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人情的普遍心理不懂,就不要谈做事业 2024-08-04 06:28:36 人类有个很大的毛病,拿不到的东西,永远是高贵的;得到了就不珍贵,就看不起,就卑贱了。没有发财的人,看到钱,做梦都在想;但有了钱,钱多了的,不知道钱该怎么用,会讨厌那个钱,听到“钱”字便烦厌了--当然烦归烦,喜爱还是喜爱的。贵贱问题是由于人情的重远、轻近来的。人类的心理毛病,喜欢远的事情、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不易得到的事情,所以重难而轻易。越是困难越是拿不到的,越是感到名贵得很,外来和尚会念经,因为他难得请。所以说人情重难而轻易,轻视容易的东西。“重难而轻易”是古文,我给它加上“重远而轻近”,重视远大高远摸不到的东西,轻视眼前容易得到的东西。还有,我再给它加上“重死而轻生”,死了的人、古人都是好的,活着的人都差不多,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些同学们常说,老师真了不起。我也跟他们开玩笑说:我现在没有什么了不起,死后我有三千年大运,还有人给我修庙子,你们最好再投胎来做我庙子的管理人,可以借我的招牌发财了!人活着没有什么稀奇的,死了就是好的。这个道理你懂了,你就知道了“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道理。*****一般而言,大家看活人的文章,不如看死人的文章来得有兴趣。这也是《易经》的道理,“人情重死而轻生,重远而轻近”,远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是必然的。曹丕在他的文章里,就提到“常人贵远而贱近,向声而背实”这两句话。譬如最近美国一个学禅的来了,他原本在美国名气就很大,但经我们把他一捧,“美国的禅宗大师来弘道啦”,中山堂便有千把人来恭逢其盛。如果要我去讲,不会有两百人来听的。要是我到外国去,那就又不同啦!所以要做事业,人情的道理大家要懂,如果这个道理不懂,就不要谈事业。前面说过,人情多半是“重远而轻近,重古而轻今”。古人总归是好的,现在我不行,死了以后我就吃香了。像拿破仑啊、楚霸王啊,死了以后就有人崇拜。所以大家要了解人情及群众的心理。《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事在易,而求诸难”,这句话更重要,天下没有什么难事,每件事情都很简单、很容易,都是人自己玩弄聪明把它玩成复杂困难了。但是你告诉他容易也不行,所以人的一般心理,古书上叫做人情,就是人的心理都是“重难而轻易”。越困难,他越看得贵重;越容易,他越看得没有用。我常跟年轻同学讲,我都告诉你了,你不相信;一定要等到我死后有人叫好,你才觉得我说得对、说得好吗?因为人情也“重死而轻生”,死去的都是好的,活着的并不好;人情也“重远而轻近”,远来的和尚会看经,本地的和尚不一定行;人情也“重古而轻今”,古代的就是好,现代人都不行。现在的人是“重外而轻本”,外国来的学问都是好的,自己国家的都是狗屁,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自己本土的大又圆。这真是一个笑话,如果我们这一堂研究《孟子》的人,照个像留下去,后世的人会说:哎哟,他们这一代人好了不起喔!算不得大家还跪在前面,向我们磕三个头呢!可是我们都看不见了,对不对?这是人情。同样道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处世作人的原则。现在研究心理学、懂得心理学的人,就应用这种心理,故意弄得错综复杂一点,人们就信,成为领导群众的法门了。如果我们这个地方叫人参观,电梯一上来就到了,是没有价值的;最好电梯不开,十楼要慢慢走上来,然后这里弄个栏杆,那里给他一个弯曲,就有味道了,人的心理就是那么一件事情。所以啊,天下的道理,不管做人做事,或政治、社会问题,都是同样的。你把这个书读懂了,原则也就都懂了。《孟子与离娄》(东方出版社)------------人的心理思想,凡是远的,摸不到的,看不见的,都认为是好的,理想永远是美的,越是稀少的、得不到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越高,对于浅近的,就觉得没有多大意思,没有多大令人稀罕,就如男女之间的恋情,对于一个没有追到手的女子,永远觉得是好的,永远美丽,爱情笃实,可是一旦结婚以后,慢慢地接近,这个卑就出来了,这是人情之常。所以我们人类的思想感情,看见远大而摸不到的,认为尊贵,而对于亲近的却觉得无所谓了。《易经杂说》(东方出版社)------------人类的普遍心理问题。人往往“重死轻生”,看古人觉得了不起,看今人却觉得起不了。人又往往“重远轻近”,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也就是所谓“菩萨照远不照近”。人更往往“重难轻易”,对难以到手的,觉得分外珍惜;对容易得到的,往往不知爱惜,这种心理是古今中外一样的。《孟子与公孙丑》(东方出版社)******赞赏 赞 (0) 相关推荐 才女出上联戏弄和尚:面对面吃面,和尚智对下联,才女羞红了脸 中国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5000年的华夏文明传承至今.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对联就是其中一种,对联短小精炼,讲究意境,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 古代娱乐活动十分单一,因此对对联成为了当时人 ... 作为一个普通人,当负面情绪满满,该如何活下去?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越来越迷失自己. 明明自己很努力了,可依然生活那么的艰难. 钱永远不够花,一旦家庭出个变故,就变得举步维艰了. 当生活陷入了困境,人就容易变得消极,甚至感觉活着太没 ... 古人忠告:“人穷不省三钱,落魄不串三门”,究竟是什么意思?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其中流传度最广的并非圣贤的名言,而是普通百姓总结的俗语,原因很简单.比如<道德经>中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虽然蕴含 ... 南怀瑾老师:这样的心理感受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宋国有一个人到外面去游玩,在路上"得人遗契者",捡到一样东西,是人家财产的证据,比 ... 南怀瑾老师:处处“缺德”,一切就免谈了! 曾子曰:"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这 ... 南怀瑾老师:这样的人总有不正常的怪心理,甚至心理变态自己都不知道 "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一个人不要刻薄,如果对自己道德的要求太严格,或者要求别人太严格,就是"克核太至".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譬如明朝 ... 【南怀瑾老师】不怨天尤人、不迁怒二过,这就是健康的心理、正命的活着! 不怨天尤人.不迁怒二过,这就是健康的心理.正命的活着! "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 ... 【南怀瑾老师】注意!我们的心理随时随地走入“自暴自弃”的境界! 注意!我们的心理随时随地走入"自暴自弃"的境界!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离娄> 孟子所谓的"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以历史的故事来看,汉高祖打下了天下, ... 南怀瑾老师致儿时好友林梦凡先生的亲笔信 南怀瑾老师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写回忆录,至少可达百家言之谱,然后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迈,常在身心煎熬中过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为人谋,为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南怀瑾老师:你对一个想看相算命的人这样说,他一定认为你很准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 ... 南怀瑾老师:了解一个人,要鉴识他的器度和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识人"的学问,有好几部书.汉末有刘劭的<人物志>.最近的有清代曾国藩的<冰鉴>.<人物志>,可视之为看相的书,也就是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