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下的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由此划分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尽管哲学的流派众多,大家对哲学的理解千差万别,但目前已经很少有专业人士质疑这个基本问题。哲学的其他问题会因其对待哲学基本问题认识的不同,即使按照相同或类似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也会得出明显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来。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唯物和唯心的差别,自然而然地会从各个学科及其流派的理论演化和研究路径中显现出些许端倪。
对于经济学而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划分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基本依据,但我们也许无法完全套用哲学的框架,称之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至少还有供给与需求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尽管目前不被学术界所广泛关注,但却属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的上位问题,搞不清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就无法真正说清楚。
从人们的直觉来看,唯心是第一感觉,唯物反而有种守财奴的感觉。但如果将我们的视角再延长和拓展一下,就会发现存在决定思维是客观真理,而思维的能动性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成为现实,人类社会的一切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用唯物主义来解释清楚。但由于人们所处位置的局限,许多人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社会发展真正的规律。同时,由于人类寿命的限制,即使处于所谓的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我们往往也无法亲身经历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个过程,见得到开始,不知道结局;见识过结局,没见过开始;更多的时候,两者都见不到,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如何能够认识清楚?只有靠集体的智慧,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洞察一切的天才,只有可以将众人智慧集于一身,实现逻辑自洽的思想者。故弄玄虚的把戏可以蒙蔽某些人一时,低劣的故弄玄虚者只能欺骗自己,高明一点的也许会欺骗一代甚至几代人,但终究会被后来的思想者所识破,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这也是存在决定思维的一个重要证据。
回到经济学的范畴,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供给是第一位的,需求是第二位的,这点毋庸置疑。当然,供给是唯物主义理论框架下的供给,如果按照唯心主义的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可惜的是,现在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太多。再深入一步,我们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再精确一点,也许要说,认识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关系,按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框架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得到的结论大同小异,也绝对不能忽视其华丽外表下的本质差异,否则就与学术风马牛毫不相干,成为特定利益集团追名逐利的世俗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