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八十七首《幽居》(韦应物)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幽居

     【中唐·韦应物·五言古诗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拼音版:

guì jiàn suī yì děng,chū mén jiē yǒu yíng。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dú wú wài wù qiān,suì cǐ yōu jū qíng。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wēi yǔ yè lái guò,bù zhī chūn cǎo shēng。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qīng shān hū yǐ shǔ,niǎo què rào shě míng。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shí yǔ dào rén ǒu,huò suí qiáo zhě xíng。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zì dāng ān jiǎn liè,shuí wèi báo shì róng。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作品介绍]

《幽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此诗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怡然自得的心态。全诗以愉快安闲的心情、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描摹出一幅有声有色的高士隐居图。

[注释]

⑴幽居:隐居,不出仕。
⑵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⑶营:谋求。
⑷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⑸遂:称心,如愿。
⑹曙:天刚亮的时候。
⑺偶:相对。
⑻自当:自然应当。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⑼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译文]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语言简淡,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赏析

壹/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作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整体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著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这两句不单纯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名家点评

明代陆时雍:渊明陶然欣畅,应物澹然寂莫,此其胸次可想。(《唐诗镜》)

明代唐汝询:不以幽居骄人,何等浑厚!史称书苏州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读此诗其风致可想。(《汇编唐诗十集》)

明代王夫之:苏州诗独立衰乱之中,所短者时伤刻促。此作清,不刻直,不促,必不与韩、柳、元、白、孟诸家共川而浴。中唐以降,作五言者唯此公知耻。(《唐诗评选》)

明代张南邨:天然生意,较“池塘生春草”更佳。(《唐风怀》)

清代陆次云:韦似陶,有奥于陶处。字字和平,此最相近。(《唐诗善鸣集》)

清代徐增:此首诗起四句冒,后双开成章,譬如吠琉璃轮,双轮互旋,不分光影也。(《而庵说唐诗》)

清代沈德潜:中有元化(“微雨”二句下)。每过闾阖门时,诵首二句,为之哑然。(《唐诗别裁》)

清代宋宗元:天籁悠然(“微雨”二句下)。(《网师园唐诗笺》)

佚名

赏析

贰/

韦应物15岁人宫为三卫郎,扈从玄宗,出入宫闹,甚至留有瑕名。安史之乱后,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唐代宗年间再仕,官场几十年,经历了战乱国衰,见多了仕途艰危,无力于百姓苦难,早生退隐之心。这是他在晚年辞官闲居时所作,描述了自己隐居独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辞官退隐后生活的惬意满足,味道极清雅,又极浓郁醇香。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意思是,世人无论贵贱高低,都免不了要出外奔走为生活营谋,概莫能免。诗人要咏诵“幽居”的好处,只是要铺垫下文的闲情,但还是绽露了他对人生庸碌坎坷的感慨。而这两句诗又有外延涵义,“贵贱如一,皆为生谋”,这里面有众生平等,怨世不平之意;有“千载贤愚凭谁问,满眼蓬蒿共一丘”,无论怎样到头来贵贱都归一的感悟,还有谕人激流勇退的寓意,甚是耐人寻味。

诗人主旨是要以“皆有营”衬托自己幽居的安闲,下文便引出“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这两句意为:独有我不再被外面世务牵拽,终于了了于此幽居的心愿。诗人本性谦冲,早已厌倦了官场生涯,为官成了无奈之举,如今脱下束缚,如重负掷地,苦航到岸,轻松痛快已极。接下来,诗人畅意表达了自己恬静生活的美好。五到八句,他改变空灵神行的运笔爱好,径直加以铺陈描绘,尤其显得活色生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蒙漆细雨在夜里悄悄降落,瞒过了我滋润那春草”,诗人似在埋怨那细雨嫩草,实则他是对春的悄来轻怜呵护充满柔情蜜意。微雨夜下,春草萌发,这样美好的事情他竟然浑然不觉,什么事已都能放得下。诗句也是对自己万事不在心,一觉天明的生活的由衷赞叹。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第七、八句意为:“夜光幽暗的青山忽然迎来了曙光,鸟雀们早早起来绕着茅舍唧唧喳喳地鸣叫。”青山晨照,骄阳送暖,草生树萌,鸟雀和鸣,春睡饱足,这就是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如今真的实现了。诗人在用诗句对这种幽居咏唱深情的爱意。

接着“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两句,可以理解为偶然或与道士碰面,或与樵夫擦肩,平时少与人来往,赞美远离凡尘的清幽;也可以理解为在此辟地而居,结交的大都是山野之人,乐道村俗生活。总之,幽居的生活十分美好。诗尾两句“自当安蹇劣,谁谓骞世荣”,意味深长。“骞劣”是笨拙愚蠢的意思,“薄世荣”是鄙薄世人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之意。

全意是说,“做这种幽居的选择,非因鄙视世人的虚荣,不要说我是品性清高,本人天生就愚笨,当官反而是负担,愚人就应该得到下层的待遇。”韦应物早已厌倦了官场,曾多次流露向往自由的生活,“扁舟不系与心同”(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就是他早年官场内心向往的真实写照。他在本诗中诚笃表示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不是在效仿鄙弃世俗追求的名士做派,其内心的高洁由此可见一斑。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