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彩色图片大全 >耳鼻喉科 > 牙痛用药篇
别名 小花棘豆、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绊肠草、苦马豆
来源 为豆科棘豆属植物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Lam.) DC.,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35)-80厘米,根细而直伸。茎多分枝,直立或铺散,长30-70厘米,无毛或疏被短柔毛,绿色。羽状复叶长5-15厘米;托叶草质,卵形或披针状卵形,彼此分离或于基部合生,长5-10毫米,无毛或微被柔毛;叶轴疏被开展或贴伏短柔毛;小叶11-19(27),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25毫米,宽3-7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微被贴伏柔毛。多花组成稀疏总状花序,长4-7厘米;总花梗长5-12厘米,通常较叶长,被开展的白色短柔毛;苞片膜质,狭披针形,长约2毫米,先端尖,疏被柔毛;花长6-8毫米;花梗长1毫米;花萼钟形,长4-5毫米,被贴伏白色短柔毛,有时混生少量的黑色短柔毛,萼齿披针状锥形,长1.5-2毫米;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旗瓣长7-8毫米,瓣片圆形,先端微缺,翼瓣长6-7毫米,先端全缘,龙骨瓣长5-6毫米,喙长0.25-0.5毫米;子房疏被长柔毛。荚果膜质,长圆形,膨胀,下垂,长10-20毫米,宽3-5毫米,喙长1-1.5毫米,腹缝具深沟,背部圆形,疏被贴伏白色短柔毛或混生黑白柔毛,后期无毛,1室;果梗长1-2.5毫米。花期6-9月,果期7-9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40-3400米的山坡草地、石质山坡、河谷阶地、冲积川地、草地、荒地、田边、渠旁、沼泽草甸、盐土草滩上。分布于内蒙、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性味待考。有毒。麻醉,镇静,止痛。
主治用法 牙痛,关节痛,神经衰弱皮肤瘙痒。干品用量4.5克,鲜品用两6克。
参考配方 1.牙痛:醉马草4.5克,水煎含嗽,嗽后吐出。或取根少许揉烂咬在患牙处,勿咽下!
2.关节痛:醉马草4.5克,杠柳皮6克,地构叶10克,水煎服。
3.神经衰弱:鲜醉马草6克,水煎服。内服切忌过量。
4.皮肤瘙痒症:醉马草适量水煎外洗。
附注:醉马草全草有毒,牲畜误食可中毒。其中马最易中毒,症状也最重,其次是山羊,绵羊,再次为牛,猪较迟钝。
蛤蒌别名 假蒌、假蒟、臭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钻骨风
来源 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以全株、根、叶或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亚灌木,近直立或上部攀援状,高50-100厘米。茎和枝无毛,节上生不定根。单叶互生,具柄,叶片薄,近膜质,宽卵形或近圆形,长7-14厘米,宽6-1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近截形或浅心形,对称或不对称,叶脉7条,上部的叶小,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基部浅心形至截形,通常不对称,具托叶。夏、秋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长6-25毫米,雄蕊2,柱头3-5顶生,有毛。浆果球形,无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密林中湿润处。分布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全株和根随时可采,叶及果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温。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胃腹寒痛,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全株的用量15-30克,果实用量1.5-3克。
参考配方 1.腹胀,食欲不振:蛤蒌果1.5-3克,水煎服。
2.伤风咳嗽:蛤蒌叶30克,猪血125克,共炖服。
3.疟疾:蛤蒌根60克,水酒各半,分2次煎服。于症状发作前2小时、4小时各温服一次。
4.牙痛(龋齿):蛤蒌根15克,水煎浓汁含嗽。
蘘荷别名 阳藿、羊藿姜、土里开花、盐藿
