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说说怎么填高考志愿,宁为凤尾,不做鸡头

说这个话题之前,我首先对现在的家长表示不解,填个志愿有那么难吗?

我是1995年考上大学的,那时候填志愿跟现在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考生先填志愿,再参加高考。所以,我们填志愿基本上这样一个原则,先估计一下在本校所有考生中,自己大致能排到多少名?再查下本校历年的高考录取情况,这个名次的考生后来上了什么大学?以此为依据,我们预估一下自己能考生什么大学,然后就开始填志愿。至于现在的大数据分析,一点都没有,信息更是非常闭塞。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高中,考生的父母大多数是农民,压根别指望他们能提出什么意见。所以,我们填高考志愿完全就是凭自己感觉来填。

现在是高考分数出来了才填志愿。连考生在省内的排名都一清二楚了,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分析应有尽有,家长还为填志愿犯难,真是奇了怪了。

我认为,在填志愿中,信息越多越容易干扰自己判断,越容易患得患失,不如不去琢磨那么多。人要是想多了,伤脑筋还未必正确。

现代社会变化快,今天的热门专业,说不定就是明天的边缘专业,毕业后无人问津。就我的人生经验来说,家长们与其想得太细,不如遵循几个原则。

 最重要的原则是,宁为凤尾,不做鸡头原则。

首先我们要选择城市。

学校所在的城市越大越好,越是国际化大都市越好。首选北京,其次上海,南京。为什么这么选?北京的是首都,名校林立,文化中心,教育资源没有哪个城市能望其项背,学习氛围非常好。在这种文化教育氛围中,学渣都容易被带动起来。而且,在北京呆四年,人的眼界能大大打开,毕业后到地方甚至有种俯视的优越感,学生的自信心强烈。

上海,经济之都;南京,六朝古都。这两所城市都是名校很多,复旦,交大,南大都是久负盛名,文化氛围同样好。

大城市上过学的孩子,眼界要比小地方高校的学生开阔很多,社会接触面也大,就业的选择性也要强很多。大地方到小地方找工作容易,小地方到大城市找工作难,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先考虑学校,再考虑专业。

名校就是名校,不光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光学校的名字就能让考生沾光不了。说个现实点故事,一个大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面对堆积如山的简历,首先把不是211毕业的全部筛选出局,然后先招985,再招211。

举个例子,求职者甲毕业于985学校,但所在的专业只是B+水平;求职者乙毕业于一般本科,他学校的专业却是A类水平;在应聘同一职位时,肯定是毕业生甲占优势。

学校的光环要远大于专业的光环,我就拿自己做例子,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我的专业是新闻传播学,是A+,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也是A+)并列全国第一,北大的新闻传播学仅仅是A,没有+,但是,我们专业的毕业生肯定没有北大的受欢迎,这就是名校的魅力。

再说,名校考研,出国留学都要比普通学校便利得多。

宁为凤尾,不做鸡头。抓住凤尾能把你带上天,做了鸡头也只能在院子里扑腾找食。

这是我的感悟,欢迎探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