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枯石烂节不亏——《论语》悟读【472】

根深不怕风吹,行正何俱天地。

《论语》第十九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

子夏说:“人的德行,大处不可逾越界限,小处有一些出入是可以的。”

【悟读】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出自《苏武牧羊》,是对苏武的赞扬。意思是任凭海枯石烂,即不管处于什么时候,不管事物如何变化,做人之气节皆不会有丝毫的变化,借此表示永远保持高尚之节操。

大德小德,犹云大节小节。据晏子春秋内篇、荀子王制篇记,此言为古语,指大节小节。因此,本章之大德可作大节讲,小德可作小节讲。所谓大节,应该是指伦常之道,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等;所谓小节,应该是指寻常之言行与礼貌等。

或曰:论人与自处不同。论人当观其大节,大节苟可取,小差自可略;大德守得住,小瑕亦可容。

,阑义,所以止物之出入。不逾闲即不超越门阑,有“防守不失”之义;出入二字,其义重在出字,即有所失之义。

子夏此言,意在告诉我们一种做人和察人之方法。对己,坚持内圆外方,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对人,勿须求全责备,只要守持大节而不逾,人格健全,小处不够严谨,也是值得肯定和结交的。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此联为中山先生所撰,表现了严以律己的精神和包纳古今的胸怀,突出的就是一种生命的大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