来源 为姜科姜属植物蘘荷Zingiber mioga (Thunb.) Rosc.,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状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圆柱形,节较密,叶二列式互生,有短柄,柄基扩大成鞘,鞘缘膜质,有长圆形叶舌,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0-3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短柄,上面无毛,下面嫩时具细毛。秋季由根状茎生长花葶,高5-15厘米,基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苞叶,顶端单生肉质穗状花序,苞片覆瓦状排列,披针形,先端常带紫色,花淡黄色,花萼膜质管状,3裂,先端篦苞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长于苞叶,唇瓣3裂,中裂特长大,发育雄蕊1,药上部有附属物,花柱线状,柱头具多数细裂片。蒴果球形,熟时细长,3瓣裂。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边、溪沟旁等阴湿处,也见于人工栽培。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及西北之陕西、甘肃和西南之四川、贵州等省区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温。温中理气,祛风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用法 风寒牙痛,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脘腹冷痛,跌打损伤,腰腿疼,遗尿,月经错后,经闭,白带,外用治皮肤风疹,淋巴结结核。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芸香别名 臭草
来源 为芸香科芸香属植物芸香Ruta graveolens 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多年生木质草本,高可达1米,各部无毛,但多腺点。叶2-3回羽状全裂或深裂,长6-12厘米,裂片倒卵状矩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有钝齿,茎叶上面粉绿色。夏初开金黄色花,聚伞花序顶生,萼片4-5,宿存,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雄蕊8-10,心皮3-5,上部离生。蒴果4-5室。种子有棱,种皮有瘤状突起。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沟谷、溪边、路旁的矮小草丛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长江以北栽培于温室。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阴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辛、微苦、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感冒发热,牙痛,月经不调,小儿湿疹,疮疖肿毒,跌打损伤。用量6-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
空心泡别名 蔷薇莓、七叶饭消扭、三月泡、白花三月泡、划船泡、龙船泡、倒触伞
来源 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空心泡Rubus rosaefolius Smith.,以根、嫩枝、叶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高2-3米。茎直立或匍匐状,枝条常弯垂,小枝幼时有短柔毛,具扁平皮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常为7片,也有5片者,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边缘有尖重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散生柔毛,沿中脉有皮刺,两面均有腺点,侧脉8-10对,叶柄和叶轴散生少数皮刺和柔毛。春季开白花,花1-2朵,生于叶腋,径约3厘米,花梗长1-2.5厘米,散生皮刺,有时具腺毛,花萼裂片5,长6-10毫米,结果时增大,宿存,花瓣5,长9-12毫米,雄蕊多数,雌蕊心皮多数。聚合果矩圆形,熟时鲜红色,有光泽,酸甜可食。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边、沟谷岩石边及山区村落附近。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甘、涩、凉。清热,止咳,止血,祛风湿。
主治用法 肺热咳嗽,百日咳咯血,盗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烧烫伤。用量15-30克,水煎服。治疗筋骨痹痛,跌打损伤可以根泡酒服。外用嫩枝尖适量,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龋齿疼痛:空心泡嫩叶、大乌泡嫩叶各半,捣烂取汁,棉花蘸汁塞于龋齿上,另用此药汁滴于同侧眼内,闭目数分钟,眼内有白色分泌物布于结膜上,刮去,齿痛即渐止,如一次未效,可重复使用。
2.外伤出血:空心泡嫩叶捣烂外敷。
3.上吐下泻:空心泡根15克,水煎服。
4.盗汗:空心泡根15克,炖煮肉吃。
5.百日咳:空心泡根12克,积雪草12克,钩藤根3克,头晕药12克,水煎服。
百里香别名 地椒、麝香草
