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青岛旧影,一座城市的自行车记忆

你是否还会记得当年那荡漾清脆铃声的街头巷尾,作为曾经主要交通工具的脚踏车,在几代老青岛的心中都是一种不灭的怀想和年轮的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那时私家车还很少,除了拥挤的公交车,满大街都是自行车。但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和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自行车数量开始骤减,之后,不知觉间就仿佛销声匿迹一般,在街头巷尾很少见到了。

近日适逢编辑整理王挺老师再次发来的数百张老照片,分拣出多张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街头旧影。这些曾经熟悉的街景,这些曾经满街穿梭的自行车记忆,时隔许多年,虽然已愈显模糊,但依然有着不一样的回味......

台东街头,随处停放的自行车。看出这是一个属于它的城市交通时代。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青岛话叫决扎车子。据记载,青岛是中国最早拥有自行车的城市,早在20世纪初德国传教士就将自行车带到了青岛。

而提起自行车,老一辈的人会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国防牌”自行车,但大多数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在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初享誉大江南北的“大金鹿”,它们虽已消失多年,依然让无数老青岛记忆犹新。或许现如今众多年轻人在提及这两个曾经辉煌的老品牌时,要么不了解,要么嗤之以鼻。但对于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国防”,尤其是“金鹿”这个品牌,承载的是整个一座城市的记忆。
芝泉路上的修车摊,那时去修车基本是车胎破了,其他的就是修理更换辐条、链条等等,铃铛后期就不大在乎了,有没有也一样骑。
延安路,自行车、电车、小公共,与行人共行,马路交通有点乱啊~

自行车还没有大量普及时,买辆自行车不仅要花费家里收入的大半,而且还要到公安部门办理行车证件,上个牌照,一年一验,就像现在的汽车年检一样。后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多样化,自行车执照也不知何时被取消,但是,过去的自行车执照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延安三路修车摊,这算是大修了......
延安三路,刚开始学习骑自行车的小姑娘
延安三路,自行车是邮递员的专属工具。
延安三路,姐弟俩小心翼翼的推着自行车上的孩子,那时候,马路上的机动车真少。
延安三路,邮箱旁边的自行车,那时马路上骑车带人是不让的,碰上交警会被罚款的。

延安三路上的骑车人。

太清路,这是那时每天上下班的真实写照。
江西路,推着自行车的行人与上货的农妇。
辽宁路,坐在后座上很舒服的样子,骑车人是否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了~
台东一路,一路下坡,不用蹬车的感觉真不错~
自行车、三轮车、三轮摩托车、出租车、公交车、大客车......,这张照片里的交通工具比较齐全。
江西路上的骑车人,还有两个图省事的伙计。
延安路大转盘,熟悉的街景,随处可见骑自行车的人。
延安路大转盘,骑自行车的行人,自行车仍然是重要交通工具。
崂山大院狭窄的胡同里,墙边是停放的一辆大金鹿。
登州路,三联读书社,一段时间很火的一家书店。门前是读者及买书人停放的自行车。

沾化路上的骑车人

仲家洼,骑车人与坐在前座上的孩子
扬州路,推着自行车的行人,左边上去是江西路。右转是台湛路。
山东路,形同虚设的交通岗亭,骑自行车的人穿梭于马路上。

泰安路上的修车摊,这个架势,应该是较为全面的修车点了。

加了车座的自行车

汇泉广场,骑单车的女人

天主教堂前,大客车与自行车
太平路,青岛日报社前的阅报栏,停下自行车看报的人们。

大学路上骑车上学的学生

天主教堂前,前座上的孩子,后座上的妻子,用力蹬车的丈夫,一幅很温馨的画面。

老茂昌前,南来北往的骑车人。

平度路、博山路交界 ,路边停放的一排自行车。

河南路,推着自行车的女工。

台东街头,这是一辆做了“大手术”的自行车~

温州路,小村庄桥底的扑克据点,记得这里打扑克的常年都有,有不少民间高手,多年没去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崂山下清宫,一片车海,那时骑车到崂山是真累啊~

三浴东边,现东海路,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也是骑着“大金鹿”,带着我和哥哥姐姐到湛山海边,洗海澡、挖嘎啦......
太平角,坐在大金鹿上的女孩~
这张照片上的自行车,可以说是最有故事的自行车之一了。

