堂西墙上挂着一幅鲁本斯1624年创作的《圣巴夫进入根特的修道院》。圣巴夫(Saint Bavo of Ghent,622-659)是出生在列日附近的贵族军人,年轻时放荡不羁,妻子去世后他听了主教圣阿曼杜斯(Amandus,600-680)的布道,决心皈依基督教。画面上方身着盔甲披着红袍的便是圣巴夫,他在根特的修道院门前向圣阿曼杜斯跪拜,从此出家修行;他把自己原有的全部财产都捐给穷苦大众,画面下方的台阶上便是他在向穷人施舍钱财。圣巴夫最终死在了根特的修道院,后来成为根特的主保圣人。
我们在南耳堂又看到一排排的盾徽,它们是为纪念1559年第23届金羊毛骑士团会议在此召开。那一届共有51名骑士团成员出席会议。
在唱诗班席位区周围的回廊里有许多小礼拜堂。
不知什么缘故,好几间的门都上了锁。不过依然无法掩盖它们的美,因为每扇大门本身就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在回廊里转着转着,发现墙上有个好玩的装置。它是件天使木雕,下方连着一根管子和一个气囊。用手攥一下气囊,就会有股“仙气”从天使的口中冒出。
终于找到一间开着门的礼拜堂,它是靠近南耳堂的圣尼古拉斯礼拜堂。祭坛上的三联屏是出生在布鲁日的16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老弗兰斯·普布斯1571年绘制的《12岁的耶稣在圣殿中与众人辩论》,左屏为《小耶稣接受割礼》,右屏为《耶稣接受约翰的洗礼》。
后殿南侧的一间礼拜堂门口写着“凭票入内”。仔细一看,原来这间就是当年摆放凡·艾克兄弟创作的《神秘的羔羊》祭坛画的约多库斯·费德礼拜堂(Jodocus Vijd chapel)。1986年这幅旷世杰作被转移到教堂钟楼北侧一间更大的礼拜堂,以便供人欣赏。不过,在此留下了一幅复制品,供团队参观时导游进行讲解。
虽然不让个人进,但我将相机伸到栏杆里面拍下了这幅著名祭坛画的复制品。
这幅祭坛画的知名度太高,以至于人们都不再称呼它的原名《神秘的羔羊》,而直接以根特祭坛画代称,好像根特就只有这一幅祭坛画似的。连主教的衣服也用上了这幅祭坛画的画面。
不过,到根特来或者说到圣巴夫主教座堂来,千万不要只关注那一幅祭坛画。这座城市乃至这所教堂都还有无数辉煌灿烂的地方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就说这里的彩色花窗吧,你看大西窗顶端的花饰,从外面看像六条鱼围在一起环游,从里面看又有点儿像变形的大卫星,玻璃上画的是八位圣人,制作于1894年。
最新的一扇在侧廊里,2018年才完成,现代风格的图案和清新艳丽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