来源 为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地椒T. przewalskii (Komar.) Nakai.五脉地椒T.quinquicostatus Celak.,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1.百里香:矮小半灌木状草本,高5-15厘米,有强烈芳香气味。主根明显。匍匐茎平卧,长达10余厘米,末端多成无花小枝,或偶成花枝,上面密生多数平行直立茎,茎四棱形,多分枝,老枝灰色,当年枝紫色,密被绒毛。叶小,对生,有短柄,叶片近革质,椭圆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可达10毫米,全缘,侧脉2-3对,两面有透明油点,基部有疏长刚毛。春季开粉紫色小花,花密集枝端成圆头状花序,序下苞叶较宽短,朵成宽椭圆形或近菱形,花长6-8毫米,花萼略唇形,倒卵状,上下唇近等长,花冠二唇形,雄蕊二强,外露。4小坚果,包于增大的宿萼内。
2.地椒(兴凯百里香):匍匐茎末端多为开花小枝,植株较高,可达20厘米,叶近无柄,叶片较长,长椭圆形或长方条形,长8-12毫米,花序初为圆头状,花后渐长呈短穗状,花序下苞叶披针形,花冠超萼较多。图示为地椒。
3.五脉地椒:地下根状茎直伸如根,粗壮木质化,匍枝亦较粗壮,茎枝毛少,叶通常较大,长卵形或椭圆形,长8-17毫米,宽3-5毫米,侧脉2对,多在中脉以下发出,在叶背突出,与中脉一起略呈五出状,边缘常有2对极浅齿,花萼上唇顶端3齿稍长,近锥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或林区阳坡灌木丛中。百里香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地椒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等省区。五脉地椒分布于山东。
采集加工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集。剪去根部作栽培用。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功能 辛、微温。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止咳,降压。
主治用法 感冒,咳嗽,头痛,牙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高血压病。用量6-15克。搓绳点燃可熏杀蚊虫。
参考配方 1.牙痛:百里香、川芎各等量,研末,抹于痛处。
2.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百里香30克,水煎服。
3.高血压病:鲜百里香60克,红糖30克,水煎服。
桂花别名 银桂、木犀、九里香
来源 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以花、果实、根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8米。根坚硬,内心白色,细致。单叶对生,叶片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上半部边缘疏生细锯齿。秋季开白色花,称银桂,芳香,簇生于叶腋,花冠四裂,几及基部,雄蕊2,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极短,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长椭圆形,长约1-2厘米,熟时蓝黑色。
生境与分布 栽培品。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花,冬季采果,四季采根,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花:辛、温。散寒破结,化痰止咳。果:辛、甘、温。暖胃,平肝,散寒。根:甘、微涩、平。祛风湿,散寒。
主治用法 花: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用量3-12克。果:虚寒胃痛。用量6-12克。根: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用量60-90克。
注:变种金木犀,花橙黄色;淡黄木犀,花黄白色。均同样入药。
柳叶菜别名 水丁香、地母怀胎草、菜籽灵、通经草、水兰花、水接骨丹、水窝窝、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千鱼草、光明草
来源 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 L.,以花、根、带根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密生开展的白色长柔毛及短腺毛。下部叶对生,上部互生,无柄,略抱茎,叶片长圆形或长椭圆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厘米,边缘具细锯齿,两面被长柔毛。夏季开浅紫色花,单生于上部叶腋,萼4裂,外面被毛,花瓣4,顶端2凹,雄蕊8,二轮,4长4短,子房下位,柱头4裂。蒴果细长圆柱形,长4-6厘米,被白色短腺毛,果梗长达2厘米。种子椭圆形,密生小乳突,顶端具一簇白色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沟边或沼泽地。分布于东北地区及河北、陕西、山西、新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季采花,秋季采根或带根全草,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淡、平。花:清热消炎,调经止带,止痛。根:理气活血,止血。
