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陰、温心陽……陶汉华治心八法用药经验分享

学习倪海厦老偏方

笔者整理陶汉华有关心系疾病的治法经验,总结为治心八法,包括养心阴、温心阳、补心气、滋心血、祛痰浊、通心络、清心火、安心神。此八法不囿于治心一途,虽为治心而设,而又五脏兼顾,阴阳气血并调,颇具特色。临证治疗心系疾病以此八法为纲,统领诸方,执简驭繁,切合病机,可获良效。

养心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是以阴阳划分物质与功能,“心体阴而用阳”是诊疗心系疾病的指导思想。心阴是心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广义的心阴包括心精、心血、心脏本体,狭义的心阴是相对心阳而言的生理概念,为心之阴液,既与心阳、心血、心气相互关联,又和腎阴、肝阴等消长盈亏联系密切。气郁化热、阳亢化火所变生之内热,以及体虚而感之外部热邪,均可侵袭心脏、耗损心阴为病,损液戕精日久渐及心体,则致心脏本体亏虚。
陶汉华治疗心阴不足、心体不全者,治以养心阴为法,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百合、生地黄、石斛、知母、玉竹、枸杞子、天冬、酸枣仁等滋阴柔剂涵养心阴。另有葛根一味,虽非专入心经之药,然其性滋养濡润,并能解经腑郁热,《长沙药解》谓其可解经气之壅遏,清胃腑燥热。
根据“胃络通心”理论,陶汉华于养心阴法常佐葛根,以其解胃热、濡胃阴而达益心阴之效。养心阴常用方剂包括生脉散、柏子养心丸、百合地黄汤、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等。
陶汉华临证用生脉散多加大滋阴药之量,化裁为加味生脉散(党参15克,麦冬20克,葛根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0克)。柏子养心丸可去辰砂、犀角而用,称为化裁柏子养心丸(柏子仁15克,茯神30克,茯苓30克,酸枣仁15克,生地黄15克,当归15克,五味子10克,甘草9克)。百合地黄汤为经方,陶汉华临证多大剂等量施用,每以20~30克为起始用量,多与他方配合应用。
炙甘草汤中可删去温热刚药,尽以柔剂(党参、麦冬、生地黄、火麻仁、大枣、阿胶)养阴施用。“酸甘化阴”为补阴用药之法理,临床必遵之。滋心阴法不可囿于补心一途,心为肝子,益母可补子,临证可合用四物汤、一贯煎等方;心腎相交,心阴赖腎水以滋,心火借腎阴之制,临证可合用六味地黄丸、都气丸等方。

温心阳

阳气者,若天与日,心以阳为用,心阳温煦推动,促进心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阳虚则生寒,寒则郁遏阻阳,加重阳虚,且胸为清阳之府、空旷之区,最恶寒凝。
陶汉华临证治疗心阳虚者以温心阳为法,药选附子、细辛、桂枝、肉桂、麻黄、吴茱萸等。无论何脏何腑之阳虚,所应用的助阳药物无非是桂枝、附子、干姜、吴茱萸等,但临床组方用药需适脏腑之秉性、入所病脏腑:一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进行配伍,如心主神明,对心阳虚而见心慌悸动不安者,可在桂枝甘草汤基础上配伍茯苓以安心神;心体阴用阳,阳喜通达恶抑郁,故在温心阳的同时常配合通阳类药物,如薤白、石菖蒲、瓜蒌、枳壳等,《本草撮要》言石菖蒲“功专开发心阳”。
二是佐以引经药配合茯苓、茯神、石菖蒲、黄连等入心经之品,引药直达病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辛甘发散为阳”,此为补阳立法组方之依据。温心阳常用方剂包括桂枝汤、桂枝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陶汉华常酌加阴药以养阴配阳,陶汉华常用桂枝加味方有两首。
方一:桂枝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炙甘草15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水煎服。方二:黄芪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枳实10克,川芎15克,当归10克,柴胡15克,水煎服。两方中补阴之药颇占分量,乃遵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柴胡一味有升阳之效,对于因情绪刺激诱发心疾者,有舒畅情志之功,可疏肝阳以达心阳,常为温心阳之佐助。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陶汉华强调临证不可忽视五脏之联系,治法需兼顾。心与肺同居清旷胸府,互为益助,故温肺阳、畅肺气亦能助心阳。少阴手足两分,心腎相交,张景岳称五脏之阳气非此(腎陽)不能发,命门之火可助君火,故温心阳常配温腎陽之品,刘献琳所创强心饮(黄芪15~30克,党参10~20克,丹参10~20克,益母草10~30克,附子10~20克,淫羊藿10~15克,黄精10~30克,麦冬10~15克)即遵温腎暖心之意,陶汉华常化裁用之。
阳以通为用,欲使通达,又须着眼于肝,故临证温心阳多配伍柴胡疏肝散、枳桔散等疏理肝气方。益火补土,心火可助脾土之运,脾胃之阳不虚,亦能反助心阳,故温心阳时附子理中汤等亦可合用。