1989年,王挺老师在西藏色季拉山口

1984年,本组照片的摄影者王挺老师,骑着这辆自行车往返西安,为了便于载重和停放安稳,他自己更换了大金鹿的后货架和脚撑。1989年,又骑着它去了西藏,而这也成为他后来可以破格录取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和藏羚羊保护志愿者的重要条件,后来又五次进入可可西里,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可以说,这辆自行车的故事之中极富主人公的传奇色彩,是一个特殊纪念。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青岛生产的“大金鹿、小金鹿”自行车曾经辉煌一时。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交通工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化,自行车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记忆的代名词,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是无法抹去的深深的记忆,它承载的是满满的故事与一座城市美好的回忆。
(0)

相关推荐

  • 骑乘自行车需要注意什么呢?骑车人怎样才能避免车祸?

    萝卜说 作为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最符合绿色环保出行.如今,我国自行车保有量已达4亿.然而,自行车在交通事故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常见的自行车交通事故有以下几种情形: 1,自行车突然左转弯造成的交通 ...

  • 有多少青岛人还没学会骑自行车

    本文授权转载自 不相及研究所 (ID:buuuxiangji) 骑自行车一直都是高性价比的出行方式,就像用键盘打字一样,只要学会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源于学生时代的普适经验,至今仍有人把它定义为社会生 ...

  • 三十年前的青岛,王挺镜头下的老城记忆

    即便是在彩色摄影的年代,黑白摄影也具有它特有的魅力.王挺镜头下的黑白影像,并不是只有黑或者白,在黑与白之间流转着的是那个时代.那段岁月中数不清的色彩. 本组老照片的作者仍是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

  • 一百一十年前的大连旧影

    (1)一树一花亦乡愁 (法蝶婚纱摄影提供) "一花一世界,一树亦乡愁",大连人恋槐是骨髓里的情怀.记得小时候,房前屋后.街道两旁都是大槐树,每到初夏,白白的花,淡淡的香,非常美好. ...

  • 三十年前的青岛,王挺镜头下的市井生活!

    本组老照片的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岛城资深纪实摄影家,著名环保人士王挺老师,在已经发布的数百张老照片里,生动的再现了三十年前青岛城市风貌及民生百态的淳朴岁月. 这些照片是王挺老师1985至 ...

  • 三十年前的青岛,王挺镜头下的的城市生活百态

    本组老照片的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岛城资深纪实摄影家王挺老师,在已经发布的二十余篇.数百张老照片里,生动的再现了三十年前青岛城市风貌及民生百态的淳朴岁月,是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也不失为一段 ...

  • 三十年前的青岛,那些难忘的老城记忆!

    本组老照片的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岛城资深纪实摄影家王挺老师,在已经发布的二十余篇.数百张老照片里,生动的再现了三十年前青岛城市风貌及民生百态的淳朴岁月,是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也不失为一段 ...

  • “三十年前的青岛”精华篇,有属于你的故事吗?

    老照片,是过去生活的追忆,其背后是岁月的沉淀,时代的缩影.不论是黑白亦或是彩色,它们之间流转着的是那个时代.那段岁月中数不清的色彩.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在自2018年开始编辑发布王挺老师的&quo ...

  • 王挺镜头下的老街里,三十年前的青岛记忆!

    一组三十年前王挺老师镜头下的老街里周边.前海沿儿的老照片,那些曾经在老青岛心中抹不去的点点滴滴,那耳熟能详.时常光顾的老街.老店.老光景...... 在过去的数次规划改造中,我们见证了许多曾经令青岛人 ...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二十九】新华书店:见证一座城市的阅读记忆

    在揭阳县商民协会旧址往南走上25米,就来到新华书店大门口.在大多揭阳人的记忆中,两层楼的书店,大门壁上高挂着毛泽东字体的"新华书店"牌匾,里头一排排书柜上散发着纸张和油墨的芳香.2 ...

  • 仲家洼珍贵旧影,那些三十年前的时光回溯

    三十年前,见证了生我养我的南仲家洼这片区域的蜕变.三十年后,虽几经迁徙,那些曾经的记忆始终存于内心的最深处. 1994年,北仲家洼970户居民当年拆迁当年回迁.1999年,南仲家洼大部分居民被整体安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