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文十级的老外在广州开了一家中餐馆,连下午茶也是中式的

因为需要预约,座位也不多,所以在这里可以度过一个特别安静的、追寻旧时光的下午......




珠江河畔,渡轮穿梭,林荫遮道,古树婆娑;53栋西洋小楼,仿佛来自民国的梦影摇曳在街心,好似许多玄机和故事暗藏其中。这是广州最具欧陆风情的城南小岛沙面,它亦中亦西,亦古亦今,漫步其中总是会一时恍惚,回到百年前的风云。

这样的地方滋生了风情,也吸引了众多有个性的店主落户。来自美国的罗朗先生是其中之一,他的中餐厅“朗泮轩”在2020年这个非常时期,悄悄开在沙面北街73号,原国民政府广播事业老楼的四楼。

知道罗朗先生,是因为窦文涛老师的《圆桌派》,他在屏幕上一开口的中文简直吓人一跳,国语之地道,用词之准确,令人叹服,南方人肯定没他讲得好。作为大使馆曾经的主厨,他为美食舍弃优渥待遇,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尝遍了南北风味,探知它们背后的故事。他与各地老乡们混在一起,参与他们制作美食的快乐,对于罗朗先生那是非常愉悦的经历。


灰色的外墙,暗红色的窗框,前英广播老楼在沙面的各种“巴洛克”里十分低调。必须通过The River House的微信预约,才能进入这艺术藏馆一样的老楼。

脱了漆的木质楼梯和铁花扶手散发着从前的味道,每层楼都有一个绿树掩映的窗口,“挂”在斑驳的墙面上,好像一副写实的油画。台阶上的光影忽隐忽现,追随着你的脚步,将你送至四层的门口。

不要期待一个常理的餐厅门面,一切都隐藏在那扇旧式的小门背后。扭开铜把手的一刻,又是一个柳暗花明的小天地,四合院一样的小天庭,伴着蓝天一起扑面而来。左手边的是三间小厅房,主厅在右手的木格玻璃门后。

一只只小抽屉组合的长柜好像一个庞大的药匣,里面放着主人从各地淘来的茶叶,艺术家房东手书的茶罐如兵马俑似地排列着;订制的中式木桌上摆放着老式的竹编热水壶、手工花瓣瓷碟和纤细的日式木筷;身着墨色汉服的管家在默默沏茶,地上躺着一条叫“拉姆”(藏语护法女神之意)的狗。

绿箩在窗外微微摇曳,午后的暖阳通过老房子的墙体和窗木,过滤成浅黄色的光晕,把整个餐厅晕染得慵懒而温馨......一切犹如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就这么坐着不说话,便十分美好。


268元一人的下午茶是别具一格的,既非英式也非中式,似乎是中国各地小吃的创意性混搭,大概是主厨对他所云游之处的思念吧。

12款手工点心的设计,是因为人生许多时刻与自然界里的12有关,12个月,12个星座,12个生肖......

Fiona孙好,曾经就读广州美院的漂亮东北姑娘,在巴黎华丽转身为点心师,与罗朗先生把美食做出艺术的想法一拍即合,随即回到广州,成为朗泮轩的点心师。

大眼睛姑娘笑盈盈地将食物的制作过程娓娓道来,了解了食物背后的故事,品尝就变得相当有趣,不仅可以真正细品其中味道和内涵,还有主厨的设计理念和找寻材料的用心过程。


在Fiona的建议下,棕色小木盒里排列的下午茶,先从热点开始。

老回民迷你肉夹馍// 最出挑的大概是它了,因为一副毫无改良和包装的质朴模样,所以在一众红粉中凸显出来。从来没想过下午茶里会出现重肉。Fiona也考虑到了茶点不易过肥,所以就剔除了传统内陷里的大部分肥肉部分,没有了肥瘦相间的油脂香浓,肉夹馍就从饱腹的主食变成了小可爱茶点。

广东茶点的代言人,罗朗主厨选择了干蒸烧卖和萝卜糕。

沙面烧卖// 卖相与别人家蟹籽点缀不同,黄橙橙的花苞面皮上是一朵平和而传统的香菇,香菇既能提鲜又能解腻。

萝卜糕// 取了个洋名“圣詹姆斯”,细问之下,原来是罗朗主厨的童年记忆,美国唐人街的圣詹姆斯街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广东萝卜糕的地方,那口味从此便一直盘旋在脑海中。

墨绿的虾酱汁覆盖在圆圆的小身材上,几片粉红小花瓣提亮了贝白色的小糕点。从造型上完全无法关联萝卜糕,一口下去,浓郁且怀旧的萝卜糕味溢齿而出,才让人明白其庐山真面目。

Fiona说罗朗主厨对酱汁向来一丝不苟,比如这款萝卜糕上的虾酱,酱汁里就有二十多种材料。其实,仅从这一点点缀里,我就发现了有两种不同虾料,已可窥视其冰山一角。

手工麻酱豌豆凉粉// 妖艳的它,微微的红辣里透着芝麻香,色、味都是川妹子百转千回的妩媚。Fiona说罗朗主厨发微博时,有粉丝发现他把麻酱误写成麻将,于是他将错就错,将豌豆粉做成绿白相间的麻将色。不过在我眼里,两条小鱼儿一般的豌豆粉,小荷塘一样的清绿,哪有什么麻将,分明就是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