补心气

心气鼓动血脉,充养周身,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心气,心气虚则血行滞塞,脉弱心悸,神不得固。《症因脉治》曰:“心气虚则心主无威,心神失守。”《诸病源候论·风邪惊悸候》曰:“心藏神而主血脉。虚劳损伤血脉,致令心气不足,因为邪气所乘,则使惊而悸动不定。”治疗心系疾病当重视补心气、复心用。《本草思辨录·人参》曰:“盖脉生于营,营属心。心体阴而用阳,惟冲和煦育之参,能补之。”
陶汉华补心气常选人参、黄芪、西洋参、党参等药,方剂常选炙甘草汤、人参养荣汤、保元汤、安神定志丸等。炙甘草汤为气血双补之剂,因其有滋润养血、通利经脉气血之效,所以又名复脉汤,该方用药量大力宏,以大剂阴药配伍小剂阳药,《经方实验录》亦云“盖本方有七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这种“阴为基,阳为用”的阴阳配伍方法是根据所病脏“体阴而用阳”的特点而立。
人参养荣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黄芪、当归、桂枝、炙甘草、橘皮、白术、人参、白芍、熟地黄、五味子、茯苓、远志组成,该方补而不滞、行而不散,补气颇为得法。陶汉华临证还常以加味保元汤补益心气、恢复心用,药用:人参15克(另煎),黄芪30克,甘草10克,茯苓30克,白术12克,柏子仁15克,酸枣仁15克。方中茯苓入心安神补气,最为心之所喜,用量常为30克。阴阳合化乃能生气,补心气方多以补阴、补陽药同用疗效更佳。心气耗散则不得补,故补心气多配酸敛药佐助。胃络通心,心病可从胃治,陶汉华临证多配麦芽、炒白术、草豆蔻等养护胃气,以助心气。

滋心血

《证治准绳》言“血减则心无所养”,心血是心功能表达的物质基础,供养心体,充养心脉。滋心血是选用补养心血的方药,改善心血不足的治法。
陶汉华滋心血常用熟地黄、何首乌、当归、阿胶、龙眼肉、酸枣仁等药。其中何首乌滋阴养血,且有降压复脉之力,对于心血虚者颇为适用;阿胶、龙眼肉滋腻,故多配草豆蔻、木香、炒白术醒脾开胃以摄纳,陶汉华强调用药配伍要力求减弊增效。滋心血方剂,陶汉华临证常选用归脾汤、人参归脾丸、酸枣仁汤、养心血方等。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陶汉华运用此方,常以炒白术易生白术,党参易人参,去龙眼肉,如此化裁成滋心血基本方:党参10~15克,炒白术10克,黄芪15~30克,当归10克,炙甘草6~9克,茯苓15~20克,远志6~10克,炒酸枣仁15~30克,木香6~10克,加姜枣适量,水煎服,日1剂,不拘时温服。化裁方药物用量为原方1.5~2倍,方中姜枣可交通阴阳、调和营卫。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陶汉华临证多加柏子仁(炒酸枣仁1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知母15克,炙甘草10克,柏子仁15克)以增强养血安神之力。
酸枣仁原方用量为二升,陶汉华研究发现,汉代二升约为现代180克,可见汉代酸枣仁用量较大,故效显,现代用量多为30~60克,故时有不效。陶汉华自拟养心血方(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柏子仁15克,蒸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10克,炒酸枣仁15克),充养心血,气血并调,临床治疗心血虚者疗效较好。
《济阴纲目》曰“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心血充盈”,说明心血之充养赖脾胃之运化。刘献琳认为,心血虚证常与脾虚证同时并见,无热象,故临床运用补心血法,除以补血生血为主外,每兼以健脾益气之法,取补阴配阳、益气可以生血之意。陶汉华临证滋心血多合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健脾补脾之方。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曰:“肝藏血,心行之。”心血有赖于肝血充养,何首乌、当归、枸杞子、白芍等多能兼补心肝,临证用之最为得宜。肺朝百脉,心脉得养,亦须借肺气之力,且气血相配,故滋心血方中不乏补肺气之品。