主治用法 花:牙痛,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根:闭经,胃痛,食滞饱胀。根或带根全草:骨折,跌打损伤,疔疮痈肿,外伤出血。花用量6-10克,根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研粉调敷患处。
枸骨别名 功劳叶、羊角刺、老鼠刺、猫儿刺、六角茶、六角刺、八角刺、鸟不宿、鹅掌簕、苦丁茶
来源 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 .,以根皮、叶、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可达11米。树皮灰白色,平滑,枝广展密生。单叶互生,柄很短,叶片硬革质而厚,四角状矩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顶端宽,具3个硬而尖的刺齿,基部平截,各边亦有同样尖刺1-2个,但老树的叶先端或基部无刺,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夏季开黄绿色小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簇生于二年生小枝上。萼杯状4裂,花冠4裂,雄蕊4,子房上位,4室。核果球形,直径8-10毫米,熟时鲜红色,种子4粒。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山谷、溪涧、路旁的杂木林或灌丛中。分布于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采集加工 叶、根皮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果实成熟时采集。嫩叶加工成苦丁茶。
药理作用 1.枸骨对豚鼠离体心脏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心率影响不大,可能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了心肌供氧的缘故。2.枸骨老叶水浸液对小鼠有抑孕作用。实验发现枸骨对性周期有一定的影响,给药后小白鼠性周期的休息期延长,有的跳过或缩短动情期。对子宫、卵巢、输卵管无损害,不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
性味功能 根:苦、凉。祛风止痛。叶:苦、凉。滋阴清热,补肾壮骨。果:苦、涩、温。固涩下焦。
主治用法 根:风湿关节酸痛,腰肌劳损,头痛,牙痛,黄疸型肝炎。叶:肺结核潮热,咳嗽咯血,骨结核,头晕耳鸣,腰酸脚软,白癜风。果:白带过多,慢性腹泻。根用量15-45克,叶、果用量6-15克。
参考配方 1.急性黄疸型肝炎:枸骨根60克,梓实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腰及关节痛:枸骨根60克,摇竹消、牛膝、木瓜各30克,白酒3斤,浸7日后睡前服15-30毫升。
3.头痛、牙痛:枸骨根30克,路边荆根30克,水煎服。
4.牙痛:枸骨根30克,水煎去渣,以汤冲鸡蛋服。
5.白癜风:枸骨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每日用6-12克,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数次,至皮色转红为止。
6.流火(急性淋巴管炎):枸骨根皮25克,酢浆草、苦参根、乌药根、苦楝子各15克,水煎服。
7.小儿百日咳:枸骨根15克,地骨皮15克,水煎,酌加蜂蜜兑服。
8.疝气:枸骨根 250克,三叶木通根90克,鸡蛋1个,水煎去渣,睡前服汤食蛋。
打碗花别名 面根藤、小旋花、盘肠参、铺地参
来源 为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以根状茎及花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本,长10-50厘米。根状茎细圆柱形,生于地下较深处,白色。茎缠绕或匍匐,有棱角,通常由基部起分枝。叶互生,具长柄,叶片戟形或三裂,侧裂片短尖,常有二浅裂,中裂片三角形或披针形,长3.5-5厘米,宽1.5-3厘米。夏季开花,花单生叶腋,具长花梗,苞片2枚,紧贴萼外,大形,绿色,宿存,花冠漏斗状,淡粉红色,雄蕊5,雌蕊1。蒴果卵圆形,微尖,光滑无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旁、溪边或湖边潮湿处,长成片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西藏等地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根状茎,洗净,晒干或鲜用。夏秋采花鲜用。
性味功能 甘、淡、平。根状茎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花止痛。
主治用法 根状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花外用治牙痛。根状茎用量30-60克,花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 牙痛:打碗花鲜花1克,白胡椒0.3克。将鲜打碗花捣烂,白胡椒研细粉,二药混匀,塞入龋齿蛀孔;风火牙痛放在痛牙处,上下牙咬紧,几分钟后吐出嗽口。一次不愈,可再次使用。
山萩别名 珠光香青、大火草、毛女儿草、牛舌草、九头艾、大叶白头翁、避风草
