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鲁绣、木版年画……能工巧匠来袭,文旅博览会上秀“非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睿
9月1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启幕,在3号馆文化旅游融合展区里,山东省16地市携文旅融合最新成果亮相,各地手艺人也纷纷登场,在热闹熙攘的展区内坐定安静一隅,现场创作富有各地特色的艺术珍品。
在泰安展区,一位手拿电烙铁、在宣纸上作画的匠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他手腕转动,勾勒点染,一副栩栩如生的花鸟图跃然纸上,他正是新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君烙画”的传承人薛保君。烙画又称火笔画、烫画,是我国珍贵的民间手工艺术,薛保君介绍,宣纸烙画不同于木板、葫芦烙画,它的难度更大,“目前会宣纸烙画的人很少,因为稍不注意就会把纸烫透,必须更加谨慎地把握火候和力度,落笔的轻重缓急全看手上的功夫。”
烙画以温度800摄氏度左右的烙铁作笔,利用碳化原理,巧妙地将绘画技法融入,烫出黑、棕、茶、黄、白等色调。作画时根据所需要的颜色深浅调节温度,明暗交织能够打造立体效果,“不需要添加任何颜色,天然就有一种古朴典雅的质感,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薛保君介绍,烙画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在真正落笔之前,他首先要用铅笔在纸上绘制,而根据画面的复杂程度创作时间也不同,一副A3大小的花鸟图大概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
另一侧的潍坊展区内,绣花针在李银凤手里上下翻飞,五彩丝线左右牵连,她正在比着一张老照片刺绣,“这是五六十年代的一张老照片,人物是照片主人的小时候,她想用刺绣的方式把它保存下来。因为刺绣的保存时间比照片要长,也不会褪色。”李银凤正是用潍坊刺绣进行创作,照片中天真可爱的婴儿更显活力和生机。李银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据她介绍,潍绣是鲁绣的分支,潍绣以日用纺织物为主,多取寓意吉祥的图案,其绣品针脚细腻、绣工精致,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早在清朝年间,潍坊刺绣畅销几乎整个北方,当时的潍县还素有“九千绣花女”之誉。
“相比南绣来说,更加粗犷、大气、厚实,构图上更加简练,配色方面更加典雅、古朴。”李银凤说,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相比其他绣种,鲁绣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接针等针法,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2021年,鲁绣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与鲁绣并排而坐的,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杨乃东正在现场进行“雕版”。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兴于明初,盛于清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
杨乃东经营的“和兴永画店”也是老潍县的百年老店了,“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要经过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印刷、烘货点胭等多道工序。”杨乃东介绍,他现场创作的“兔子”图案是今年新创作的十二生肖系列,仅雕版就需要花费二十余天。杨乃东自幼师从父亲杨明智学习年画,画样、刻制、印刷、装裱无一不精,到目前为止,杨乃东先后创作、刻制木版年画700余套3500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