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导学案编写及使用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实施自主探究——导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导学案的编写和应用给出操作要求,希望广大教师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导学案界定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具体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教学资源而制定的学生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导学案的主要特点
从导学案的内涵看,导学案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探索性、引导性。
从导学案的实施看,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导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质疑释疑是导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反思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3、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课标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 
二、怎样编写导学案 
1、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内容只写成一个导学案。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要使设计的导学案让学生学得懂、学得兴趣,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参与化原则:在导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导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学生是主体,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教材,了解目标,教材重难点,评价任务、知识编排设计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设计的导学案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法指导的渗透,使学生懂得如何学。 
(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6)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真实情景生活相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