来源 为菊科香青属植物珠光香青Anaphalis margaritacea (L.) Benth. et Hook. f.,以根或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绵毛,老时部分脱落。根状茎细长横走,木质,有具褐色鳞片的短匍枝。茎直立,基部半木质。叶互生,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1厘米,宽1.3-1.6厘米,向上渐小,先端钝,基部稍窄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白色绵毛,下面灰色,密被白色绵毛,单脉或3-5出脉。夏日开淡黄白色小花,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枝梢排列成顶生伞房花序,总苞宽钟状或半球形,直径8-13毫米,长5-8毫米,总苞片5-7列,椭圆卵形,膜质,白色,外列较短,被有绵毛,花少数,全为管状花,边缘为雌花,多列,结实,中部为两性花,多不结实。瘦果,长椭圆形,冠毛白色,1列,羽毛状。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山区向阳山坡及排水良好的地方。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生长旺盛花苞初放时采集,去泥沙,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山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微苦、甘、平。祛风通络,清热解毒,驱虫。
主治用法 感冒,牙痛,痢疾,风湿关节痛,蛔虫病,外用治刀伤,跌打损伤,淋巴结结核。用量6-12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粉撒患处。
小兰花地丁别名 紫花地丁、兰花地丁、大冠远志、小丁香、西北利亚远志
来源 为远志科远至属植物小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var. megalopha Franch.,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0-20厘米。根圆锥状,肉质,黄白色,有瘤状突起。茎直立,圆柱形,紫色,基部多分枝。单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窄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夏、秋开紫色花,花序有少数花集于枝端成顶生状,超出枝叶之外,花假蝶形,较大,萼片5,宿存,不等长,花瓣3,雄蕊8,花丝下部合生,子房扁平,由2心皮组成。蒴果扁,倒心形,周围有窄翅,顶端部分稍宽。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或草丛中。分布于云南省区。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集,切碎,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微苦、温。消炎,止痛,拔毒,生肌。
主治用法 牙痛,腮腺炎,小儿肺炎,胃肠炎,胃痛,疔疮,风湿筋骨痛,外用治疮疖,关节脱臼,跌打劳伤。用量10-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天仙子别名 莨菪、山菸、牙痛子、熏牙子
来源 为茄科莨菪属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以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有分枝,全体被有白色粘性腺毛,有特殊臭气。根粗状,肉质,纺锤状,直径1-2厘米。基生叶大,丛生,成莲座状,茎生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基部下延,抱茎,近花序的叶常交叉互生,成二列状,叶片长圆形,长7-20厘米,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齿或羽状缺刻。夏季开花,花单生叶腋,近无柄,常在茎端密集,花萼管状钟形,长约1.5厘米,5浅裂,果时增大为壶状,长2-2.5厘米,具10条凸起的纵肋,裂片开展,先端具尖刺,密被粘性腺毛,花冠漏斗状,长为花萼的一倍,5浅裂,裂片稍不等,先端钝圆,黄色,有紫色脉纹。雄蕊5,不等长,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2室,花柱线形。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2厘米,包藏于增大的宿存萼内,盖裂。种子多数,肾形或卵圆形,两面略扁,直径约1毫米,灰黄色或棕黄色,有细密的网纹。
生境与分布 多为栽培,村边、田埂也有野生。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各地区。
采集季节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下或拔起全草,晒干,打下种子。
