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心理战是以人的心理为目标,以信息为武器,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施加影响,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的作战样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战是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战虽然不能替代兵力兵器的打击,但它与战略、战役、战术行动和兵力兵器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有时心理因素甚至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当然,军事实力是心理战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心战”必须以“兵战”为基础,“兵战”的实力越强,“心战”的效果就越好。
心理战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心理战理论和战略观念的更新,心理战已经从单纯的战术活动发展到反映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西方国家已经把心理战纳入国家战略,不仅为其军事斗争服务,而且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心理战,表现形式为思想战、政治战、外交战、文化战、经济战、情报战等。
在和平时期,心理战主要表现为国家战略心理战,其作用主要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巩固全民心理防线;通过外交和宣传活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心理攻势,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展示己方实力和使用实力的决心,对潜在敌人进行威慑,延缓或遏止战争。
在战争时期,各国除了实施国家战略心理战外,侧重实施军事战略心理战和战役战术心理战。其主要作用是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胜利;能够凝聚己方的战斗力量,坚定必胜信念;能使敌人内心降服,真正战胜敌人。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说:“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征服,我们仍不能认为战争即敌对的紧张状态和敌对的活动已经结束。”
一般来说,心理战的作用可概括为三点:一、对敌对方具有“兵战”不可替代的思想、精神、心理上的“涣散剂”效应。心理战可以借助各种攻心手段,渗透、分化、削弱敌心理对抗意识,乱其谋、泄其气、夺其志,使敌参战人员产生紧张、恐惧、惊慌、疑虑、厌战、疲惫、不知所措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出现铤而走险或懒散怠战的行为,最终导致其内心降服、缴械、倒戈,以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二、对己方具有凝心、壮志、融情、盈气的“粘合剂”效应。有战争就有破坏和伤亡,就会产生经济、生活方面的困难和矛盾,加重人们的不安全感和心理负担。因此,应对敌方的心理攻击,仅靠一般的政治号召、思想教育、舆论宣传,不足以解决问题,还必须借助心理战的手段和功用。心理战对己方军民在增强心理凝聚力、激励顽强意志、焕发民族情感、充盈战斗士气方面,具有强有力的粘合剂效应。三、心战比“兵战”具有预先进入对抗的攻心无声的“渗透剂”效应。战争的准备不仅包括军队数量、武器装备、物资储备、训练素质、战略、战术、策略等,而且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备。比如,营造对抗意识和战争气氛,激发攻击情绪,树立自己的和平形象和赢得世界舆论等。敌对双方这种在心理上的激烈搏斗,在许多时候是以隐蔽的、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的。这就使心理战比“兵战”更早进入对抗状态,并贯穿战争始终。(解放军报2004年08月12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