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不是宠出来的
宠孩子是现在大多数家长都会犯的一个通病。事实也证明,宠不出优秀的孩子,许多原本不错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家长过度的宠爱而学坏了学懒了,或者长期养尊处优而失去了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和意志,长大以后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而变得一事无成。
现在家长中流传一句比较时髦的话:“为什么优秀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而我想要说的是“优秀的孩子都不是宠出来的”,如果你的孩子不够优秀,你是否可以告诉伐你对孩子“宠够了”吗?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当年其家庭条件比较好,他父亲是某企业的一个小领导,母亲虽然在家务农,但只生了一个孩子,于是就把他视若掌上明珠,吃饭怕烫了,走路怕摔了,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不仅他的父母对他百般宠爱,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一样宠他。反正他走到哪里,都若似明星一般。别的孩子放学回家要出去打鱼草割猪草,或者给蔬菜浇水,而他什么事也不用做,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在学校如果被老师批评得厉害一点,或者哪个同学让他不高兴了,就会立马跑回家,把家长拉过来找老师和同学算账。所以那时候大家对他既羡慕,又好生害怕他,离他远远的。
因为家人的过度宠爱,使他养成了娇惯的习性,年纪不大脾气不小,老师还不能说,于是学习上老师根本不怎么管他,加之他本身又怕吃苦,不肯用功夫去学习,成绩自然就不太好,勉强上了个初中,高中根本考不上。加之没有同学愿意跟他玩,性格也变得孤僻起来。于是,他父亲便想了个办法,办理提前退休,让他接班。可是还是因为从小被宠惯了,上班也吃不了那份苦,学什么也学不进去,干什么干不成,岗位换了好几次没有一个能干下去了。起初单位都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给他照顾,可是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管这么多了。加之后来单位效益不好,企业改制,他就光荣地下岗了。自此以后就在家闲着,老婆嫌他什么都不会,也不跟他过日子了,他只好靠父亲那点退休工资接济勉强生活。
亲戚邻里都很惋惜他,觉得他从小并也不比其他孩子智商低,还有那么好的家庭条件,为什么就会落到今天如此地步?其实答案不言而明,不怪孩子不勤奋,而怪长辈太宠爱。一个好好的孩子,因宠爱过度而变成了废物一个。就如农民种庄稼,施肥是讲究适当适量的,肥料不足种不出好庄稼,肥料过多要么烧死,要么只长杆和叶而不结果。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世界上没有几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爱是有分寸的,要把握度,不要爱过了头。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能惯他,不能依着孩子个性而听之任之,适当的管制约束和“修剪”是非常必要的。也曾经经常看到一种怪象,有的家长当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或打架时,明明是自己的孩子错了,家长不仅不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反倒要找别人麻烦,与人大吵大闹。我就很奇怪,这样的家长是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难道是为未来的监狱输送“人才”吗?我们如果再细心点,看看那些少年犯,或者成年犯人,有几个不是因为从小娇惯过度的原因?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也没有这么宠过孩子啊。那我再列举一些现象,比如说:孩子说饿了,你就慌里慌张去买或去做吃的;孩子说学校饭不好吃,你就说给你钱到外边吃;孩子说不舒畅,你就说别去上学了去看医生;孩子作业写太晚了,你就说别写了明天去学校做;你批评孩子几句孩子哭了,马上家人就过来哄孩子,还批评你不对;孩子早晨起不来,你就去床上哄他还帮他穿衣收拾书包;孩子刚进家门,好吃好喝的马上端上来送过去,衣不让洗家务不让做,只让其“两耳不闻窗外书,一心只读圣贤书”……凡此种种,虽是小事,虽是无意,其实却是变了形的“宠”,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成自然,孩子一旦明白“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就会变本加厉。
记得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写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如果真爱孩子,就要对孩子一生负责,不要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不要担心孩子受委屈。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陪伴照顾孩子一生一世,早晚都有一天他要离开父母去独立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现在你可以护着他,将来还能护他吗?所以一定要趁早放手,让孩子去历练,让他早一天学会生存的能力本事,学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爱而不宠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