老成都麻辣牛肉干// 牛肉干制作的小点,因为有了香油的滋润,软化的牛肉丝其味无穷;这款小食可以穿插在后面吃饼类点心时,随意夹一筷子就十分提点滋味。

竹叶青小寨饼// 一款有着中国唐诗般名字的西式传统点心。这是罗朗主厨的拿手,制作方式和口感的外酥内软都是西式的,而竹叶青绿茶粉的加入,以及中国古建屋顶琉璃瓦上的压花图案,便是它的中国身份。虽是面饼,却不失滋润,松软清香可口。

汉源贡椒牛舌饼// 奶白色画着红色小花瓣的酥皮饼,在柔软酥散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泼辣的花椒内心。当甜甜的酥皮融化在舌尖之时,突如其来的小小麻烈吓人一跳。在炒香的四川雅安花椒的刺激下,甜与咸碰撞出奇特的但不违和的味觉火花。罗朗主厨说这是一道北方点心,北方食材匮乏,面点的味道全靠调味料,有了调料每家每户就了专属于自家的味道。

杏脯球// 罗朗家的祖传配方,外层是星星点点的白色椰子碎屑,杏脯开口处横着一片书签一样的椰片,看起来一颗乖巧无害的小丸子,不曾想其体内却拥有12道点心里最刺激的香气,黑朗姆酒的涌出立即淹没了一切,连南方椰子和椰片的奶香都被冲淡了。

陈皮风味饼干// Fiona说最大的亮点是加入了新会陈皮,又是一道中西元素的结合。入口瞬间,浓郁润滑的陈皮味即充盈了口腔,喜欢陈皮的我是爱了。

甚桑开心果玛德琳// 甚桑的强大色素让小点成为黑炭色,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酸酸甜甜的黑小妞,何况还戴着四朵浅紫色的马鞭草花呢。

岩茶酥// 运用武夷山的岩茶打成粉制作而成的茶点。好像岩石表面的外观和朴实无华的内涵,让它成为最不起眼的一款茶点,Fiona把它留在此处来吃自有道理,因为最后一道压场需要它的铺垫。

香草凤梨酥// 压轴的是来自台湾的特产,杏仁粉的加入增添了香酥的口感,而橘皮的清新果然叫醒了纯味岩茶酥后的味蕾。

“在朗泮轩,我会把一些食物保留它最地道的风味和制作手法。”罗朗主厨在微博里说的,也即是我的体验。所以这里的下午茶,吃的不是风情与甜蜜,吃的是食物的本质以及主厨和它们之间的温暖故事。


我用餐的时候,罗朗主厨在室外院子的一角涂抹着一些陶钵碗,身后的墙面光影陆离。“普洱茶加老抽”,他说这是用纯天然手法来染餐具,晒干之后不会脱色,他的祖母辈就是这样用原始自然材料来制作的。

Fiona说罗朗主厨对于餐具、盛器和茶具的讲究非常严苛和执着。比如月白碎纹的点心小碟,是利用北宋时期的残器制作的;喝茶的杯具是专门从景德镇订回来的手工出品,收货时罗朗对杯具的薄透还不满意,所以让大家伙儿用砂纸再次打磨杯口,直至在阳光下呈现出透明。

牙签盒则是找到广东竹刻工艺非遗传承人,全手工雕刻出来,所以雕刻的纹理有着独特的阴暗层次。

厅房里那套鲜活的农家烟火泥塑,罗朗主厨则等了北方一位非遗工匠七、八年的功夫......如此“死磕”器皿的人,自然绝不会辜负他所热爱的美食。


罗朗主厨经常会出来与顾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两句。当看到他手捧着一个大玻璃茶缸时,我就哑然失笑了:“前世中国人”妥妥的没错!交谈时,罗朗主厨会象中国人的寒暄一样先问你哪里人,然后就随口说出你家乡的特色菜,和吃相关的话题最容易打开并拉近距离。还有就是“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恩怨造就了东坡肉”,这样的历史典故张嘴即来,真是现身说法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通”。

主厨端着染好的陶钵让我一起上天台看看,他说那是他种植、晾晒、腌制食材的空中花园,当初选择这栋楼也是因为看中了这个顶楼天台。

小楼梯下看不出任何倪端,走上去后方知这是怎样一个大平台,前后皆欧陆老楼,黄的绿的粉的各有各的情调,对面一枝独秀的白天鹅宾馆巍然挺立,一扇扇落地玻璃窗透着天空的蓝光,瑰丽无比;一群白色的信鸽在秋高中来回穿梭,嗡鸣不断,银光闪烁。


“朗泮轩“赋予的不仅是主厨用心对待的食物,还有一种独特的氛围,可以是温馨舒适的,安静宁和的,随意自在的,消遣时光的,还有就是站在天台上环顾左右的那一瞬间,那是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静谧在某一刻聚拢的奇特感受。

SophyJiang慢旅绘

慢旅行手绘作者,著绘《本来广州》、《旅居墨尔本 时光停留在你眼里》,崇信最好的风景在碗里,只分享有有趣灵魂的风物和食宿。


图文原创,转载联系授权

合作联系:835641255@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