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2003年11月7日,古琴成为非物质遗产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法国巴黎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其他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获此殊荣,成为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UN)旗下专门机构之一,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丰特努瓦广场。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

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

在先秦时代,琴已很流行。现在常见的古琴式样,大多为魏晋之后的式样,一般长为110厘米,琴头宽17厘米,琴尾宽12厘米,分大、中、小不同的形制,琴弦根数有五弦、九弦、十弦、十二弦、二十弦等多种。常见的是七弦,所以古琴又称七弦琴。古琴的面板用桐木制成,面板的外侧有十三粒白色小圆点,称徽,是音阶的标志。制徽的材料可以用玉,也可用金、用骨、用蚌壳。古琴的弦用蚕丝制成,取其坚韧而发音纯正。

古琴音色纯净、幽雅,有三种音:散音、泛音、走手音。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古琴拥有91个泛音,最高音在小字三组的海D,它还有四组相同音高的泛音,如此众多的泛音,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不能相比和不能达到的。至于古琴的走手音,更是古琴艺术之一绝,如人声在低声细语,音韵特别悠长,深厚,感人肺腑。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150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一座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

流传到今天的古琴文献中,有150多种琴谱,共收录不同传曲传谱上千首。其中有结构宏大的大曲《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有精制的小曲《酒狂》、《关山月》等,还有感情浓郁的琴歌《古怨》、《苏武思君》、《阳关三叠》等。现在琴人能演奏的不到百曲,虽然不足全部的十分之一,但与其它民族乐器的古代曲目相比,仍是一大笔财富。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兴于民间。关于以琴为声乐伴奏的形式,早在《尚书》中,已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来所谓的琴歌。从汉代蔡邕所著《琴操》中,有歌诗五曲,即周之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间杂歌",都是援琴而歌的。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除在《相和歌》、《清商乐》中作伴奏乐器外,还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现。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琵琶兴起,古琴音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抑制。但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

唐代诗人李峤、李颀、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元稹等,都为古琴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白居易爱好古琴,在《夜琴》中有:“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他的琴艺很高,并能自弹自唱,甚至在旅途船中仍以古琴为友。

宋朝的古琴一方面出现怀旧的复古主义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古琴在《相和歌》、《清商乐》演奏中的长期实践,与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联系,以及琴曲"楚汉旧声"的历史传统,使古琴音乐在复古主义倾向中并没有被湮没,而是有起有伏曲折地发展着。

清末与民国年间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乐濒于绝灭。当时,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一些琴会组织,如北京的"岳云琴集"、济南的"德音琴社"、上海的"今虞琴社"等,它们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其中尤以上海的"今虞琴社",持续时间最长,对琴界影响最大。1936年3月1日,今虞琴社在苏州周冠九先生的私宅觉梦庐创社,成员总共28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巴黎宣布了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其他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获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殊荣。这也是继2001年5月我国昆曲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19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