祛痰浊

《症因脉治》云:“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混浊,则闷食闷痛之症作矣。”说明痰浊血瘀为心系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于痰浊阻滞心窍导致的疾病,治疗当以祛痰浊为要,药选瓜蒌、石菖蒲、远志、陈皮、半夏、厚朴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记载的瓜蒌薤白类方,为从痰浊论治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

陶汉华临床常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小陷胸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橘皮枳实生姜汤、温胆汤等治疗痰浊内阻之心系疾病,并不拘于古方之制,灵活化裁。
如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厚朴、薤白各12克,半夏10克,茯苓20克,干姜、葶苈子各10克)是陶汉华据瓜蒌类方化裁而来用于祛痰浊、开心窍之方,较原方祛痰之力更胜;痰浊日久、郁结化热者,则用加味小陷胸汤(黄连、半夏各10克,瓜蒌12克,竹茹、厚朴、枳实、黄芩各10克,鱼腥草12克),以达行气化痰、清热解郁之效。其他如橘枳姜汤、温胆汤,寒则加石菖蒲,热则配黄连,以引药入心,更具针对性。
另有中成药牛黄清心丸,为陶汉华治疗痰热蒙蔽心窍所常用。陶汉华临证强调痰饮分治,心系疾病以痰热致病为多,饮病可选苓桂术甘汤等。

通心络

心脉即心之血脉,心络为心脏内部细小络脉,二者均是影响心系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冠心病常导致心肌缺血的病理改变,心肌缺血可由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引发,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学络病范畴。脉、络二者既有差异,又有联系,脉闭络必瘀,络阻也可延及脉。
陶汉华治疗脉络痹阻型心系疾病强调脉络同治,临床常用活血脉、化瘀滞、通心络之药,如延胡索、生山楂、川芎、赤芍、丹参、三七、泽兰、红花、益母草、地龙、桃仁等。气为血之帅,血脉瘀阻除用活血通脉药之外,必加行气药,如檀香、沉香、降香、郁金等皆可选用。
血府逐瘀汤、补陽还五汤、冠心二号方、加味四逆散、活血通脉汤等为陶汉华临床常用活血通络方剂。四逆散为理气方,陶汉华遵叶天士辛润通络治法化裁四逆散,创立加味四逆散(柴胡15克,枳实10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茯苓20克,柏子仁2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石菖蒲10克,葛根15克)以理气活血,治疗气滞络瘀证。
陶汉华结合活血化瘀方剂的组方特点,以四物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二方化裁,自拟活血通脉汤(黄芪3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瓜蒌15克,薤白10克,清半夏10克,桂枝10克,黄连10克,枳实10克),该方遵气充则行、阳宣则通之意,通络行痹,宣达阳气,主要用于气虚络瘀、胸阳痹阻证。步长脑心通胶囊为陶汉华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气虚络瘀型心系疾病。

清心火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火热受邪,心病生焉。”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心热、心火灼伤阴津、耗损心气,煎熬日久孕育生毒。
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心系疾病热毒学说,开启了心系疾病诊疗新思路。心系疾病以热毒为患者,治当解热毒、清心火。苦寒直折之品清热解毒效佳,如栀子、莲子心、牡丹皮、郁金、黄连、苦参、野菊花、紫花地丁、豨莶草、竹叶、连翘、夏枯草等。苦参苦寒折热,能稳定心率,陶汉华常用,唯其苦寒,多配伍芳香醒脾药如炒白术、炒扁豆等。
方剂常选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五参汤、整脉饮等。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皆为清热解毒重剂,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热盛多劫阴耗气,故清热同时多佐以益气养阴之品。整脉饮(生地黄10~30克,麦冬10~30克,桂枝10~15克,生甘草6~10克,丹参10~30克,三七粉3克,黄芪10~30克,大青叶10~30克,苦参10~15克)系刘献琳验方,可益气通阳、养阴解毒,多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早搏,陶汉华常用之。
五参汤由党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功效,陶汉华多化裁应用以解热毒、清心火。