药理作用 本品为阻断乙酰胆碱对效应器作用的药物,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腺体分泌,对汗腺及唾液腺作用较强。对气管腺体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较大剂量可减少胃液分泌量。2.弛缓平滑肌,本品治疗量对活动过强或痉挛状态的平滑肌有明显的弛缓作用。3.散大瞳孔:由于瞳孔散大,致使虹膜增厚,前房角间隙变小,因而房水回流受阻,眼压升高,故青光眼患者禁用。在阿托品的影响下,睫状肌松弛,致使悬韧带张力加大,水晶体变薄,因而明视距离固定于远点,调视机能麻痹。4.增加心率: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因而心率加速,增加程度取决于迷走神经的控制情况,其作用因人而异。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莨菪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弱,镇静作用强。东莨菪碱先镇静后引致睡眠。6.本品为阿托品的类似药,有阻断乙酰胆碱对效应器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可与“解磷毒”合用。
性味功能 苦、温,有大毒。解痉镇痛,安神。
主治用法 胃肠痉挛,胃痛,腹泻,脱肛,神经痛,咳嗽,哮喘,癔病,癫狂,外用治痈肿疮疖,龋齿痛。用量:0.06-0.6克。外用适量。心脏病患者及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龋齿痛:莨菪子粉末0.3克,装烟袋中吸烟熏牙,但不要咽下唾液。
2.慢性气管炎:20%的莨菪液(醇提取注射剂,每2毫升含生药0.4克)2毫升加10%葡萄糖2毫升,注射于定喘、肺俞穴,每日交叉取2穴注射,10次为一疗程。
3.胃痛:莨菪子粉末0.6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
4.痈疖肿毒:莨菪子适量,捣烂敷患处。
厚叶算盘子别名 大叶水榕、大洋算盘、水泡木、丹药良、赤血仔、大云药、朱口沙、出山虎
来源 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厚叶算盘子Glochidion hirsutum (Roxb.) Voigt. Hort.,以根、叶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8米;小枝密被长柔毛。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长圆形,长7-15厘米,宽4-7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浅心形、截形或圆形,两侧偏斜,上面疏被短柔毛,脉上毛被较密,老渐近无毛,下面密被柔毛;侧脉每边6-10条;叶柄长5-7毫米,被柔毛;托叶披针形,长3-4毫米。聚伞花序通常腋上生;总花梗长5-7毫米或短缩。雄花:花梗长6-10毫米;萼片6,长圆形或倒卵形,长3-4毫米,其中3片较宽,外面被柔毛;雄蕊5-8。雌花:花梗长2-3毫米;萼片6,卵形或阔卵形,长约2.5毫米,其中3片较宽,外面被柔毛;子房圆球状,直径约2毫米,被柔毛,5-6室,花柱合生呈近圆锥状,顶端截平。蒴果扁球状,直径8-12毫米,被柔毛,具5-6条纵沟。花果期几乎全年。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或河边、沼地灌木丛中,海拔120-1800米。分布于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西藏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涩、微甘、平。收敛固脱,祛风消肿。叶治牙疼。
主治用法 风湿骨痛,跌打肿痛,脱肛,子宫下垂,白带,泄泻,肝炎。根用量15-30克,水煎服。
参考配方 牙痛:厚叶算盘子叶适量,水煎含嗽。
千金藤别名 小青藤、铁板膏药
来源 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 (Thunb.) Miers.,以根或藤茎入药。
形态特征 缠绕落叶木质藤本,长可达5米,全体无毛。根圆柱状,形似粉防己而较细,外皮暗褐色,内部黄白色。老茎木质化,小枝纤细而带韧性。叶互生,叶柄长约5厘米,叶片盾状着生,广卵形至卵圆形,长4-8厘米,宽3-7厘米,先端钝或微缺,基部近圆形或近截形,全缘,有掌状叶脉7-9条,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白粉呈灰白色,两面无毛。夏季叶腋开黄绿色小花,单性,雌雄异株,假伞形花序,1-3丛生,总梗一般短于叶柄,伞梗亦较短,雄花萼片6-8,卵形或倒卵形,花瓣3-5,雄蕊花丝合生呈柱状体,雌花萼片3-5,花瓣与萼片同数,无退化雄蕊,雌蕊花柱3-6深裂,外弯。核果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熟时红色。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山坡路旁、草丛、沟边及丘陵山地灌木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台湾。
采集加工 春、秋季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辛、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止疼。
主治用法 牙痛,咽喉肿痛,胃痛,水肿,脚气,尿急尿痛,小便不利,外阴湿疹,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鲜根或全草捣烂敷患处,或研末敷患处。