安心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心神为病,有虚而不宁、易于受扰而见恐、惊、悸者,有实而狂乱不定表现为癫、狂者,前者需补养,后者宜镇逆,故临床安心神法又分为养心安神与重镇安神两种。《脾胃论》云“心脉者,神之舍”,《医学心悟》云“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惊悸所由来也”,说明神依血养,心血为心神之基础,血虚则神气涣散,最易为病。
陶汉华治疗因心血虚而致心神失养者,注重滋阴养血以安心神,药选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合欢花、远志、茯神等,方选酸枣仁汤、养心汤、归脾汤等。对于神扰不宁、烦乱癫狂者,则治以重镇安神,药选珍珠母、龙齿、龙骨、牡蛎等,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陶汉华还将上述二方合用,名之柴桂龙牡汤(柴胡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茯苓30克,半夏10克),用以调和营卫、镇惊安神。
陶汉华强调,心神为病多因于痰火、瘀热、血虚、阴亏等,治疗必先伏其所主,先治其所因,如针对痰热扰心之证多以中成药牛黄镇惊丸镇惊安神、豁痰开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 陶汉华传承工作室姚鹏宇   山东中医药大学吕翠霞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

  • 祛痰浊

    <症因脉治>云:"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混浊,则闷食闷痛之症作矣."说明痰浊血瘀为心系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的发病率 ...

  • 七味药让血液变得更年轻-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的效验方:适合心阳不振、心气不足、心血瘀滞,

    此方出自我国云南国医名宿李冬青教授.李老师生于1928年,山东省人,曾任云南中医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曾经连任中国中医西医结合研究会云南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在心律失常等方面有其独到 ...

  • 心脏(生理病理)---【祖国医学】

    心脏位于胸中偏左,有心包围护其外,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明,人体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在心的主宰下进行,是生命活动的中枢,说明心脏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整体统一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 养心阴、温心阳……陶汉华治心八法用药经验分享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 陶汉华传承工作室姚鹏宇   山东中医药大学吕翠霞 9月29日是第22个世界心脏病日,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群 ...

  • 陶汉华治心八法用药经验

    姚鹏宇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 陶汉华传承工作室 吕翠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9月29日是第22个世界心脏病日,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群众健康.中医认为 ...

  • “饮非痰,乃实有形之水也”,陶汉华辨治悬饮经验分享

    陶汉华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优才项目授课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陶汉华认为悬饮的范围十分广泛,可参考现代医学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以十枣汤. ...

  • 陶汉华教授论治心系疾病八法

    陶汉华(1951-),山东莱芜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刘献琳教授.陶汉华从事中医科研.教学.临床40余年,尤其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 ...

  • 陶汉华运用大半夏汤治胃反

    大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原书记载此方有"益胃推扬谷气"的功效,为治疗胃反之专方."胃反"范围广泛,包括癌症呕吐在内多种疾病均可归属中医胃反范畴.山 ...

  • 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治病為何要從陰引陽、從陽引陰?

    病證的產生和發展,多是陰陽失去了相對的平衡,出現偏勝偏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和「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就是針對上述觀點提出的一種治療法 ...

  • 陶汉华教授调理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

    目的:通过整理陶汉华教授辨治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学术特色.临证经典理论和临床经验,传承其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为更好地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积累宝贵经验.方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和临床经验总结相结合的 ...

  • 讲座回顾 | 刘献琳老先生与陶汉华教授运用大半夏汤经验介绍

    大半夏汤参夏蜜,补中降逆作用奇. 润燥补虚效果多,名医经验要牢记. 2020年11月30日18:30,刘芳老师与姚鹏宇师哥为我们带来了刘献琳老先生与陶汉华教授运用大半夏汤经验介绍讲座.在本次讲座中,姚 ...

  • 倪海厦医师精华医案:身體的陰與陽

    身體的陰與陽 三月份我們同時遇到了三個很有趣很相近的案例,我想藉由他們的案例來告訴大家中醫為何要分陰陽. 第一位是年輕的白人男性,他右側麻木且無痛感,左大腿會不自覺地抖動而且虛弱無法往上抬,被西醫當作 ...