光肺筋草别名 无毛粉条儿菜
来源 为百合科粉条儿菜属植物无毛粉条儿菜Aletris glabra Bur. et Franch.,以全草、根入药。
形态特征 植株具细长的纤维根。叶簇生,硬纸质,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常对折,有时下弯,长5-25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渐尖。花葶高30-60厘米,无毛,中部以下有几枚长1.5-5.5厘米的苞片状叶;总状花序长7-25厘米,有粘性物质;花多,稍密生,下部的较稀疏;苞片2枚,条形或窄披针形,其中一枚位于花梗基部,比花长,另一枚位于花梗上部,很小;花梗长1-3毫米;花被坛状,无毛,黄绿色,长4-7毫米,上端约1/3处分裂;裂片长椭圆形,长3-4毫米,膜质,有1条明显的绿色中脉;雄蕊着生于花被裂片的基部;花丝短,花药卵形或近圆形,长0.4毫米。蒴果卵形,长3-4毫米,无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西藏、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生于林下、灌木丛中或草坡上,海拔2000-4000米。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润肺止咳,调经,杀虫。
主治用法 风火牙痛,流行性腮腺炎,咳嗽咯血,月经不调,小儿蛔虫。用量15克。水煎服。
万年柏别名 虎尾蕨、深裂铁角蕨、地柏枝、洞里仙
来源 为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虎尾铁角蕨Asplenium incisum Thunb.,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生细长窄披针形鳞片,鳞片边缘有不整齐细裂。叶簇生,叶柄通常亮栗色,略有纤维状小鳞片,后渐脱落,叶片薄草质,披针形,长10-27厘米,宽1.8-4.5厘米,顶部渐尖并深羽裂,基部变窄,二回羽状深裂至全裂,下部羽片逐渐缩小成卵形,长宽不到5毫米,中部羽片长1-2厘米,基部宽0.6-1.2厘米,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部渐尖并有粗齿,最终小羽片基部下延成窄翅,顶部稍平截,有粗齿,侧边无齿。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中部,靠近主脉,囊群盖长圆形,薄膜质,全缘。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旁石缝中、溪旁坡下,林下阴湿处。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北到陕西、河南、河北、辽宁,东到台湾。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甘、凉。清热解毒,平肝镇惊。
主治用法 牙痛,毒蛇咬伤,肝炎,小儿惊风。用量15-30克。
荜拨别名 鼠尾
来源 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荜拨Pipor longum L.,以未成熟果穗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根状茎直立,多分枝。茎下部匍匐,枝横卧,质柔软,有棱角和槽,幼时密被短柔毛。单叶互生,下部的叶片卵状心形,具较长的柄,上部的叶片窄矩圆状心形,柄较短,密被柔毛,顶叶无柄,基部抱茎,先端渐尖,全缘,上面近光滑,下面脉上被短柔毛,掌状叶脉,通常5-7条。春季开小花,穗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无花被,雄穗总花梗长2-3.5厘米,被短柔毛,穗长约5.5厘米,直径约3毫米,花直径约1.5毫米,苞片1,近圆形,雄蕊2,花丝粗而短,雌穗总花梗长1.5厘米,密被柔毛,穗长约1.5厘米,花梗短,花直径不及1毫米,苞片圆形,子房倒卵形,无花柱,柱头3。浆果卵形,先端尖,部分陷入花序轴与之结合。
生境与分布 我国云南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热。温中、散寒、止痛。
主治用法 补腰脚,杀腥气,心绞痛,胃寒腹痛,呕吐,腹泻,头痛,副鼻窦炎,龋齿痛。用量1.5-3克。外用适量,研粉吹鼻,或擦塞龋齿孔中。荜拨与阿魏合良,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泄痢神效。荜拨根用于治五劳七伤,冷气呕逆,消化不良,妇人内冷无子。
参考配方 1.牙痛:荜拨、雄黄、冰片各50克,共研细粉,用少许敷在痛牙或龋齿上。
2.冷痰恶心:荜拨30克,为末,食前用米汤服5克。
3.暴泄身冷:自汗,甚则欲呕,小便清,脉微弱,已寒丸治之。荜拨、肉桂各8克,高良姜、干姜各12克,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30丸,姜汤下。
4.妇人血气作痛,下血无时,月水不调:荜拨盐炒,蒲黄炒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温酒服30丸,两服即止。
5.偏头风痛:荜拨为末,令患者口含温水,随左右痛,以左右鼻吸之,有效。
6.鼻流清涕:荜拨末吹之,有效。
7.风虫牙痛:①荜拨末揩之,煎苍耳汤嗽去涎。②荜拨、胡椒等分,为末,化蜡丸麻子大,每以一丸塞鼻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